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进步视野中的英雄与新时代文明形态构建①

2019-12-22

关键词:英雄群众历史

欧 阳 康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4)

从历史进步视野来看英雄,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来看英雄和英雄现象、英雄责任以及英雄使命,同时,对于英雄的缅怀也是面向未来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把英雄问题放到构建新时代文明形态的视角来加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的文明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那么未来中国社会和世界文明将会如何发展?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②。

引言:面对新时代挑战强化英雄的示范作用

笔者认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强化英雄的示范作用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应该成为社会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伴随着对英雄的学习与膜拜成长起来。

小时候在我们心中有很多英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心中产生了黄继光、邱少云和罗盛教等英雄。随后一路走来,我们心中又有了王杰、欧阳海和雷锋等英雄。这些英雄实际上成为我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或者是一种理想目标。他们向我们指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一些最重要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实际上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某种重要价值。这些价值既成为人生中最可贵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成为需要彰显的时代精神导向。

从历史与时代的交汇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代人的英雄。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英雄们之所以能够积淀下来为人们所记忆,意味着他们对人类文明进步扮演了某种非常重要的角色。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它一方面表明我国法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英雄和烈士的保护是亟待加强的。法律的建设总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代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背景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个英雄消解的时代,一个英雄逐渐褪去的时代,一个英雄仍然在不断产生的时代,以及一个仍然需要英雄的时代。如何看待英雄?由此而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待英雄就是对待历史,对待英雄就是对待人民,对待英雄就是对待天才,对待英雄就是在对待我们自己的精神楷模。我们的心灵应该安放在哪里?这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和精神家园。而英雄实际上是整个民族精神和共有精神家园中值得我们去追随的一些辉煌形象,他们向我们闪光,让我们去祭奠,让我们去遵从,提升着民族的精神境界。所以,在中华民族经过了5000年历史发展的今天,在当代世界面临着极度复杂的各种挑战的时候,认真来研究和彰显英雄应该是一个时代性的话题,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生学探讨: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变革的交汇点上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应当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变革的交汇点上来看待英雄。我们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看待英雄现象。英雄首先是一种时代性的价值,他们能够像一道道闪电划破这个时代的星空,让大家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闪光。他们甚至照耀了整个世界,或者一定的国家,或者一定的行业,或者一定的领域。这个闪电可能有长有短、有大有小,但它一定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才能够被称为英雄。而这个闪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就是一个瞬间,因为历史长河会不断地大浪淘沙,不断地既淘出了一些“金子”——把他们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也淘出了各种各样的丑陋——将其加以鞭挞,由此构筑起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在这样一个进步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英雄。

在一定的时期可能会有这个时期的发展需要,可能会有这个时期的发展主题,也会相应地凸显出在相应领域的英雄。比如说在革命战争时期,可能就有比较多的征战疆场的英雄,以及不同形式的革命英雄。凡是值得我们所纪念的那些特殊的人物和事件,一定是有它特殊的思想高度和价值意义。当人类的生命面对着有限性的挑战的时候,儒家文化倡导“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三不朽”说,激励人们去追寻和创造生命的无限价值。这对于中华民族以致人类的精神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从总体上看,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有三种历史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大历史性转型,这种转型可能是以革命战争的方式、以政治变革的方式、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方式和以文明进步的方式等。在这个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凸显出一些特殊的人物、特殊的事件,尤其是展现出在这一些人物和事件背后的那样一些特殊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可能真的成为时代发展的路标,并由此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二是当人类面临巨大的思想困惑、实践困惑的时候,一些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为特定的人群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解困,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指出人类或者民族或者政党或者群体的发展方向。

三是当社会生活面临一些突发事件和特殊需要的时候出现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例如在湖北荆州的长江边上,曾经有长江大学的十几名大学生在江边结梯救人,最终落水儿童获救,但是有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成为一个重要的英雄群体。华中科技大学也曾经有一个叫胡吉伟的大学生,在家乡的水库救起了落水的儿童,却牺牲了自己。华中科技大学设置了“胡吉伟班”,一直在学习、传承和发扬胡吉伟的舍己救人精神。

对于我们的历史记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记住他们在历史转型或者变革或者创新中的某一些特殊的瞬间,以他们特殊的方式照亮了所在的时代。所以,在很大的成分上,英雄就是在历史与时代的一个个特殊交汇点上展现出来的精神之花,是历史长河中不断激起的时代浪花。

我们今天谈英雄,尤其是在“立德”“立功”“立言”的意义上,有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不能忘记,那就是卡尔·马克思。他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到: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③。直到今天为止,马克思主义仍然照亮着我们的时代,还将照亮我们的未来。马克思无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英雄”。

二、主体性透析:在人民群众与英雄群体的交汇点上

对英雄做主体性透析,实际上也是要进入到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一个多少有些争议的问题,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还是英雄是历史的主人?这是探讨英雄的作用绕不开也不能绕开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当然它也就强调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

现在我们突出强调英雄的作用,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呢?一点都不违背。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并不排斥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理论来看,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一定会选出他的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并通过杰出的组织者来推动政党建设,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发挥积极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杰出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其反对的是夸大杰出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就是这样的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也许至今还在黑暗中徘徊。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直接地是作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实现的。人民群众当然也是作为社会全部文明进步的消费者和享受者而存在的。在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和生活而创造历史的时候,他们会分化为一定的政治群体、文化群体和社会群体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分化而需要选择各自利益的代表者,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需要能够释疑解惑的思想家,由于社会运动的艰巨性而需要选择优秀的组织者,等等。由此,一定的时代一定会凸显出自己的代表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活动家等。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关键性时刻和应对极度复杂问题的时候,更是呼唤着杰出人物和英雄人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势造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其实就是人民群众呼唤着能够代表自己利益和思想的特殊的精神领袖、政治领袖以及社会领袖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群氓论”和“天才论”的对立。一方面是低估甚至否认了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仅仅强调所谓天才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早就认为,大革命的时代同时就是需要思想、需要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的需要会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英雄人物就是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大势所趋,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这种人心所向,把群众的心声讲出来,并从思想理论上加以阐发,从而成为历史趋势的代表,也成为人民意愿的代表。这就是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也造就伟大思想的过程,亦是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英雄也造就伟大英雄的过程。

真正的英雄或者杰出人物一定是植根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扎根于群众的。他们能够从中了解到社会进步的萌芽与方向,因此,他们不仅代表着这个时代和广大民众的心声,而且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进步方向。他们的使命与责任是解决这个时代的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革命变革以致思想发展中的最重大的困惑与困难,并由此而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在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候,我们发现,要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例如,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转变为阶级的思想、政党的和民族的思想,然后从思想转变为运动,激发无产阶级革命,后来进一步通过运动来创造出新的制度,包括建立巴黎公社,引发俄国革命进而发展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又传入到中国,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发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意志。

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或者这些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恰恰在于深刻把握了历史进步中那些代表着未来萌芽状态的事情,并把萌芽状态变成了思想状态、现实状态和组织状态,甚至变成了最广大民众的某种活动状态。这就是他们在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积极作用,是一般的人们所不可能发挥的特殊作用。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希望英雄的真实作用是提升大众的精神品格。一方面是英雄扎根于群众,另一方面是群众趋向于英雄。英雄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给社会大众树立人生楷模、精神标杆以及高端形象。这也正是笔者所理解的哲学的作用。笔者每次给华中科技大学的哲学系新生做专业教育,都会讲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的作用在哪里?哲学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已有文明发展的极限,然后来寻找突破与超越之路。如果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所谓立功、立言和立德,就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些人能够引领人类文明的方向,并且通过这种引领,让英雄的精神价值普遍化,从而把大众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和道义水平,使社会的精神道德境界能够得到普遍性的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冯友兰主张的人生四境界说。他说首先是自然境界,然后是功利境界,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是一种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真正的英雄,他的思想和行为最少是在道德境界而趋向于天地境界。如果这种趋向变成了英雄对于社会大众的感召点,那么英雄不仅仅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也由此而展示出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功能。

三、认识论规约:在科学认识与合理定位的交汇点上

首先要正确认识英雄的客观价值。英雄是在历史文明进步中的特殊场景和特殊历史事件中产生的,他们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进程中,以特殊的奉献来挽救他人的生命,或者彰显了某种人类精神,填补了历史发展中的某些空档,或者预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这是他们所具有的现实实践意义上的价值。

对于这样一种价值,我们首先必须给予客观的承认。笔者曾经参与过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与颁奖典礼,很受感动。这些英雄或者楷模的每一次评选都是非常神圣的,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一次检阅。

但是,在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对英雄的不敬,有的英雄人物遭遇到不公正待遇,有的英雄的行为遭到否定,甚至出现了对英雄的各种形式的恶搞,真的叫做“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一些英雄不仅流血流汗还要流泪。这也提醒我们要准确合理定位英雄,在确认英雄的客观的、直接的实践价值的同时,更加科学合理地定位他们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英雄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肯定其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以及一个政党所具有的示范意义,同时也特别应该注意对其的合理定位。

一个成熟的民族和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懂得怎样来尊重和呵护英雄,防止产生盲区和误区,以便更好地发挥英雄的作用。首先,在思想上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英雄,在认识和舆情上不能低估、不能遗忘、不能抹黑,不能有任何的不公和不恭。其次,在制度上要公正地对待英雄,要让英雄得到应有的待遇并使其生活在一个公正和合适的环境中。再次,要客观合理地宣传和张扬英雄,不要无原则地过度拔高,使其失去现实的基础,甚至变成笑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英雄的恰当的态度恰恰是社会政治生态良好的表现,也是社会良好心态的表现。

四、价值性追寻:在平凡世界与追寻卓越的交汇点上

对英雄现象的价值性追寻,要求我们在平凡世界与追寻卓越的交汇点上看待英雄。今天我们来谈英雄,为什么要讲到一个新文明形态的构建?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英雄。如果社会处于重大的转型期,可能会凸显战争的需要,塑造出战斗英雄;如果社会处于政治变革期,可能会凸显政治变革的需要,造就政坛英雄;如果社会处于思想变革期,可能会凸显思想的需要,会造就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往往在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会同时造就不同类型的英雄,或者造就出像马克思这样一身多任的英雄。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在总体上处于平稳的发展时期,平凡是社会发展的主色调,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会需要英雄,是否还会出英雄?出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承认,近年来,中国社会确实在走向市场和世俗,我们的哲学也确实在转向生活世界。但平凡中仍然有不断增加的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仍然需要追寻卓越与崇高。另一方面,当代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英雄?将会造就什么样的英雄?应当看到,新时代的中华民族肩负着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而当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的不确定性正在急剧增加。在中华民族谋求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周围充满着荆棘,脚下潜伏着各种陷阱,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不断追寻卓越与崇高。在这双重意义上,当代中华民族仍然需要自己的时代英雄。他们是新时代新文明形态的重要表征,可以激励当代中华民族为自己和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英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英雄的宣传让我们的社会大众能够继续趋于崇高。在笔者主讲的中国大学慕课《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结尾,笔者将哲学对人生智慧的启迪概括为“爱智、求真、向善、致美和崇圣”。哲学所爱的大智慧,应当能够教会我们去尊重和探寻真理、追寻美德、欣赏美好并且向往崇高!这正是英雄的品格,也是我们学习英雄所应当努力的基本方向。

注释:

①本文由笔者于2018年9月29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英雄研究论坛”上的主题报告修改而成。

②参见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③参见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5/04/c_1122783997.htm)。

猜你喜欢

英雄群众历史
英雄犬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重走英雄路
新历史
绛红英雄谱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