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研究
——以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19-12-22封彦湖南城市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校企

文/封彦,湖南城市学院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十三五”末,建成一批直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在打造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1 地方高校在校企协同育人上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型,开展校企协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制约其长效健康发展的问题。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选企业相对有限,企业积极性不足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可选择合作的企业群体相对有限。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能够提供大批量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实习岗位、就业机会的企业就更加有限。这形成了阻碍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推进的第一道现实障碍。

当前,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企业方往往缺少立竿见影的短期收益。同时,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主体,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给予校企合作相关工作相应的内部激励。此外,企业方还面临人员安全、商业机密外漏、内部管理复杂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基于以上多种原因,企业参与合作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1.2 校企协同机制不健全

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效机制保障其常态运行。目前在校企协同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从高校角度来说,缺少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例如,在寻求合作企业的问题上,存在专业系室单兵作战,或者仅仅通过教师的个人关系拓展合作企业的现象。高校内部专业系室、学院、学工就业部门、校友会等部门间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在校企协同机制上,建立合作关系容易,而持续改善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容,在形成常态的互通机制和校企协调机制上往往比较困难。

1.3 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存在差异

大学生相对缺乏对职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要素的全面认知。同时,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也并不全面,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不在少数。再加上大学生对自身毕业去向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在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实践平台的校企协同实践环节时存在差异化的态度。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实习、实践环节的效果,无论对学生能力提升还是企业方参与的积极性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4 双师型队伍缺乏

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起到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这需要有一批既对企业运作有实践经验和充分认知,又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熟悉的双师型教师,设计并不断扩充和完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内容、方式、绩效评价体系以及校企协同机制。而在现实的校企合作中,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队伍是相对匮乏的。这无疑将影响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也难以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2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加强校企协同培养的对策

2.1 聚合企业需求,多渠道拓展对口合作企业

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行业,聚合行业内企业需求。以金融类企业为例,各地都有大量银行类分支机构、证券类分支机构等。各家银行所提供的岗位是类似的,各家证券公司也都能提供一定数量经纪岗位。针对这种同类型企业,可以以行业为单位,逐个行业的进行链接和拓展。这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的实践岗位需求,并且有利于形成标准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岗位需求较少,但有强烈需求意愿的中小型、创业型企业,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各类社会团体、各类园区进行对接。例如,通过地方工商业联合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创新创业园等对接这些组织内的批量企业。虽然单个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限,但通过企业聚合,合并同类项,可以形成有规模,对能力要求相近似的人才需求,进而为后续的校企协同育人建立良好基础。

2.2 协调内部资源,形成多部门联动

形成专业系室、学院领导、学工就业部门、校友会等内部资源的有效协同,形成专业系室为主体,内部互通、信息共享的多部门联动机制。面对前述企业难找,企业积极性不高,专业系室独木难支等问题,从高校内部深度挖掘资源。通过对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校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追踪,以专业对口为基础,以母校和地方情感为纽带,通过专业系室主动出击、积极维护,拓宽合作企业的选择面。更加精准,更加有的放矢的寻求对口企业资源。

2.3 提升学生价值认知,完善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对于社会用人环境、用人需求的认知是相对受限的。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绝不只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具备,尤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往往被更加看重。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大对“育”的投入。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对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重视和投入。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勤奋、自律、持续学习;沟通、倾听、合作等一系列综合素养是极其重要且被社会所看重的。而各种岗位、各种平台的实践都是提升各方面素养的宝贵机会。

2.4 校企双向互动,共建双师型队伍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一方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将企业、行业专家真正引入到高校中来,不仅停留在开展讲座、进行授课的层面,还应拓展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实施的改进等一系列层面。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教师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运作等。力求形成校企间双向的长效人才互动机制,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常态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