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广西马山县“中国弄拉”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的智慧

2019-12-21

新营销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山县普陀马山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南宁市马山县聚居有壮、汉、瑶、苗、水、毛、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壮族、瑶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0%,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因为各民族杂居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马山县的民间礼仪、民间节庆、宗教活动、饮食习俗等与其他壮族地区略有区别,尤其是马山县近年来打造的“中国弄拉”,它集壮族原生态民俗和佛教信仰为一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在周边区域影响较大。马山县“中国弄拉”依托民间信仰,大力兴建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同时结合“弄拉”本地的原生态民俗打造独具特色的壮乡旅游形式,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可以说,“中国弄拉”已成为马山县近年来旅游业的龙头。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内涵建设及产业化经营是成功的关键。

一、以人文本,打造良心旅游文化

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是一种具有独特标识的文化产品,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性、创意性、增值性,还具精神性、价值延伸性等特质,通常说,一种旅游文化品牌凝聚着该地区乃至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形象的代表。广西马山县本身是一个贫困县,但多民族杂居的形式,使其民族文化资源又极为丰富。近年来,基于地域民族文化的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并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的需要,马山县志于打造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形态,成果突出。《“十三五”马山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后,马山县更是立足实际,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目前,形成几个通过旅游业引导精准脱贫的成功建设模式,如“弄拉模式” “小都百模式”“古朗模式”等。此外,马山县还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国家级的荣誉名片影响力,打造一系列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主题,如今 “欢雅娜”“马山声音”“壮族会鼓表演”等精品民俗文化形式已经成为马山县的旅游文化名片。

马山县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导向,以提高当地人生活水平为目标打造的生态旅游,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本地人生活出发,从游客利益出发,做到良好旅游。在如今的马山县以“中国弄拉”为代表的旅游区中,我们看到,都是当地人作为主要管理人员,景区没有门票,不设要求,主要的便利店以及商铺商品价格和县城市场无差别,这样的景区,在全国来说都是少见的,正是如此,现在每天“中国弄拉”的游客才络绎不绝,周末更是车水马龙。

二、以信仰为基础,打造心灵旅游文化

虽然有早期“弄拉模式”基础,但“中国弄拉”旅游区的兴起还必须谈谈近年来景区重点打造的佛教文化。弄拉普陀寺有近300年的历史,依金刚山(后人称教子山①)而建。普陀寺初建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因为历史原因,多次被损毁又重修,如今弄拉人正在大规模对它进行修复并扩建。在教子山上,围绕普陀寺,还有领悟石、达摩诵经石、观音训八戒、天降韦坨、护寺神虎、天章石、回魂树等具有美丽佛教传说的景点。尤其是“领悟石”,其形状有如一位慈母把儿子揽于怀中,相依相偎,并对孩子敦敦教诲,千百年来,似乎在演绎着永不更变的慈母孝子主题。当地人也认为这些动人的传说以及庄严的普陀寺众神法相,让“弄拉”教子山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这些文化的基因也成为弄拉人重新大力兴建普陀寺的重大动力。经过近十年的恢复,如今的教子山普陀寺已成为“中国弄拉”旅游最大的景点,每天车水马龙,游客络绎不绝。过年期间,游客更是延绵数里,排队等候进景区。在笔者的采访中,不少当地人表示,古时,普陀寺就是当地的朝圣之地,平时香火不断,信徒广众,虽山形陡峭,但在节庆期间,很多香客从晚上就开始沿着山路排队,为了第二天能顺利烧上一炷香。很多游客也表示,该普陀寺有区别于其他寺庙,因为大门口的回魂树以及领悟石,实在是太过于神奇,置身其中,仿佛一下之间很多烦忧都消散不见了。

当下社会,信息科技的发达更让人们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但同时也让人们变得疏远、焦虑,物欲横流的现实更让人们无法皈依自然生活的状态,压力、烦躁、失望倍增,心灵的释放成为困境中人们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时,旅游就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业兴起的重要原因。由此意义上看,“中国弄拉”的构建正是迎合当下时代的信仰需求,让游客能在旅游中接受信仰的力量,从而获得比自然生态旅游更丰富的精神力量,以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困惑。这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弄拉人智慧的表现。

三、以产业化为目标,打造现代旅游模式

“中国弄拉”位于广西马山县古零镇,距广西首府南宁100公里,距马山县城25公里处。当地人说,“弄”意指:洞,窟窿;“拉”意指:缝隙,沟。“弄拉”即是山旮旯的意思。弄拉屯周围群山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海拔500米左右,石多土少,土层浅薄,峰丛向形成多个封闭的弄场洼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本地能人李荣光组织带领当地村民经营组建生态农作物种植,开山修路,经过近30年的经营,如今的弄拉屯已逐渐形成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生态景区。据统计,如今的景区,森林面积约133.23公顷,种植有金银花、两面针、土党参、青天葵等210多种中草药,被定为国家级药物自然保护区。

利用地理的优势,以种植为主,“中国弄拉”打造了初具规模的经济产业,近年来,围绕着“中国弄拉”文化产业也逐渐兴起。2015年3月,在李荣光的筹建下,广西马山弄拉民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定位于传承和发扬马山传统民俗文化的工作目标,当年公司创作了一台“欢雅娜”马山景秀文化展演,该展演项目以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系列文化为创作基础,节目有欢歌迎客、马山景秀、三声部民歌、通天神鼓、扁担传情、打榔迎亲、壮族会鼓、情歌送客等 8个环节,“欢雅娜”的出现对当地旅游文化影响巨大,近年来,在马山县的重大节庆,几乎都有它的演出,而现在“欢雅娜”仍然在马山县文化局体育馆一楼定点定时演出。2017年2月,公司在文化展演项目下,又开发了“欢雅娜”壮族三声部民歌三甲文化扶贫产业园子项目,项目位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三甲旅游风景区,由其子公司欢雅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内容为三甲民俗文化展示厅、三甲风情美食园、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系列文化半实景展演厅、壮族三声部民歌创作传承基地楼、广西体育文化攀岩基地等经营模式。同时,为了给“中国弄拉”旅游增加影响力,马山县根据新农村政策标准,在古零镇距离“弄拉”10公里的乔老村小都百建立示范村,2017年,小都百获批南宁市第一批综合示范村的称号。目前,建设后的小都百综合示范村以“水车之乡”为口号,已成为马山县“生态农业,休闲娱乐”特色旅游地。如今,前往“中国弄拉”的游客,在来回马山县城的半路便可以到小都百稍作休息,去体验壮乡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可以说,以“中国弄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基本形成。

弄拉屯现有25户150多人,总面积3 200亩,森林覆盖率为93%,负氧离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20倍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弄拉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形成成功治理石漠化、靠山林致富的“弄拉模式”,被誉为“中国石漠化治理的标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②根据马山县旅游局资料统计,“中国弄拉”景区完全建成后,将可成为环大明山旅游圈重要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预计年接待游客将保持在8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 500万元。按这样的标准,“中国弄拉”将成为引领马山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

“中国弄拉”的影响力如今正与日剧增,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以文化品牌为基础走持续性发展的产业化问题。民族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来源,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的发展路径。多元交流融合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最有效途径。③“中国弄拉”源于对当地人扶贫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如今增加了中国宗教信仰旅游的文化内涵,表现了马山弄拉人的集体智慧。但就目前的规模以及影响力来说,伴随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如何“走出去”,如何更好结合网络信息走现代化“智慧旅游”模式,更好地包装自己,介绍自己,同时能精益求精,打造既能接轨国内先进,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这些都应该是今后的打算。

注释:

① 教子山,当地人以普陀寺门口的“教子石”(或叫“领悟石”)得名。

② http://gx.sina.com.cn/city/csgz/2016-11-04/city-ifxxneua4102891.shtml.

③ 玉妮,黄燕熙.构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路径的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5).

猜你喜欢

马山县普陀马山
藏马山滑雪记
“领”航蒲公英 “巾”彩少先队——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新普陀小学东校“红色”风采
苟征戈 罗一 马山作品
有爱的家
乡村振兴的藏马山样本
教师夫妇带儿子跨省支教
推进义教均衡应有马山精神
青海湖游记
推进南宁市马山县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