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的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9-12-21万孟兰
万孟兰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眉山 620000)
一、区域经济的理论概念
所谓区域化经济,广义上就是指对地理、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且具有其独特性的综合性联合体。现如今,和平发展是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主题,所有国家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各国的科技水平逐渐上升,这两方面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化趋势。受到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区域化经济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其中一般可以划分成以下两种:一、在特定的情况下,拥有自我主权的某个国家中的内部区域,利用自身拥有的特点实现经济业务以及往来的顺利完成,从而形成经济方面跨区域式的综合性联合体;二、国家与国家两者之间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联合体。
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地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实现了跨幅度的提升。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2000年时,我国企业的资产数额仅仅达到17.3万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企业的资产数额开始以翻倍式增长。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企业的资产数额增长了近60万亿元,约为19.2%。现如今,我国共有15.5万个国有制企业,结合上述数据来看,每户增长额平均为7亿元左右,这也表现了我国国有制企业的重要地位。企业的资产数额的变化将带动负债以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2013年,我国国有制企业的资产数额达104.1万亿元,占增长总额16.3%左右。其中,央企为48.6万亿元,占增长总额11.9%左右,地方企业为55.5万亿元,占增长总额20.4%左右。我国负债为67.1万亿元,占增长总额16.7%左右,央企占据了32万亿元,占比重13.1万亿元左右,地方企业占35.1万亿元,占增长总额20.1%左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37万亿元,占比在15.7%左右,其中,央企为16.6万亿元,占增长总额9.8%左右,地方企业为20.4万亿元,占比在21%左右。
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建立的经济体系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在我国江浙一带的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制所有制,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企业建立伊始,资金紧张、规模较小,所以多数企业会通过一个家族的共同合作去赢得市场以及投资。当企业开始逐渐稳定时,就会暴露许多问题。如:企业的重要决策大多数是由拥有者们通过讨论以及以自身的经验去决定,这样做出的决策具有较大的风险,经常会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偏离,最终致使企业发生权利分化,最后导致破产。与此同时,企业多数是依靠拥有者进行治理,缺少相关的规章体系,又或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力度差。当企业在进行招聘或管理者选拔时,一般会优先考虑亲戚,当外聘人员进入企业后,会因为其不公平性而离职。家庭所有制企业的技术水平较差,其业务主要是一些较为简单的传统制造行业,利润不会太高。因此,企业多数会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企业利润,而这种方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人员成本,就是指雇佣廉价工作人员,压榨工资,采用较为简单的仪器设备以及厂房。而采取这种方式的企业也会逐渐消失在发展长流中。
(二)融资和风险能力不强
多数企业的经济基础并不雄厚,需要融资去解决企业困境,所以融资是所有企业共同面对的世纪难题。大部分公司没有建立以及使用规范、专业的会计体系,无法向银行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提供符合标准的信用以及资金状况,同时企业的信用以及担保制度建立的还不完善,最终使企业融资问题愈发困难。目前,中国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并没有广泛的渠道,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获得的资助资金也多数被用在企业建设等方面,因此,企业最终得到的资金扶持相对来说很少。
四、解决企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体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面的经验,从而总结出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框架。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对任务与目标进行明确细化,对人员实现充分的运用,使上进且有能力的员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优胜劣汰。企业还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且完善的财务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去实行,实现账目的透明性。企业是否盈利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以及有关的要求,根据法律法规,不做假不造假。有些企业会为了银行以及相关机构的贷款对账目进行造假,当有关机构进行审查工作时,经常会发现出现假账以及坏账的情况发生,这就会使企业的信用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风险调控
企业应该根据我国的相关体系提供真正的财务以及相应的信用报告,增强扩展融资渠道的积极性。同时,银行还要响应我国相关政策的号召,增加扶持力度,适当降低申请限制、流程以及利率等方面的标准。当对企业进行风控时,我国企业可使用专业性人才,做好评估方面的工作,最大可能的使融资风险降低,避免因为企业扩张的盲目性而产生的失误。
总结
综上所述,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而言,由于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还需要所有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共同探索。而企业只有对新型的控制以及管理体系进行充分的应用,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