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享单车大败局引发的经营启示
2019-12-22余晓勤林霞
余晓勤 林霞
(广州工商学院经贸系,广东 广州 510850)
一、共享单车经营现状
2016年,共享单车红遍全国,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高峰时期,单车拥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然而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共享单车非但没有发展得如火如荼,许多企业还接二连三倒闭,其中不乏有数一数二的大品牌,例如Bluegogo、小鸣单车等。ofo小黄单车也在2019年初被曝疑似破产,押金退还要排队等候,消费者苦不堪言。
二、共享单车大败局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2017-2018年间倒闭的几家共享单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失败的原因,也希望能够为尚存的少数共享单车企业带来一些借鉴价值。
(一)盲目扩张,野蛮生长
许多经营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红海战略”的层面上。所谓红海战略,是指在已知市场空间中,竞争规则已经制定,竞争激烈导致你死我活,充满血腥,犹如红海。有此思维的经营者根本无心创新,只想在已知领域和其他竞争对手殊死搏斗。共享单车早几年还没有人经营,政府的公共单车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当摩拜拿下第一笔146万的风投资金后,各种共享单车品牌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资本疯狂地注入该行业,行业迅速扩张,野蛮生长。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使得单车行业进入严重畸形的状态,各企业进入红海战略模式:不断降低单车收费标准,甚至连押金也不断降低。最后,用户群体被先入场的大公司瓜分殆尽,所有的后来者由于基本没有持续的资金流入,都纷纷关门大吉,他们收取的押金,也基本无法退还了。
(二)企业未能吸引真正的目标消费者
在国外,共享运营的主体通常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政府会专门派工作人员管理,也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管理。因为不是为了盈利而运营,政府自然不会特意去吸引消费者骑行,真正会骑行的市民都是基于“绿色出行、观光、锻炼身体”等原因而使用单车。这些消费者一般能够爱护单车,并不会恶意毁坏。而我国的共享单车是为盈利目的而来,企业为了能够争取市场份额,往往打出许多优惠方案去吸引消费者。骑车的人通常奔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目的使用单车,或者贪图商家推出的“免费骑行”优惠活动。等优惠结束,就是他们告别商家的时候。可以说,企业并没有吸引真正有价值的消费者,缺乏价值的消费者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盈利,甚至带来噩梦。
(三)伪共享,真租赁
在《共享经济》一书中,作者罗宾·蔡斯提出成功的共享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产能过剩,即存在大量可被利用的闲置资源;第二是存在一个中介平台将闲置资源共享出来,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是存在参与者,即资源的提供方和使用方。例如,爱彼迎(Airbnb)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部分居民把自己闲置的房子放到平台出租,可以很好解决游客或短期租客的需求。其实“爱彼迎”不拥有任何房源,而是搭建平台,将拥有房源的房主与想要租房或短住的租客及旅行者连接起来。
反观共享单车项目,单车完全属于企业,违反了共享经济的第一条原则。严格来说,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伪共享真租赁”项目,其特点是重资产投入,高成本,低边际效益,不具备互联网平台典型的平台效应和网络效应。企业需要不断投资,复制已有市场,才可换取盈利空间,而在扩张中,一旦遭遇需求天花板或外力干预,盈利可能性就会被遏制。因此,该项目不断被验证失败便不足为奇。
(四)缺乏管理,部分市民的素质堪忧
共享单车给了市民带来出行便利,但现在各大品牌的市场竞争激烈,大量单车被投放到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超出预期的单车投放量成为了城市管理的新问题,导致共享单车变成了单车垃圾。部分市民素质堪忧,导致损坏的单车随处可见,有的被恶意拆掉零件,有的被涂抹二维码导致无法使用,有的被拆掉智能锁据为己有,甚至有的被抛下大江大河。
三、共享单车大败局引发的经营启示
由前述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正在经历一场特大的洗礼。尚未倒闭的企业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相反地,它们需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寻找出路。
(一)认清“共享”的本质
如果共享单车企业继续沿用现有的经营思路,那么其不能真正算共享经济的产物,企业要认清“共享”的本质。企业今后若坚持“共享”,则须积极学习国外的经营手法,例如荷兰,提高使用共享单车的门槛,吸引真正的消费者,把劣质消费者“拒之门外”。若撇开“伪共享真租赁”的面具,则需要雇佣管理者对单车进行管理,例如在不影响汽车和人流的地方设置专门的停车点,安排管理员引导和疏散单车。完善单车的定位网络,就算是再偏远地再小的地方都让偷车贼无处遁形。升级单车报修系统,安排维修员及时对坏车进行维修。当然,亦要保证单车的制造质量,切莫粗制滥造,这样可以减少损毁成本。
(二)提升市民素质是根本
目前很多共享单车损毁的现象都是缺乏素养的市民所致,因此,提升市民素质刻不容缓,这需要政府、企业、NGO(非政府组织)、市民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专门针对共享单车行业的政策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企业和NGO应积极配合政府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帮助市民提高爱护单车的意识。对于损坏单车的违法现象,鼓励市民曝光和举报,并向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在发现占有人非法占用共享单车后,服务商对其账户进行封冻,并对占有者发出通知,责令占有人将被占车辆送到指定维修点进行维修并照价对损坏部件进行赔偿,等等。
总之,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道路铺满荆棘。存活下来的企业需要找准自身定位,认真梳理经营失误并积极整改,才有可能坚持下去,开出一朵美丽的发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