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1李晨高嘉璘
李晨 高嘉璘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前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同生共荣”的关系,即,商业银行的发展会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显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风险管理属于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众多问题与挑战,需要探索更加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广义上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既包括损失,也包括收益。而一般的狭义的概念是指,贷款的企业单位或贷款个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及时的支付本金和利息给银行,致使银行可能遭受巨额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的是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一般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则是借贷双方的违约行为,致使信贷资金受到损害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
从银行的发展路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银行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之路,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虽然,当下有部分银行加大了风险管理工作,比如,拟定一些风险计量模型等,但是,这种风险管理工作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从银行总行对下面银行的考查来看,业绩还是考查的重点,而风险管理并不受重视,银行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就会不断增加贷款量。这样的做法,使得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经济泡沫,对经济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且落实不到位
目前,很多的银行也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就是尽可能地让全部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全程、全面的实施监管。全面,指的是对银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所有风险都要进行有效的管控。而全程,指的是要在业务的整个过程中对风险进行严格把控。在实际的运行中,银行总部下达的风险管理指令并没有引起下面银行的足够重视,银行客户经理看中的仍然是业绩。重视贷款业绩,轻视风险管理的这种思想,极容易将全面风险管理变成空中楼阁,无法有效落实。另外,很多的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往往只追究客户经理和行长的责任,其他的工作人员却没有连带责任,这是很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2]。
(三)对银行贷款审批人员的管理有漏洞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建立了很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银行的业务,减少银行的金融风险,针对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银行的审贷分离的规章制度,即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对信用贷款进行资格审查、发放贷款。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银行对审批人员的管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独立。由于,我国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度,分行的风险总监会受到总行的风险管制及领导层的审查约束,同时,分行的风险控制部门的全体员工的人事考察都是由分行负责完成,这种双向管理制约了审批人员的独立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仅风险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而且大多数的风险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将风险计量模型的设定和信贷业务的需求进行有效匹配,不能很好地满足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我国的信贷管理长期存在着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分析方法及专业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对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方面比较欠缺。
(五)贷后的监管松懈
一方面,在资金的使用中,监管不到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对信贷流程走完后,放款完成后,就算结束不再过问了,只等债务人到期还款,并不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如果商业银行在债务方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管,就会及时的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信贷发生的概率,减少银行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产生不良贷款的责任不清。在银行实际经营中,经常会出现不良贷款,在追责时,人人都互相推诿,确定不了责任人,导致最后坏账产生,损害了银行的利益。在信贷过程中,不良资产产生对审核人员的影响太小,直接导致了他们中的某些人员责任心较差,审核不严,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1]。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完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实现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型,业务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以确保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长久、稳定的发展。在实际的银行经营中,业务的拓展工作和风险管控工作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业务的拓展中不能忽视风险的管控工作,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也不能影响业务的拓展工作。银行的风险管控的好,就会促进银行业务的拓展;而银行的业务拓展的好,对风险管控工作也是一种压力,自然会谨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要转变经营理念,完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发展和管理的步调一致,不能只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管控,为银行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背负过多的不良资产,最终影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要想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首先要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顿,让每个流程点上由相应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管理,并且明确责任,一旦有事,就有相关的责任人来负责,确保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到位。
(三)建立独立的银行审贷机制体系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要建立依据产品以及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银行治理体系,这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银行需要设立一个独立的风险审贷员,主要负责银行的审贷工作。为了真正保证审查人员的独立性,需要与银行的业绩考查相分离,没有了业绩压力,信贷资格审查就会更客观和严格,从而能真正的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发生率。银行总部可以对这些风险审贷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考查,并且按照相关的考查办法与管理规章,给予相应的薪资发放和职位晋升[3]。
(四)建设高水平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还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一些成功经验,构建一些先进的信贷风险考量模型和系统,并逐渐应用到信贷业务中来。另外,商业银行还要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贮备必要的人才资源。我们这里说的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不仅是指高学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银行金融理论知识、综合素质过硬的人员,来充实银行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要加强内部的人事管理,强化内部人员的学习和提高,使得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实现双提高,确保风险管理团队的高质量、高素质及高能力。
(五)加强贷后的监管工作
银行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建立权利责任制度,实现信贷部门相互协作与互相牵制相统一,明确信贷各部门及个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准确地追责到人或者部门。另外,还要对信贷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管,并及时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有出事的苗头,银行可以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把信贷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金融环境,银行作为金融单位,对风险的管控能力直接关系着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基础业务,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不仅可以塑造银行安全、稳健的良好形象,还可以提升银行的市场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利于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对银行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管理,转变落后的经营观念,真正做到信贷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管理的融合,促进银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