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油气管道环焊缝射线底片复评的质量管理

2019-12-22吴晓畅

商品与质量 2019年52期
关键词:底片危害性焊缝

吴晓畅

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503

油气管道是长距离输送的线性工程,主要采取焊接方式连接,埋地方式敷设,环焊缝是管道质量的重点,一旦环焊缝由于缺陷导致管道发生开裂,其后果极为严重。射线检测是评判长输管道环焊缝焊接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射线底片的评定确定焊接是否存在缺陷和进一步的处理措施。焊接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干环节,包括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底片上的影像是否充分显示,以及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像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为此,某公司对在建管道的底片进行全部的复评,本着存疑从严的原则,查找焊缝和底片评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焊接质量管控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1]。

1 底片复评发现的问题

通过底片复评,累计完成焊口复评25702道,发现问题焊口134道,占复评焊口总数0.52%,反映出该项目在施工焊接和无损检测及评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情况为:

1.1 施工焊接质量方面

(1)疑似自行焊缝全壁厚修补。复评发现在部分“非返修焊口”底片上,存在“疑似全壁厚修补”影像,即从焊缝外表面至焊缝根部的全壁厚修磨补焊。从底片特征看,焊缝根部影像不连续,焊道内存在补焊痕迹,怀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未经监管的“全壁厚返修焊口”。此类返修危害性较大,一是返修次数无法追踪确认,可能存在超次返修的情况;二是返修工艺无法跟踪监督,有可能未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

此类修补的焊缝,主要的危害在于修补过程不受控,无法追溯其使用的返修工艺、返修位置以及返修次数等重要信息,存在着违反工艺要求的可能。

(2)焊缝局部修磨。复评发现施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焊缝局部修磨现象。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工自检发现错边、余高超标等情况进行局部修磨,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但修磨不应过量,否则不仅增加作业成本、影响作业工期,同时也存在修磨过量导致焊缝表面低于母材的可能。这与规范、项目焊接工艺规程相违背。

某施工标段的焊口修磨率较高,修磨焊口比例高达11.14%,部分焊缝局部修磨后黑度大于母材,存在焊缝表面低于母材的情况,说明该标段的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加强。

(3)焊口组对不合格。规范规定相邻制管焊缝间距应大于或等于100mm,底片复评共发现7道焊口组对间距不符合规定,全部需要割管处理。

(4)其他问题焊口。复评发现个别焊缝存在如母材损伤、焊缝成型不饱满等情况,归为问题焊口。

1.2 无损检测质量方面

(1)射线底片质量。有60道焊口底片存在黑度不合格、标记带遮挡焊缝、评定区内异物影像、底片划伤、严重飞溅等质量问题,影响缺陷的识别及评定,其中标记带及异物遮挡焊缝的问题较为突出,个别底片黑度不合格,主要是检测单位不够重视。

(2)超标缺陷错评、漏评。复评共发现54道焊口存在超标缺陷错漏评,其中缺陷漏评30道,缺陷错评24道。错漏评超标缺陷以圆缺为主,这与检测单位评定人员对圆缺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有关,通常认为圆缺非危害性缺陷,标准对其有条件放宽,但对于在建项目,需要严格遵从标准评判。该类错评均为定量错误,未见定性错误,也未见裂纹、外表面未熔合等严重危害性缺陷错、漏评的情况。

(3)疑似危害性线性影像。复评共发现9道焊口存在疑似危害性线性影像,需要复拍验证。射线拍片时受透照角度、缺陷在焊缝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有时仅凭缺陷影像难以准确判定其性质,尤其对于非典型缺陷影像,定性更加困难。当在底片上发现疑似危害性缺陷时,一定要加强关注。

(4)中心透照偏移。复评发现部分焊口在中心透照时,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或爬行器定位不准等因素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根部焊缝影像透照偏移,影响缺陷的检出率,对底片评定时的定性、定级也会产生一定困难。根焊影像已偏出焊缝区域范围,检测单位在发现透照偏移后,没有第一时间判断原因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

(5)双壁透照搭接不足。环焊缝双壁透照时需要使用稍大的底片规格,以便于充分搭接;局部补拍时不要使用过短的底片,避免造成底片丢失。

2 超标缺陷的处置措施

从实际案例来看,焊缝失效往往是由多种风险隐患相互叠加造成的。因此对超标缺陷的处置措施,除考虑缺陷本身以外,还应综合考虑管线的材质、焊口类型、施焊方法及所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处置的具体措施包括:

2.1 加强焊接现场管理

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包括一是要求焊接作业人员,在焊接过程中对所有返修需求执行事先告知;二是对所有收到告知的返修需求建立台账,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三是要求现场监理对各类返修进行旁站见证。

2.2 疑似缺陷的处理

一是复拍验证。复拍时可变化透照角度、透照电压、透照方式等,将各次透照底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缺陷判定的准确性,确认缺陷性质。二是增加其他检测方法辅助判断。若复拍后线性影像仍然存在,采用通过超声波检测(如PAUT)有针对性的对疑似缺陷进行综合检测、判断。三是割口处理,通过多种方法仍无法判断缺陷性质时,如仍认为可能是危害性缺陷,应及时做割口处理,以确保消除隐患[3]。

2.3 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及早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进行前置管理,对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同时对DR、PAUT、AUT等新兴检测技术也及时开展第三方复评。

2.4 加强过程的管控

增加管线建设期内的检查,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和正面引导的作用。

3 结语

长输管道焊接现场工作量大,点多线长,监管难度大,而质量控制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包括重视焊接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制定有效的焊接施工规范及焊接材料的质量,提升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做到全过程监控,才能确保管道施工质量和运行安全。

猜你喜欢

底片危害性焊缝
钢结构桥梁焊缝无损检测技术探讨
钛筒体环焊缝焊接工装夹具设计
基于焊缝余高对超声波探伤的影响分析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旧底片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保护光明的“底片”
浅析带垫板单面焊缝超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