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2田蜜陈毅青陈宗铸雷金睿陈小花吴庭天李苑菱
田蜜,陈毅青,陈宗铸,雷金睿,陈小花,吴庭天,李苑菱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1],属“大陆性岛屿型”,是中国稀缺、典型、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十分特殊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2019 年1 月23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1],面积4400 余km2,占海南岛面积1/7,这是中央审议通过的第五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7 月15 日,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印发《试点方案》[2]。建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大标志之一。
为期一年的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于2019 年10月1 日启动,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年的品牌,成熟一点推出一点,成熟一个推出一个[3]。在助推发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资源的同时,应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基础[4],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珍稀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1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优势
1.1 资源优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处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在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2.5℃~2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9mm,光照充足。范围涵盖并连通了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五指山、鹦哥岭5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黎母山、佳西、猕猴岭、俄贤岭4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黎母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4 个国家森林公园;阿陀岭、南高岭、子阳、毛瑞、猕猴岭、盘龙6 个省级森林公园及相关国有林场[2,5]。主要片区雨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平均浓度在6000 个/cm3,瞬间值最高可达11 万个/cm3,是名副其实的大氧吧。据统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已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3577种,隶属220 科1142 属,有各类保护植物432 种,其中 有 坡 垒 (Hopea hainanensis)、 伯 乐 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海 南 苏 铁 (Cycas hainanensis) 等6 种国家I 级保护植物;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等34 种国家II 级保护植物。记录脊椎动物5 纲38 目145 科414 属627种,其中有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坡鹿(Rucervus eldii hainan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等8 种国家I 级保护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水鹿(Rusa unicolor)、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67种国家II 级保护动物[1]。周边社区是黎族、苗族世居地,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富集区,民俗风情缤纷多彩。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奇异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独特的人文风情,能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体验,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区位优势
海南岛是南海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地理位置极具竞争力,在国内,与海南地理位置靠近的珠三角、香港、澳门是海南旅游重要的客源市场;从国际上看,海南处于东亚太地区的中心,俄罗斯也是重要客源国。海南旅游业一直蓬勃发展,来琼游客逐年增加,且增速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初步统计,2019 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314 万人次,同比增长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2 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总收入1050 亿元,同比增长11%[6]。仅2019 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旅游接待游客400.71 万人次,同比增长5.8%,实现旅游总收入76.73 亿元,同比增长11.5%[7]。其中,海南森林旅游接待人数17.1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076 万元[8]。
1.3 政策优势
建省办特区以来,国家赋予海南诸多特殊优惠政策,对加快推进海南森林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从建立国际旅游岛,到给予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战略定位,再到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森林旅游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被扎实推向前进。随着“海上丝绸之路”、“59 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离岛购物免税”等政策的落地,海南逐渐成为中国入境游的窗口。有关旅游市场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也陆续颁布实施,依法治旅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保障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森林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开发不均衡
海南尖峰岭、吊罗山等森林旅游区基本都制订了各自的生态旅游规划,这些规划大都“各自为政”。目前尚无针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旅游专项规划,未开展全面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消费者需求、当地承载力等内容的调研,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旅游网络,缺乏统一的目标定位。
2.2 旅游产品同质化、低端化问题突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但“自然观光产品过剩、休闲度假不足”的问题突出,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应有的特色,旅游产品附加值低,仍属于浅层次的“资源产品共生型”模式,缺少游客深度参与和体验的旅游产品,不能适应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对国际高端旅游市场更是缺乏较强的吸引力。
2.3 特色不够突出,缺少精品化项目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有的森林旅游产品对海南元素体现不够,缺乏对热带原始森林文化、黎苗等少数民族文化等海南文化内涵深度与广度的发掘,文化底蕴缺失,导致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富含海南文化的旅游精品。
2.4 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处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一方面由于区位制约,各景区交通普遍不便,可进入性差,阻碍了当地热带雨林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智慧旅游设施等软硬件建设,管理较为粗放,服务标准未与国际接轨,监管不足,旅游配套设施简陋、档次低,基础接待能力有限,如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只有一个由林场废弃宿舍改造而成的驿站可接待游客过夜。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呈普遍现象,与自然生态的质量极不匹配,严重制约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的发展步伐。
2.5 人力资源短缺,专业人才缺乏
海南现有森林公园旅游实体基本都是由森工企业转化过来,很多经营管理、导游或服务人员也是由原林业局、保护区或林场从事传统林业生产的职工转型而来,从业人员大多学历低、素质参差不齐,长期在传统的林业管理体制下,森林旅游经营管理经验、专业技能、市场开发与宣传营销意识、服务水平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极其匮乏。
3 森林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描绘一张图,统筹一盘棋
按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认真贯彻省委部署,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动森林旅游由“景点游”向“全域游”深度转变,探索“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产业融合全域联动、生态保护全域覆盖”,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专项总体规划》,发挥各个开发项目特有的资源优势,避免泛化、同质化的开发,打造海南新的旅游吸引力,缩小海南旅游在“蓝绿”旅游发展上的差距,努力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的标志性项目。
3.2 构建营销体系,提升旅游形象
一是构建立体营销体系。聚焦国内外重点市场,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推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加大广告的投放力度,树立整体新形象;与百度、谷歌等国内外知名搜索引擎合作,提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国际搜索排名。二是塑造明确的旅游形象。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过程中,打造统一、鲜明、持续的旅游形象,吸引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提高旅游者回头率,释放品牌效应,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提升森林公园旅游在整个省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3.3 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品质
通过空间布局整合和主题类型整合,突破传统旅游产品束缚,实施差异化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创新丰富“旅游+”业态,拓展热带雨林旅游产品的广度和深度,突出个性化、自助化、人性化和参与度。发展高质量的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体系,可将其划分为森林康养型(以康体医疗、养生保健为主)、养老度假型(以养老、避寒避暑、度假休闲为主)和森林体验型(以雨林探险、野外拓展、河谷漂流、自然教育、户外竞技、民俗体验为主)等,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游客群体,使游客得到娱乐性、享受性、知识性和体验性等多重满足。
3.4 继承创新,挖掘民俗文化
深挖海南中部山区独特的黎苗本土文化,培育打造“三月三”等民族文化节庆精品产品,设计推出更多精彩而有影响力的一系列节庆活动,充分融合竹竿舞体验、黎族对歌体验、黎族织锦体验等活动,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让休闲度假型游客有较丰富的体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民族文化品牌活动。
3.5 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舒适感
首先,推进旅游道路体系建设,实现交通的立体化发展,提升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景区的交通可达性水平。同时,建设与整体景观协调统一的森林公园康养步道、骑行绿道等,完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基础设施,为旅游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保障。其次,打造集营销、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智慧全域旅游云平台,做到一个APP 游遍海南,数据共享,资源互通,加大对森林公园整体网络化建设力度,实现在各景区重要区域内覆盖无线网络。再次,创新完善森林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具有一定接待规模和服务能力的酒店、生态餐厅等基础接待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改善景区接待服务条件。
3.6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强化服务质量和管理
注重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景区运营管理人员、解说人员、导游、服务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从业人员培训常态化,拓宽其专业知识的广度及深度,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对从生态区搬迁出来的当地居民,进行生态旅游专业培训,拓宽生态移民的就业新空间;引进森林大自然教育指导师、养生指导师等新型指导咨询型人才,丰富森林旅游的多样性和科学性;通过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语言服务型人才等招才引智计划,提升服务质量。
3.7 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如何协调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的项目要有严密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要进行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综合评价环境资源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杜绝破坏性开发,这是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坚持适度利用。生态旅游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要建立科学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做实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普查工作,掌握资源基本情况及分布特征,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依据资源的重要性、适宜性和敏感性,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有利于提高森林公园保护性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