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①
2019-12-21李建开
李建开
(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云南罗平655800)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罗平县国土面积3 018 km2,现有耕地面积7.68 万hm2,水田1.36 万hm2,旱地6.32 万hm2。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0.67 万hm2左右。为使马铃薯增产10%以上,笔者在罗平县通过2 年的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研究,筛选出一套最适合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可使试验区内的马铃薯平均产量达2 327.8 kg/667m2。该栽培技术以期为罗平县马铃薯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1 选用良种
品种和种薯质量是决定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综合表现好的种薯是取得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前提。通过试验,筛选出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本地优质米拉’、‘会-2 号’、‘合作88号’、‘靖薯一号’、‘靖薯二号’、‘宣薯二号’等为高产优质品种。选择40~60 g 无病薯块作种薯,采用整薯播种为宜。
2 精细整地
经试验,马铃薯生长最适宜的根部环境为15~18 cm 的耕作深度和疏松土壤。犁地深度不低于20 cm,要求做到土壤细碎、墒面平整。精细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有利于根系的快速生长和出苗,以保证苗全苗壮。
3 播种时期及播种方法
播种时期为3 月下旬~4 月下旬,适时适期播种,可解决茬口矛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马铃薯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获得高产稳产。如果天气干旱,应适当深播,盖土深度为10~12 cm,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
4 科学施肥
4.1 底肥
底肥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2O5∶P2O5=9∶9∶7)120 kg/667m2或折合纯氮(N)10 kg/667m2、五氧化二磷(P2O5)10 kg/667m2、氧化钾(K2O)8 kg/667m2,同时施用农家肥1 000 kg/667m2以上,然后盖土。
4.2 追肥
封墒前,根据马铃薯长势施尿素10 kg/667m2。追肥要视墒情而定,干旱时少追或不追,墒情好,雨水充足时,施用量适当加大。
5 规格化种植
采用双行种植模式。即大行70 cm、小行40 cm、株距25~30cm,种植规格为4000~4500株/667m2。
6 中耕管理
6.1 间苗定苗
出苗后应及时理墒培土,培土高度不低于20 cm,同时进行疏苗每丛留苗2~3株。
6.2 培土
发棵期结合追肥培土进行1~2次中耕除草。
6.3 保持合适的水分
雨水较多时,应开沟排水,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以利块茎膨大。出苗后若遇干旱,可喷施亚硫酸氢钠、腐植酸、氯化钙、三唑铜等叶面抗蒸腾剂,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7 病虫害防治
7.1 苗期地下害虫
在播种时结合施肥每亩拌入5%甲基异硫磷1 kg或敌毒粉1 kg能够有效防治地老虎和黄蚂蚁。
7.2 早、晚疫病防治
苗长到10 cm 时喷施1 次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隔10 d 后再喷1 次,连续防治2~3次。开花阶段,保持白天温度在22°C、夜间10~13°C,相对湿度在95%以上。如发现黄叶死苗要及时拔除,如有其它病虫害要及时对症喷药防治[1]。
8 适时收获
马铃薯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萎时为最适收获期,收获时应选择晴天收获,切忌在阴天下雨天收挖。刚收获的马铃薯必须放在无光照和通风处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