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共产主义为视角

2019-12-22

关键词:价值体系共产党人共产主义

邱 仁 富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肩负实现这一理想的使命。共产主义既是理想又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最终形成的。过去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多地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力图解决中国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价值观念变迁所带来的思想领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这一意义上说,过去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被动式”味道,即立足现实需要,而缺乏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整体性思考,因而,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架构中难以得到更加鲜明的显现,在某种程度上说,甚或存在“缺场的尴尬”。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被动式”转向“主动式”的顶层设计,意味着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高度来建构一套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描绘和刻画出走向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价值引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及其责任担当决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囿于国内场域,必将把眼光投射到人类总体发展趋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从人类命运的整体高度来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另一方面要体现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且要展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价值指引,从这个角度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许更符合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复杂相互性。

一、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亦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对推进《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果从共产党人的使命视角去理解《共产党宣言》则更有利于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社会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有利于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共产党宣言》不仅对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全球化和资本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精辟阐释,还对共产党人的使命进行了精辟阐释。共产党人应该肩负什么样的使命?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产党人肩负“代表运动的未来”的使命。“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434。这阐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进行奋斗,还要代表运动的未来,承担未来社会运动的使命。二是共产党人肩负教育工人的使命。“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434。共产党人要积极灌输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意识,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意志。三是共产党人要在现实斗争中争取团结的力量,反对现存制度。“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435。这里主要阐释了共产党人的行动要联合全世界民主政党,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以上三个方面就其奋斗目标而言,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力量,自成立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自觉肩负起这一使命。习近平在多种场合中谈到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党性问题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4在谈到共产党人的理想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2]142-143在谈到共产党人的奋斗时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34习近平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并以此理想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来源。

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都强调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以此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表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体现这个初心和远大理想。讲清楚中国价值的国际意义就必须要充分阐释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际意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价值内涵。因此,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要体现共产主义的核心要素和基本价值取向。

二、共产主义的多维理解及其价值意蕴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之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共产主义设想并立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使共产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有学者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并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历史形态。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原始人类的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始终潜藏于文明人类的心灵深处;作为文明社会初期人们的历史回忆,被安放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黄金年代;作为幻化的目标因素,渗透性地潜存于宗教天国的向往中并被扭曲;作为社会想象和文学描绘的理想图景,被安放在文明社会的边缘地带;作为西欧先进民族的现实要求,被拉回到文明社会的中心舞台;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被安放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并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作为人类社会终极性的理想境界,被安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遥远未来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最终目标[3]。共产主义站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至少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社会终极性的理想境界的两种形态。一般而言,笔者可以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以下三种形式:

(1)作为一种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犹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样,表征人在世间既要追求物质意义也要追求精神意义。我们经常说“理想信念高于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和民族有希望等都体现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个“总开关”的问题。总开关正确了,后面的事情才好办,总开关出了问题,后面事情办得再好也会失去方向。共产党人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主要是以此为精神动力,推动革命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共产主义作为理想追求,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邓小平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4]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在物质匮乏、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取得革命胜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有了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屹立不倒的精神食粮,也是指引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为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326。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指引中国改革不迷失方向的重要灯塔,也是照亮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灯塔。因此,作为一种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主要是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提供精神指引。

(2)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它主要立足于“三形态说”和“五形态说”,特别是依据“五形态说”来描述共产主义并进行研究阐释,《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53。共产主义被认为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尽管学术界存有争议,但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是共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存在的,这种向往的重要表达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有学者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决定了它自身的发展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端。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起,人类才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也才真正过上符合人性的社会生活。而共产主义之前的社会不过是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是一个预备的阶段。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后,人类历史将向着未来展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6]。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开启人的自由发展的新阶段,即“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端”。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漫长的实践才能实现,因而,共产主义至少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和在一定时期与资本主义并行的社会形态。进而言之,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指称两个阶段:一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而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分娩阵痛”下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这个形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它们之间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长期较量的过程,期间它们会有冲突、较量和并行发展,有激烈的武装冲突,有和平演变的惊天阴谋(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因此遭受巨大灾难),也有两者的交流交融。二是作为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主义,其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方位问题上有一个矛盾:一方面它是下一个社会形态,是紧接着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形态,甚至是在一定时期与资本主义相并行的形态;另一方面它又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具有终极目标的属性。这二者在时间跨度上的位置是不同的。作为前者,它突出强调的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近期性以及它的实现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而作为后者,它突出强调的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遥远性和终极性。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又相互联系,缺一不可”[3]。这两个阶段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其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显然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是说,与资本主义形态并行的价值诉求除了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考虑,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较量问题。毫无疑问,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行,但是未必能相向而行。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平行过程中要保持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不能消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奋斗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在实践过程中要创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面对强势西方价值的渗透和吞噬。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对共产主义的预测和描绘仅仅是一种宏观上的勾勒,不可能有详细的描述。“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7]。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描述,比如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14,“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1]416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共产主义主要有以下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

(3)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干出来的。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5]14。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信念又是一种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反对剥削、反对压迫、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伟大运动,习惯称之为“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是描述世界各国为推翻剥削阶级而开展的一种社会运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了100多年来的实践,特别是经历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长期曲折的过程,艾思奇曾经把共产主义运动理解为3个50年:第1个50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的时期,那时是资本主义自然形成时期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准备时期。第2个50年是从1898年开始到1948年结束,这是资本主义的衰亡时期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开始胜利的时期。1949年之后是第3个50年[8]。尽管第3个50年经历曲折,甚至可以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创,使共产主义运动坠入低谷。尽管共产主义运动历经曲折,但是在人类革命运动史上却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因此,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共产主义,表明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卓越的伟大斗争,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动力支撑。

总而言之,以上三种形态的共产主义都在价值方面具有吁求。作为一种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要求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最核心的东西,如果这个最核心的价值体系不能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则在一定意义上说,核心价值体系的站位还不够高,在顶层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要体现出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诸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价值要求,展现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强大价值力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并行的社会主义,目前的价值观提炼中存在共通性,即在词语方面具有共通性,如民主、自由和公正等。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得到体现。使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能够展现出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体系,展现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价值体系。

三、以共产主义信仰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本质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这是一个灵魂的问题,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灵魂,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1.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为什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发展很快,社会主义的力量在全球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社会主义的力量从原来苏东剧变的“低迷”状态中走了出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本上已经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出来。国际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的人也不断增加,总体来说,社会主义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势头,而且不断展现出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顶层设计,统筹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来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新时代迈入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从2006年初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几年的进展中,中国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力争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需要建构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整体考虑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价值体系,增强中国价值洞察未来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研判力和预测力。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理想,是自成立以来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2]142-143。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尽管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个别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淡化、信仰蜕变,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失去了追求的动力,甚至认为管好现在比未来更重要,着眼现实虚化未来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改革的洪流中失去自我、失去党性,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因此,不能因为漫长的过程就放弃,不能因为艰难而放弃这一理想,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为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些理想都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2.立足共产主义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站在人类更高层次上解决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引领问题

立足共产主义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站在人类更高层次上解决人类未来社会(如智能社会)的价值引领问题。未来社会充斥着不确定性,如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价值规范或预判,防范社会风险,关乎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与智能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紧密,智能机器人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将有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风险。因此,如何从价值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防止因无限制地开发智能机器人而最终对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或许,人工智能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预示着人类的灭亡”。即使超级智能本身没有扭曲的价值观和邪恶的动机,但如果某一组织或个人研发、掌握了类似的超级智能,不负责任地滥用技术,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后果也将是灾难性的。就此而言,人类正处在一个决定前途和命运的紧要关头[10]。对未来社会的研判毫无疑问要与人工智能联系起来,人工智能深层次地改变人类社会本身,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多学者担忧,人工智能发展最终会导致人类的消亡。如果人类这个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偶然产物在进一步的进化中被自己所制作出的更适于生存的“活体”所超越和淘汰,那么生活的意义问题不恰恰可以用达尔文主义的方式得到解答吗?而人类与恐龙的灭亡方式之不同仅仅在于,后者为自然所灭,前者为自己所灭,于是前者在宇宙发展史上获得了大于后者的地位,仅此而已,岂有他哉[11]!这或许不是杞人忧天,面对这把“双刃剑”,人类必须要为未来命运着想,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人工智能与人类命运的相互性构成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旋律。因此,中国价值的研究,尤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所考虑、有所回应。

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12]。新时代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理解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价值观提供一把钥匙。纵观人类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除了生产力的优越性之外,从价值观角度看,资本主义提出了超越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如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在当时确实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优越于封建社会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要在生产力发展、制度优势方面,更要在价值观方面建构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令人向往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价值引领。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具有自我辩护、自我阐释和自我论证的能力,还必须要有批判过去一切社会的功能和引领社会未来发展的能力。为此,要在继承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理性基础之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转向,即从自我辩护中转向价值自信,从对抗性走向引领性,从跟跑走向引跑。长期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承载两种功能:一方面是对内,我们的价值观往往具有自我辩护性、自我阐释性和自我论证性功能,这里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外,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对抗性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西方价值观的步步紧逼以及全方位的渗透的局势。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防护社会主义、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在过去具有合理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承载上述功能,还必须要形成超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价值体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思考。唯有这样,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服务。

得出这样结论的根据在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3]57-58。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以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使命,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凝聚力和引领力。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尽管期间经历风雨,甚至遭受挫折,但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始终是一以贯之的。这种理想就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新时代要有一种新的精气神来建设意识形态,要有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来谈意识形态,要形成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良好状态。

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中国的价值方案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社会,还是一场伟大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是在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中实现的。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紧紧围绕人类进步事业、围绕共产主义运动不断贡献精神力量和价值力量,特别是不断贡献中国价值的力量。进而言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站在共产主义高度全盘考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体布局,新时代更加凸显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新的贡献。即是说,要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从人类文明进程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不断推动世界的自由和解放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3]10。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4]。这一方面要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在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协同发展过程中“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3]25。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建构人类共同价值,中国要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国际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使中国价值日益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刻画和重塑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共产党人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