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瘰疬性苔藓的研究进展

2019-12-22林杨杨综述李钦峰审校

武警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肉芽肿抗结核苔藓

林杨杨 综述 李钦峰 审校

瘰疬性苔藓(lichen scrofulosorum,LS)又称苔藓样皮肤结核,为播散性毛囊性皮肤结核或腺性结核,属于皮肤结核疹(tuberculid)中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由Hebra[1]于1868年首次报告。本文就瘰疬性苔藓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LS病因探索和科学诊治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LS多见于有其他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儿童及青少年[2],80%的LS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6岁,极少病例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注射后发生[3]。香港学者进行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在结核疹患者中LS的发生率最低,仅为2%[4]。Varshney等[5]研究显示,LS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8/10000。中国学者的一项长达50年的回顾性研究显示LS在皮肤结核及结核疹中的占比为0.1%[6]。

2 发病机制

LS的发病机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其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或BCG接种有关。有学者认为,这是具有较好免疫应答的人群针对分枝杆菌或其碎片产生的IV型超敏反应,并不是局部皮肤结核感染的结果[7,8],随着年龄增长,超敏反应可以逐渐降低,这也可以解释“LS在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9]”这一现象。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外,亦有鸟分枝杆菌[10],斯氏分枝杆菌[11]及麻风分枝杆菌[2,12]感染引起LS的报道。也有学者观察到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LS[7]。Park等[13]认为LS 是一种BCG接种后罕见的不良反应,且不同的接种方法可造成不同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也有研究将皮肤反应视为BCG激活体内潜在结核病灶而引发[14]。有研究发现,BCG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erythroderma)、LS、光泽苔藓(lichen nitidus,LN)、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tuberculid,PNT)等[15]。Balsa等[16]认为,在对结核菌素反应较强的个体中,LS是由血行播散所致,因为结核杆菌在皮肤中很快被破坏,因此涂片很难发现。国外有学者报道,LS等结核疹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17]。但也有在BCG接种后接种部位局部出现LS皮损的报道,暗示了BCG接种与LS的相关性,同时也印证了并非所有LS都因血行播散而导致泛发[13]。Singal等[9]报道的39例LS患者中72%的患者有BCG接种史,28%的患者体内没有典型的结核病灶。对于BCG接种后发生LS的原因,可能与BCG引发的机体变态反应强弱有关[18],也可能与疫苗本身的浓度、均匀度与活菌量有关[19]。然而,目前对于LS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存在争议,认为与结核分枝杆菌有关的证据包括:LS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多呈阳性,皮肤病理为结核样肉芽肿改变,皮损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DNA,而且抗痨治疗有效。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二者无明确关联的证据:一部分LS患者体内并无活动性结核感染灶,PPD反应和结核特异性抗原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 TB)检测为阴性反应,组织学虽表现为真皮浅层上皮样结节结构,但干酪样坏死少见[20],同时组织切片中找不到完整的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抗酸染色和皮损组织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均为阴性[21,22]。

3 临床表现

LS早期皮肤表现多样,如粟粒大小丘疹,环状或盘状的斑块,苔藓样损害,环状肉芽肿样或银屑病样损害等。通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小丘疹,多呈簇状分布,正常皮肤颜色或略带淡红,亦可有淡黄色至红褐色的变化,表面略尖或扁平,有时有角质小棘,常有少许糠状鳞屑。皮损往往对称性地分布于躯干或四肢伸侧,尤以肩部、腰部、臀部较为多见,常无任何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瘙痒,其中躯干是最常受累的部位[9,23]。其他皮肤表现包括地衣样、银屑病样和环状肉芽肿样改变等[24]。LS系统受累少见,但亦有发热、体重减轻及精神萎靡等系统性表现的报道[8]。此外,LS可伴发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如肺、骨、颈部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等器官受累[9,25],甚至有LS伴发子宫内膜结核的报道[26]。Dhawan等[27]报道了1例9岁女孩表现为反复的脐周疼痛、呕吐及发热,同时伴有皮疹,通过皮损活检及腹部CT确诊皮疹为LS,并发现了隐藏在肠系膜及腹膜后的淋巴结结核。LS可同时伴发其他类型的皮肤结核感染,如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LV)、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verrucosacutis,TVC)等,以及其他类型的结核疹,如PNT、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EI)[28-30]。BCG注射后所致LS通常在注射后1~4个月发病,数月后皮疹慢慢消退[31]。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果发现典型LS表现的患者,应积极行结核感染的相关筛查,如PPD、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T-SPOT. TB、胸部X线片及腹部超声等除皮肤外其他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此外,最好确定LS患者是否合并HIV感染。需要与LS鉴别的疾病主要包括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LN、小棘苔藓(lichen spinulosus,LS)、毛周角化(keratosis pilaris,KP)、二期梅毒(secondary syphilis)、结节病(sarcoidosis)、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pilaris,PRP)和毛囊炎(folliculitis)等[32]。

5 组织病理表现

LS 的组织病理学表现通常是发生在毛囊和外分泌腺的肉芽肿改变[33],表现为真皮上部毛囊或汗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结节,可伴毛囊上皮细胞变性,毛囊口可因角化过度而有角栓[34]。LS的肉芽肿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干酪样坏死较少见[21,35]。但卢宪梅等[30]报道了1例受累毛囊均呈干酪样坏死的LS的患者,可能与该患者对从肺部血行播散的结核杆菌成分过分敏感,产生了较强迟发性超敏反应所致。此外,蔡林等[31]报道了1例皮肤结核分枝杆菌不典型感染,未出现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检查仅真皮浅层可见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未见典型的结核性结节或结核样结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它们以碎片的形式存在,或者在病变部位被免疫反应所破坏,因此在涂片或培养中一般检测不到结核分枝杆菌[38,39]。

6 治 疗

本病呈慢性过程,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时可以自然痊愈,丘疹自然消退后不留痕迹或仅残留一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本病可以再发[2]。有学者统计显示即使曾经接种过BCG亦不能预防LS的发生[9]。一般认为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免疫缺陷,胸部X线片及细菌学检查无结核播散的征象,可不必治疗,皮损有自愈倾向[15]。Park等[13]报道了1例BCG接种20个月后 LS患者未予治疗,皮疹2周内自发性消失。但也有观点认为LS对于机内潜在的结核感染起到了“检举者”的作用[8,40],因此即使没有潜在的结核感染的证据仍需进行抗结核治疗6个月[9]。Singhal等[41]报道了1例无其他部位结核病灶的LS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1个月皮疹完全消褪。同时由于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液及肝肾功能指标亦十分必要[8]。

猜你喜欢

肉芽肿抗结核苔藓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小矮人”苔藓的大用途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苔藓能“对付”空气污染吗?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