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变革会引起审计师变更吗?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2019-12-21熊雪梅黄轩昊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审计师财务报告变革

熊雪梅,黄轩昊,潘 临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2.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3.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一、引言

审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是联系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纽带,审计师的选聘和更换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契约行为,一直是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议题。1993年,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应当编制重大事件公告书向社会披露”;2011年以来,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动的审计约谈机制中,数次强调应该将频繁变更审计机构的客户列为监管重点。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情况分析报告》(简称《分析报告》),披露2017年年报的3505家上市公司中,有224家变更了年报审计机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14%;《分析报告》还指出,2010—2017年变更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例均明显高于同年全部上市公司的整体比例①。这表明变更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堪忧,变更审计师的动机值得深思。因此,学术界对审计师更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以往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审计相关因素,如前任审计师意见、审计收费、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等[1-3];第二,企业特征,如股权结构、高管变更、审计委员会特征、企业财务困境、财务重述等[4-8];第三,外部客观因素,如制度环境、媒体监督等[9-11]。然而,这些因素大多具有静态特征,如果企业出现动态变化,是否要相应地变更审计师以实现企业目标?或者审计师是否因为被审计单位的动态变化而终结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纵览企业的诸多动态变化,战略变革的层次最深、变化最彻底。公司的战略选择是组织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作出的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决策[12],涉及竞争、营销、融资、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Ansoff首次提出战略变革是“企业对产品、市场领域的再选择和对其组合的重新安排”,部分学者将战略变革定义为某个具体单一的战略层面的变化,如公司产品多样化水平、市场多样化水平或研发投资强度[13-16]。从宏观层面看,战略变革为在多个关键战略维度公司资源分配模式的整体变化[17]。本文将战略变革定义为企业对关键战略资源配置模式的调整,而调整大小则反映了战略变革幅度[18]。现有关于战略变革的研究,多集中于影响因素层面,研究发现外聘CEO任职经历的丰富程度、CEO变更及特征、经营期间落差,环境不确定程度、组织记忆对战略变革存在显著影响[19-24],关于战略变革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5-26],但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究其原因,在于学界对战略变革对企业内部的深层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变革反应的研究不够深入。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战略选择会影响财务报告质量和审计报告[27-28],同时也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税收激进度、过度投资、内部控制、信息环境等产生影响[29-34];进一步地,战略选择也会影响外部市场的连锁反应,如股价崩盘风险、融资成本以及分析师跟随等[35-37]。因此,企业变革战略则可能会造成上述战略选择引起的经济后果发生变化。作为财务报告的外部监督者,审计师与企业的关系在战略变革的背景下受到挑战,那么战略变革是否会引起审计师变更?当公司变革战略时,客户是否选择更换为更合适的审计师,或者审计师是否会主动辞聘战略风险较大的公司?变更审计师后又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检验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之间的关系,厘清公司政策变更对审计师和客户关系重构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战略变革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变革程度越高,企业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低。进一步地,本文从客户选择和审计师辞聘两个视角挖掘审计师变更的深层次原因,发现战略变革更易导致不具备行业专长或声誉较低的审计师发生变更;风险较小公司的审计师更可能因为战略变革而辞聘客户;此外,研究还发现更换审计师加剧了战略变革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负向影响。

本文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补充了关于战略变革经济后果的研究。战略变革是企业通过重组内部资源以适应外界变化的宏观策略,因此战略变革通常会引起企业资金链、经营业务或内部人员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然而关于战略变革如何引起企业与独立第三方的审计师关系的变化却关注不足,本文以审计师变更为视角,能够探析变革战略企业如何重构与审计师的关系以及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第二,从动态视角扩展了审计师变更的研究,现有关于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静态特征的某一方面,如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审计委员会特征、财务状况等[1-2,6,38]。本文将研究扩展至企业最为重要的动态变化之一——战略变革,与审计师变更的动态特征相互匹配,有助于深入理解审计师与客户关系断裂与重塑的内在原因。第三,本文为相关部门监督公司与审计师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无论是战略变革或是审计师变更,都是容易引起企业风险承担与市场竞争力变化的重大事件,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变更审计师的企业,避免在变更审计师过程中存在与审计师“共谋”、降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问题,遏制威胁资本市场稳定性的潜在不利因素。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战略变革是指企业对关键战略资源配置模式的调整,以使组织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而战略变革幅度则是指企业在各战略维度上资源配置调整大小的反映[17-18]。审计师的独立鉴证可以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可信度,同时其“保险”功能也能为企业分担一定风险,因而企业通常会甄选合适的审计师为其服务。然而,审计师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否牢固不破呢?已有研究表明,客户经营与业务活动的变化会降低审计师与客户的匹配度,进而引起审计师变更[39];此外,管理层变更也会影响审计师变更[5]。由此可见,公司内部的某些变化容易打破审计关系的平衡。战略变革通过改变企业既有资源配置方式,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进行改革,会牵动企业全局发生变化或修正。此时审计师和客户是否会基于战略变革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对审计业务续约与否重新进行考量呢?具体来看,战略变革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战略变革会引起企业内部结构和经营业务变化,进而导致企业与审计师契合度下降,最终引起审计师变更。从客户层面看,战略变革使得公司结构和经营活动更为复杂多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重建和传递难度也相应增加,企业期望寻找能够充分适应企业动态发展的审计师,以获取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企业可能基于业务发展需要辞退原有审计师;同时,战略变革导致的变化使得审计师在了解审计客户环境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利用原来积累的经验和数据,需要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增加了审计成本,进而成为审计师的解约动机之一。因此,基于审计师与客户双方的成本-收益考虑,当企业发生战略变革时,审计师可能会发生变更。

第二,战略变革引起的高风险性导致风险导向的审计师辞聘客户。基于组织生态观,战略变革可能会打破组织惯性带来的竞争优势,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重组成本[40],而且战略变革目标与实施也存在脱节风险;如果企业的学习能力、重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不能与战略变革进度有效匹配,则会导致企业风险显著增加。然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为规避企业风险增加造成的审计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进而避免审计失败,会倾向于解除业务约定;同时,从企业角度来看,战略变革后果的不确定性较强,会损害企业绩效的稳定性[17],但战略变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融资需求,进而导致企业盈余平滑的动机增强[41],当原审计师基于风险考虑拒绝与客户“合作”时,会导致其期望寻找更加“顺从”的审计师以实现合谋。

第三,战略变革会引起企业利益格局重组,进而可能弱化企业与前任审计师的联系。团队执行力是战略成功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战略变革使得企业对新知识和新管理技能更加渴求,以确保团队能力与战略执行高度匹配,因此战略变革通常会引起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等在内的组织结构调整[13]。研究表明,审计师选择与管理层决策密不可分[42],从而管理层的变动会导致审计师变更[5]。因此,战略变革导致的人事变动可能会使得企业与前任审计师的密切联系被切断,从而引起审计师变更。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战略变革程度越高,审计师越容易发生变更。

审计师的选聘通常由管理层或大股东决定,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一般由政府委派,所有者也长期虚位。国有企业管理层为实现政治升迁,可能会过度关注任期内的短期业绩或其他社会性职能的实现,从而使得企业长期业绩无法真正成为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最终使得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变化缺乏敏锐度,进而忽视战略变革引致的内部变动对审计师的变动需求,无法对审计师选聘进行良好规划;国有企业股权集中、所有者虚位,使得管理层受到的来自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管压力较小,内部裙带关系和腐败行为相对严重,因此审计师的选聘和更换可能也被权力当局掌控,无法轻易更改;此外,新聘审计师需要较高的启动成本,会减少国企管理层的在职消费,因而弱化了他们变更审计师的动力。而非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性职能相对较少,主要聚焦经济利益目标,管理层选拔和薪酬也主要依据企业业绩考核,因此会强调外部审计师对企业的监督治理作用,在变革战略时更为重视审计师的选聘和更换。

从审计师选择的视角来看,国有企业与政府关系紧密,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并且更易获得政府补助,因此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相对非国有企业较强[43],发生财务困境和破产的风险较低,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审计师的风险。虽然战略变革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急剧增加,但是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审计师潜在诉讼风险和“深口袋”责任相对较低,因此战略变革给国有企业审计师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此时国有企业审计师更有可能选择维持既有客户。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

H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剔除金融行业公司、ST和ST*公司以及数据缺失样本,最终本文共得到16006个样本观测值。事务所变更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关于事务所名称的信息,并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本文剔除因合并、分立、更名等原因更换事务所的样本。其他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本文运用STATA14.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审计师变更

本文借鉴耀友福等、张鸣等的研究[9,44],如果公司当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上年发生变化,则认定为当年发生审计师变更。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剔除因合并、分立及更名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若公司当年发生审计师变更,变量SWITCH取值为1,否则取0。

2.战略变革

本文借鉴Zhang和Rajagopalan、孟祥展等的研究[19,25],使用以下六个维度计算出的综合指标衡量战略变革程度:广告强度(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研发强度(无形资产净值/营业收入)、非生产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存货水平(存货/营业收入)、财务风险(债务总额/公司股权)。在计算战略变动时,本文首先分别计算六个战略维度当年数值与上年数值之差,而后对六个战略维度年度行业的中位数进行同样处理,然后将以上两个数值相减,并依据行业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出标准化后的六个维度的平均数,即为战略年度变化数据SC。SC越大,则表示公司战略相比上年变动较大,即战略变革程度较高。

3.实证模型

本文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本文通过模型(1)检验战略变革对审计师更换的影响,SC为根据前述方法计算的战略变革,SWITCH表示公司是否发生审计师变更,预期系数α1显著为正。模型(2)检验不同股权性质下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关系的差异,SOE为公司是否为国有企业的虚拟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可能对审计师更换产生影响的公司基本特征变量和审计相关变量,具体有: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公司成长性(TOBINQ)、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CEO 变更(CEOCHA)、管理层持股比例(MHOLD)、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公司上年审计意见(OP)、公司上年审计收费(FEE)。模型进一步控制行业与年度固定效应。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由表2可知,有6.9%的样本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这一数据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审计情况分析报告的结果基本相符。对于其他控制变量,17.7%的样本公司发生CEO变更,98%的样本公司在上年由审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为45.5%,而管理层平均持股比例为10.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35.8%。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战略变革与审计师变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从其他控制变量的结果可知,更易发生审计师更换的公司具有财务杠杆水平高、成长性较高、CEO变更频率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上年审计收费较低等特征,并且上年审计意见更有可能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限于篇幅,相关系数表未列式,留存备索。

表2 描述性统计

(三)多元回归分析

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结果显示,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战略变革程度越高,审计师越容易发生变更,验证了假设H1的推断。以上结果表明,战略变革引起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经营业务的改变、组织结构的变动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打破了原审计师与审计客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增加了审计师更换的概率。其他控制变量的结果与预期也基本一致,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CEO变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均与审计师更换显著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审计师上年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上年审计费用越低,企业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

表4报告了股权性质对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SC×SOE回归系数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降低,验证了本文假设H2的推断。以上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聚焦经济利益目标,因此相对注重外部审计师对企业的监督治理作用,而国有企业管理层更加注重政治升迁,从而可能会忽视审计师对公司发挥的监督治理作用,而且国有企业财务困境风险较低,审计师潜在诉讼风险降低,从而会导致国有企业战略变革对审计师更换的正向影响被削弱。

五、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基于客户需求的进一步检验: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声誉

具备高水平行业专长审计师的审计效率通常更高,发现企业错误和舞弊的概率也更高[45]。因此,当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时,往往希望保留对行业情况更加熟悉或声誉更高的审计师,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处理战略变革带来的后续内部结构和业务组合的变换,降低企业频繁更换审计师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选择高声誉的审计师向市场传递有利信号,为企业战略变革营造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本文预计,从审计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当审计师具备更高水平的行业专长或更高的声誉时,审计客户的战略变革更不容易导致审计师更换。

基于此,本部分首先构建了战略变革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交乘项(SC×EXPER),其中EXPER的衡量借鉴已有研究[46],采用行业市场份额法计算审计师行业专长,以会计师事务所在某行业所拥有的客户资源的营业收入总额与该行业全部客户资源的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是否大于10%进行衡量,如果该比重大于或等于10%则取1,否则取0。其次,本文构建了战略变革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交乘项(SC×BIG4),当公司前任审计师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BIG4取1,否则取0。

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1)列至(3)列的结果显示,SC×EXPE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并且由分组检验的结果可知,当前任审计师不具有行业专长时,战略变革对审计师变更的正向影响显著更高,表明行业专长更强的审计师在战略变革时被替换的可能性更低;(4)列至(6)列的结果显示,SC×BIG4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并且当前任审计师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时,战略变革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不显著,而当前任审计师来自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战略变革显著提升了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以上结果表明,从客户选择审计师的角度看,当公司发生战略变革时,具备行业专长以及声誉更高的审计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能继续获得审计客户的信赖,因此更不可能发生变更。

表3 战略变革与审计师变更

表4 战略变革、股权性质与审计师变更

(二)基于审计师风险的进一步检验:破产风险与融资约束

表5 战略变革、审计师胜任能力和声誉与审计师变更

本文使用破产风险指数Z_SCORE和融资约束指数KZ反映财务风险,并构建交乘项,结果如表6所示。(1)列至(3)列的结果显示,SC×Z_SCOR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并且由分组检验结果可知,破产风险较小的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后,审计师发生变更的概率显著高于破产风险较大的企业;(4)列至(6)列的结果显示,SC×KZ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分组检验结果也表明企业融资约束越小时,战略变革更可能导致审计师变更。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风险更小时,战略变革企业更有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支持了前文关于审计师通过战略变革获取了增量信息的分析,即当审计师发现客户的增量风险信息后更可能选择辞聘客户。

(三)经济后果检验:战略变革、审计师更换与财务报告质量

战略变革容易引起公司内部经营方式与治理结构较大程度的变动,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也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战略变革程度较高的企业倾向于为管理层提供股票期权或其他浮动薪酬体系[47],因此管理层出于个人利益倾向于盈余操纵;同时,战略变革导致的融资需求也易于产生盈余操纵。从舞弊机会上看,战略变革企业的管理层流动率较高,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21]。因此战略变革程度越高的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可能越低。

战略变革程度更高的公司如果变更了审计师,是否会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呢?审计师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盈余管理并将其作为风险因素在审计决策中加以考虑,因此管理层可能会通过更换审计师来规避不利审计意见或实现盈余操纵的目的。此外,新任审计师初次承接业务后,信息不对称程度相比前任审计师更为严重,而且初始成本也更高,从而可能无法充分有效地识别战略变革企业的违规行为。因此,本文预计战略变革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下降,而且相比于审计师未变更,审计师变更企业的战略变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

基于此,本文依据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的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ABS_DA)衡量财务报告质量,并构建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的交乘项(SC×SWITCH)。表7报告了战略变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及审计师变更如何影响两者的关系。由第(1)列可知,战略变革SC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战略变革程度高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也更高,财务报告质量更差。由第(2)列和第(3)列可知,交乘项SC×SWITCH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审计师变更会显著增加战略变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负面影响,即变更审计师以后,战略变革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更低,这表明战略变革企业更换审计师以后,独立审计的监督效应更弱。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主检验结论保持不变,限于篇幅,检验结果不再列示,留存备索。

(1)考虑到公司个体特征对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检验战略变革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此外,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利用战略变革的行业均值和滞后一期数值作为工具变量发第二阶段。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凭据,涵养语文的“根”需要语文教师立足文本,依托文本,树立文本意识,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2)改变战略变革衡量方法。首先,由于数据限制,在计算战略变革时,对广告和宣传投入以及研发投入的衡量,根据相关文献分别采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净值作为替代变量,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我们剔除这两个维度,采用四维度战略指标衡量战略变革;其次,建立战略变革的虚拟变量,表示企业的战略变革程度是否更加激进,用以反映战略变革程度;最后,考虑到研发支出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分别用无形资产净值加上开发支出和研发投入金额替换无形资产净值来衡量研发强度,并以此计算战略变革。

表6 战略变革、企业风险与审计师变更

(3)调整样本范围。首先,本文借鉴刘启亮等的方法[11],剔除文中所有存在至少连续2年审计师变更的观测值;其次,由于高管变更会影响审计师变更[42],同时也会影响战略变革[43],因此本文剔除管理层发生变更的样本;最后,因为企业重组会改变审计师选择[48],同时也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故本文只保留当年未宣告重组的样本进行检验。

(4)增加其他控制变量。根据高阶梯队理论,高管的特征可能影响战略变革程度与审计师选择[35]。因此,本文进一步控制CEO年龄和性别、管理层平均年龄和男性高管比例因素。

表7 战略变革、审计师变更与财务报告质量

六、研究结论

审计师的选聘和更换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契约行为,对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重构,探讨战略变革与审计师更换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战略变革程度越高,企业越易发生审计师变更;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战略变革导致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较低。进一步地,本文从客户选择和审计师辞聘两个视角挖掘审计师变更的深层次原因,发现战略变革更易导致不具备行业专长或非四大审计师发生变更;风险较小公司的审计师更可能因为战略变革而辞聘客户;此外,研究还发现更换审计师加剧了战略变革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层面的变化与公司和审计师关系的断裂与重构存在相关关系,而且战略变革企业更换外部监督的审计师后,容易导致针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力下降,这会对保护投资者利益甚至企业未来的战略变革后果产生负面影响。关于审计师变更原因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战略变革企业可能需要更高行业专长水平或更高声誉的审计师,以应对战略变革中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甚至更好地进行盈余操纵。另外,风险较小公司发生战略变革后更易变更审计师,表明审计师在承接业务过程中会不断修正风险评估,并根据自己的风险预期决定是否续约。总之,监管部门应当重点关注在战略变革过程中更换审计师的企业,强化对变更事务所公司变更原由的信息披露,接任的审计师也应该就公司战略规划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前任审计师进行充分交流,避免所审计客户为实现“合谋”而进行审计师更换,保证审计师在资本市场中的监督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关于战略变革和审计师有关的研究,还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关于审计师变更的考虑,本文仅停留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但签字会计师的个人特征也是影响审计契约能否维持的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可继续关注战略变革如何影响审计师个人的选聘;其次,审计师的“升级”或“降级”变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战略变革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动机,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关注战略变革以后,企业选聘的审计师是大所还是小所;最后,在本文的进一步分析部分,发现风险较小公司的战略变革更易引起审计师变更,但未能深入分析风险较大的企业未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未来可对这一路径进行检验。

猜你喜欢

审计师财务报告变革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变革开始了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