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规则值得打破?
2019-12-22商业评论网
商业评论网
21世纪的商业世界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行业颠覆的基础之上。旧的规则不再适用于那些面临挑战的行业。例如,爱彼迎颠覆了酒店业,亚马逊颠覆了零售业。
颠覆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只是以更现代的方式演绎了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很多创新者不仅是在制造更好的产品;他们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地打破游戏规则,有时是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高的回报,有时是打法律擦边球,有时也会走歪门邪道。违反太多的规则,其实是有风险的。
想一想优步吧。几年前,它还是新兴分享经济的楷模,通过手机上简单的App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按需叫车服务,免去了打电话叫车、取现金或者拿信用卡支付车资的麻烦。优步还为司机提供了弹性工作和额外收入。
优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后来,因为一系列的错误和有争议的做法,优步对它的员工、用户、社群和整个叫车行业而言,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坏榜样。2017年初,因为优步在美国民众抗议特朗普政府第一次旅游禁令的当天自动涨价,20多万顾客参与了“删除优步”的游行活动。一位优步前工程师几周后贴出了一篇令人震惊的博客,宣称公司一直对性骚扰视而不见,并且存在性别歧视的文化。很快,其他一些性骚扰问题也被曝光。
优步的问题继续蔓延。它的投资者之一——谷歌起诉它偷窃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Waymo的知识产权;它旗下的无人驾驶车出现了闯红灯的行为;它还被爆出利用“灰球技术”在叫车服务受限时欺骗监管机构。
颠覆性产品及服务的开发需要创造性,这意味着要思考如何克服束缚。而法律和社会准则是约束个人和公司行为的重要手段。像优步一样的颠覆性公司需要改变“规则和标准不重要”的观点,转而弄清楚哪些规则值得打破和为什么值得打破。
公司必须有能力提前了解打破某些规则的后果,特别是弄清楚哪些人会受损失,哪些人会受益。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来是很有必要的,这么做可以让公司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想法,并更好地发现和避免道德危机。
我们需要颠覆,但是让我们负责任地去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