APP下载

管理层选择性披露内部控制 信息缺陷“动机”分析

2019-12-22赵小草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6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管理层动机

赵小草

(河南大学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一、引言

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根据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形成(王军,2010)。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按照企业战略规划进行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并反馈给投资者,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池国华和朱俊卿,2009)。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发现,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只披露缺陷内容但并未定义缺陷等级;整改缺陷信息;淡化对重大事件的不利影响等(谢凡,2016)。财务信息使用者根据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投资决策,而财务报告质量与内部控制报告的准确性息息相关,选择性披露企业内部控制报告会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损害其经济利益。而企业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程度和披露的倾向性。

二、文献综述

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Ashbaugh-Skaife (2007)等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且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崔志娟(2013)认为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企业,其财务报告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赵息和许宁宁(2013)通过对A股市场2008-2011年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的强烈程度成正比。Rice和Weber(2012)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严重影响管理层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张瑶、郭雪萌和肖序(2016)发现管理层隐瞒内部控制缺陷会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企业的价值。张宜霞(2011)发现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

三、管理层选择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动机分析

考虑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笔者认为管理层决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一方面是取决于披露内控缺陷所产生的代价,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引起社会对企业的过度关注,使投资者对管理层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提升企业的资本成本。另一方面是其目前所面临的外界监管压力,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会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高质量的审计监督大大提高内部控制缺陷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管理层更有可能选择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一)管理层自利主义动机

现代经济学提出“经济人理性和自利”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假设所有的经济人在决策时都是理性并且都有自利主义,管理层在决策时更可能关注自身利益。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制度,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代理冲突,管理层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负责人而享有决策权,很有可能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求利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企业经营成果对管理层能力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但是由于我国外部监管环境相对薄弱,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不够完善,这就为管理层利用自身权利控制内控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可能。Bebchuk 等(2003)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有能力通过投资者赋予的权力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治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意味着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会引起上级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产生对其能力的质疑,极有可能会影响其职位的升迁和薪酬水平。由于经济人“自利”的本性,为了降低管理层自身损失,管理层更倾向于隐瞒内部控制信息缺陷。

(二)资本成本动机

在企业的发展中,维持资本的高效运转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成本过高会抑制企业资金的流动,增加其经营风险。企业在外部融资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成本。Kimet al.(2009)在研究中发现,相较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债务人很可能会增加披露企业的贷款利率,此外,如果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进行修正,其融资成本也会降低。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加剧了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道德问题。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限制管理层的决策行为,避免出现管理层为追求规模效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李超和田高良, 2011)。投资者、债权人通过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投资风险、计算投资报酬,然而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表明其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极有可能并不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存在问题,这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Ognev,2007)。基于此,笔者认为,正在寻求外部融资或即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管理层更有可能隐瞒内部控制缺陷。

(三)财务报告重述压力动机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重述是指对前期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公开修正,分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和补充更正公告。但无论是哪种财务报告重述,都会引起市场参与者对其财务报告的质疑。

以前出现过财务报告重述的企业会引起外界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会尽力发现其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问题并完整真实地披露。一方面,市场参与者的高度重视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对待内部控制的披露情况;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企业的声誉、重新树立起相关利益者对管理层的信心,管理层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即表明自己愿意为此负责,并杜绝其再次发生。

(四)审计监督

新兴市场上,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难以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作为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代理冲突问题。审计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Bedard和Graham (2011)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很大程度的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发现未被审计师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时,企业很可能会对事务所审计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因其工作表现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为了降低诉讼风险,审计师会运用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对内部控制系统尽行全面地检测。若审计报告中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但管理层却对其否认时,会使得管理层丧失利益相关者的信任,甚至为其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因此,面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管理层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

四、建议

管理层确实会选择性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而不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难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在监督方面,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报告相关规定。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关于内部控制体系报告的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但对于如何判定内部控制缺陷却没有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内部控制披露的详细程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规定,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披露质量,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在企业治理方面,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环节进行改进。鼓励管理层主动发现和披露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将管理层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联系在一起,管理层会尽可能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造成自身损失。同时,对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披露的管理层追究责任。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管理层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动机不纯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