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责

2019-12-20施连艳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责公立医院

施连艳

关键词:内部审计 职责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2018年对内部审计行业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2018年1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2018年9月底,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成立,12月中旬,分层次、分领域召开4 次内部审计工作专题座谈会,这是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和极大重视,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推动公立医院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和权限,拓展审计思维和视野,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充分履行内审职责,促进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新规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责权限范围

自从1983年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和部门建立至今,内部审计走过30多年风雨历程,内部审计遵循的标准在不断发展变化。审计署1985年12月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若干规定》,并于1989年、1995年、2003年、2018年陆续修订,目前执行的标准是2018年初颁布,其中界定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等,这一套标准较为原则性地规定了内部审计相关要求和行为。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的监督职能转变为监督和评价职能。从业务审计阶段发展到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发展阶段。原国家卫生部2006年首次颁布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规定》,2017年进行修订,2018年实施,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概念、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等进行界定,这一套标准较为原则性地规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要求。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的监督职能转变为监督和评价职能。

2018年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有三个层面的重点变化,一是扩充了内部审计的“建议”职能,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到审计监督范围里面;二是内部审计职责一共有12项职责,其中,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审计,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审计等4项审计职责都是新增职责;三是在内部审计权限方面,共涉及11项权限,对应内部审计职责新增了要求报送并检查战略决策、发展规划、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相关资料的权限。

2017版国家卫健委新修订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扩充了“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样也是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扩充到审查评价范围里面;而内部审计职责共有14项,新增加了重大政策执行和事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管理审计等职责。14项职责包括制定规章制度;编制工作发展规划;健全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组织质量评估;开展培训交流;制定工作办法和流程;编制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政策执行、事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审计;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工程建设、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事项审计;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内控评价及风险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在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改善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实现组织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组织治理层、高级管理层的重视。修订后的内部审计职责能够更加完善单位治理目标,为单位增加价值,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二、公立医院内审履职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修订的内部审计职责几乎涵盖医院所有重点风险管理范畴,以现有的医院内部审计资源来看,全面履行到位存在一定的难度,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尽完善,执行存在难度

虽然2012年和2015年,国家卫计委及北京市相继出台《内部审计操作指南》,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操作规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仍需要與时俱进,随着医疗改革进程和医院发展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制度简单条文化,不具有操作性;有的不能贯穿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仅对单一事项做事后检查评价,无法充分发挥审计“风险预警作用”;有的制度修订不及时,滞后于医院发展;有的制度建设与实际执行存在脱节现象,造成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张皮”,不能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总体上不够充分,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专职人员一般1-2人比较普遍,以北京市属医院为例,1-2名专职审计人员的医院约占50%,收入规模与大型企业相当的大型综合医院也只有3-5人,远远不能满足审计项目实施和质量保证的需要,借用其他科室兼职审计人员又是非常不便操作,主动配合及专业程度不足,因此审计人员配备不充分,审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履行要面面俱到是无法真正实现的。目前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职责范围履行程度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比如重大政策执行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开展,既缺少统一规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受人力资源短缺所限。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履行职责到位的需要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院内外部风险不断加大,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持续上升。这种新形势下,目前的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仍存在局限性,多数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工作转到审计,对于法律、工程、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等领域不能样样精通,缺少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三、充分履行医院内部审计职责,提高内审价值的实现途径

当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耗联动改革箭在弦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适应新形势,医院内部审计必须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思路决定出路”,内部审计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主动高效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提高内部审计价值,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踏上新征程,开拓具有时代特色和改革烙印的医院内部审计新格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

(1)医院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内部审计要重点监督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医院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自觉维护中央各项政策的权威性。要突出医院在战略目标推进和重大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有效性。着眼于单位治理中的现实问题、结构调整的创新问题,聚焦医院党委的重大关切和期望要求,围绕医院运营管理重点、难点、热点开展工作,管住关键人和关键事,提升影响力和贡献度。

(2)上级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要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和各项审计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指导,出台相关标准、要求、奖惩制度,鼓励医院内审人员主动积极投入到新时代内审工作当中。进行统筹管理,着手“应审尽审”体系研究,制定短期和长期滚动的内部审计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凡审必严”体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切实提升审计权威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立“严肃问责”体系,完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建立整改台账,结合医院领导绩效考评,切实落实责任,推动整改公开,保障问责到位。

(3)积极主动作为,拓宽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履行新的内部审计职责。第一,进行医院战略审计,对医院战略制定和执行的整个过程高度予以关注,向领导及时报告战略制定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提出可行建议,真正体现内部审计为医院发展增加价值的作用。第二,进行合规遵循审计和反腐败为重点的舞弊审计,随着国家对各行各业监管法规日趋完善,政府反腐力度和决心空前高涨,成效明显,医院面对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视。内部审计应通过实施合规遵循审计和舞弊审计,帮助医院领导层采取适当应对策略。第三,进行外包业务等第三方关系审计,做好尽职调查、准入流程和控制机制,评价第三方履约管理流程和效果,以预防纠正第三方服务风险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而完善第三方持续监控体系。第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帮助领导层梳理完善人员选聘流程,审阅员工培训发展管理程序,评估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合理性,分析关键岗位梯队发展计划,评价离职管理程序等等,为医院的人才管理发挥审计参谋助手作用。第五,进行信息安全审计,梳理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流程,评估外包服务公司是否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及应对机制,审阅信息安全业务相关计划等等。第六,进行全面持续的风险管理审计,与医院各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并完善全面整合與持续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持续完善风险评估方法及策略,利用评估结果帮助领导层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新形势下,医院应持续加强审计队伍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具有管理组织技能、解决化解冲突技能等核心专业技能人才。加大审计人力和培训,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力度和投入,培养科技复合型审计人才,打造一支业务与科技并重的高素质内部审计专业力量。内部审计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对医院的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进行充分了解,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树立科技意识和大数据思维,推动审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更加敏捷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证据收集、审核、内控测试,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快速完成各项审计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武装自己,广泛收集挖掘国内外同行业数据、上下游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锁定风险疑点,精准揭示出系统性、趋势性、重要性问题,充分发挥风险防范作用。

(三)适应医改形势变化,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拓宽审计监督领域,完成战略转型,着力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审计理念,从“过程环节控制”转变为“风险管理控制”,有力破除医院的内外部风险,为医院排忧解难。改革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制定灵活的技术路线图和资源路线图,从“借鉴作用”转变为“开发创新”,为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提供保障。其次,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及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享监督成果,降低监督成本。严格落实国家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提升审计成果利用和内部信息共享效果。持续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进,做到发现问题与监督整改并重,从“揭露问题”转变为“持续改进”,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6 号,2017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2018

[3]《新常态视角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研究》,沈征,孙青霞,宋郁,王志楠,杨勇,邢维全,《审计署内部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报告》2015-2016,46-61

[4]何霞.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7,8,76-77.

[5]秦荣生.数字经济时代:内部审计的机遇[J].中国内部审计,2018,10,22.

[6]肖伟.对新时代内部审计更好履职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8,10,27.

[7]于永平.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8,10,31.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职责公立医院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