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路径探究

2019-12-22□陈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3期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人才师范生

□陈 笑

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整体水平。2017年10月26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印发,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将师范类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随后于2018年1月20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加凸显了教师素质与技能的重要性。借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与素养,是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现状

教学技能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是高校有针对性培养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所谓教学技能,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方式。显然,教学技能是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中的核心范畴,是高校切实提升师范生技能的重要抓手。然而,现今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却在技能训练、指导教师、硬件设施以及过程评价等四个方面不尽如人意。

1.技能训练不系统。从训练形式看,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一项针对某师范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67.9%的师范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次数较少,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较为普遍。当前,教师更注重课堂讲授,极少或没有实质性课堂互动,使得师范生缺乏课堂训练指导。从训练的内容看,重单一技能培养,轻视综合训练。这种不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难以激起师范生对训练的兴趣,无法提升高校师范类人才质量。

2.指导教师严重匮乏。由于种种原因,师范院校教师十分有限,实践指导教师在理论层面和数量层面上非常缺乏。师范生实践指导的严重缺位会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新时代要求指导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之外,更要能理论联系实际,给师范生树立榜样。但是,调查发现,师范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认可度不高,有一种缺乏技能指导型教师的感慨。部分学校还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聘用非师范教师代上教学技能课,这对师范类人才教学技能养成十分不利。

3.硬件设施结构性失衡。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出“强化实验教学,促进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然而,近年师范生数量的激增,却造成“学生多设施少”的局面,难以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以微格教学为例,由于实验室的稀少,师范生不学习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就进行训练的情况屡见不鲜。

4.过程评价流于形式。就评定过程而言,有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实习指导教师给自己指导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分超过了90分,而那些过程性评价表被敷衍应付。指导教师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给出的高分数并不能真正反映该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充实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第一,适时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根据已有经验,可以在第三、四、五学期末两周安排专业实训课程,将专业实训分三学期、三类训练项目进行,即“教师基本功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教案写作、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训”“教学模拟实训”。同时,可邀请校内的书法教师和普通话测试员指导师范生“三字一话”,帮助他们形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师范教育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之途径。作为未来教师,师范生必须将专业学科知识用通俗化的语言阐释,传词达意。师范生的教姿教态、教学语言的养成均需要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举办如师范生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赛促练、促精,通过形式各异的环节综合考查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掌握情况,让学生勇于参与、乐于训练。第三,开设并利用好相关社团。有学者认为教师应是双专业,即既要有“学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又要有“教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创立并推广有利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的特色社团,对改善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重“学科专业”轻“教师专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等现状,将具有特殊意义。

2.明确产出导向,增加教育实践安排。师范类专业认证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学习对接社会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高校师范毕业生的教学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因而,为提升高校师范类人才技能培养质量,必须增加教育实践安排。以美国为例,美国普遍采用增设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与增加教育实习时间的方法,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占到本科总学时的约40%。而我国实践课仅占整个课程的10%左右。必要的时间投入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得以提升的基础,增加师范生的实践时间这一基本思路必须贯彻。内容依托载体,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具体的实践方法。我们要重视模拟课堂建设,成立教学小组,集体备课,轮流授课。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邀请在中小学实习过的学生或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让师范生较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技巧,明确“教什么”“怎么教”。

3.完善机制保障,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构建校内校外合作培养机制。可参考“U-S”技能训练双导师制,给每名师范生同时配备两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学技能的课堂实训以及从理论上对教学技能的训练进行指引,校外导师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二,加大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广泛吸纳具有丰富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到高校为师范生进行一线工作的经验分享和教学指导,给他们带来最新的教情、学情。第三,强化校际社团联系。大学社团资源十分丰富,中学亦不乏一些优秀的社团(如校管弦乐队、校舞蹈团等)。与师范生技能训练相关的社团应当积极争取机会,与中学社团联合举办丰富的活动,加强校际合作与联系,尤其是指导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沟通。

4.深入持续改进,构建卓越教师培养评价体系。为贯彻《意见》决策部署,教育部于2018年9月17日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计划2.0》)。《计划2.0》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调要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办法》也重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强,设立三级标准,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循序渐进,激励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实现由合格向卓越的飞跃。第一,设立教育实习评价档案袋,客观、科学地评价教育实习。美国康涅狄格州实行包含详细的符合教师特点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新教师“档案袋评价”,为实习生指明方向,促其发展,激其进步。我国高校应重视实习档案袋评价的建立,完善过程记录,将教师能力表现显现化。第二,搭建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多数师范院校虽已建立类似微格教室等语言实验室,但是数量远远不够,且实验仪器偶有陈旧或损坏。有学者认为,建设一个综合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可以实现微格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语音室、普通话训练室等实验室重组和重建,大大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满足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多样化需求。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师范院校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师范类专业人才也是使高等师范院校永葆青春的原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发展的当下,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更加显著。聚集师范类人才培养,可以优化地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获取集聚优势,推动师范生融合培养;通过师范类人才培养,可以助推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师范生高效培养;做好师范类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师生个性才能发掘展现,落实以人为本,推动师范生优质培养。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必先重教。师范类专业人才教学技能的培养,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内涵式发展,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意义。师范类专业认证有利于提高对师范类专业人才的素养要求以及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要求,更有利于高校与师范生形成合力,在相互促进中实现更好发展。我们当乘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快意东风,处理好评与建、自我发展与国家标准、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三大关系,做好动员宣传、自评自查、师范类教育资源梳理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深入探索适合新时代师范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更优路径。

猜你喜欢

师范类专业人才师范生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