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19-12-22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在启动和快速发展期,新的历史机遇层出不穷但又转瞬即逝,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工业经济正加快从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正加快从虚拟向实体经济、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形成历史性交汇,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大势,下好先手棋,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
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挑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趋势发生重要变化。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一方面,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吸引海外企业回流、采取贸易保护等手段,力图重振制造业。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快实施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先进制造计划。依托自身的信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数字驱动的全新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总的来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高质量发展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亟须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亟须利用互联网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激发创新创业热潮,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品牌影响力、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差距明显。工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突出,对外依存度高,战略性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生态掌控能力不足。多数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信息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