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起来的“夜经济”

2019-12-20王薇

西部大开发 2019年8期
关键词:夜游消费经济

王薇

在日本新宿街头的一条后巷里,一个由老板独自经营的小食堂,营业时间为深夜0时到早上的7时左右,门帘上仅仅写着“扔L巾(饭屋)”,虽然菜单里只有豚汁套餐、啤酒、日本酒、烧酒,但老板表示只要自己可以制作的食物都可以点,于是常客们称呼小餐馆为“深夜食堂”。

这一由日本知名漫画家安倍夜郎于2007年起在日本连载的漫画作品《深夜食堂》连载多年,抚慰了无数人心灵,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甚至在201 7年有了中国翻拍的版本。《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曾对《深夜食堂》点评道:“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味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在这家深夜食堂里,每晚都有故事上演:一脸凶相的大哥怀揣柔软的心,总也不红的女歌星命运多舛,嘴巴毒辣的海苔控爱女心切……配着简单美味的家常菜,故事时而温馨时而忧愁,时而现实时而梦幻。深夜食堂里弥漫着日本繁华都市圈隐匿下的烟火气息,也映射出日本在“夜经济”下成熟发展的第三产业。

正在成为城市“软实力”的“夜间经济”

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间的商业活动被称为“夜经济”,而历史悠长的“夜经济”,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现象。早在唐宋时期,一些发达城市的夜晚便可用“火树银花之璀璨,菱歌泛夜之喧嚣”来形容。据史料记载,唐朝金陵(即南京)的富人们“盛金钱于腰间,微行夜中买酒,呼秦女,置宴”;宋朝的成都更有“遨游空间巷”“车马拥行道”的壮观局面;临安城(即杭州)的夜市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而明清都市中商业区的夜晚,更是常常“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夜经济”一词,又称“24小时城市”(The 24-Hour City),作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源自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英国在1995年正式提倡实施“城市夜晚活动多元化”这一政策。

据统计,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晚,就为英国创造了6%的税收, “夜经济”为伦敦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甚至拯救了因网上购物冲击而没落的高街(high street,指一个城市的主要商业街)。在美国,居民已有1/3的时间、1/3的收入和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超过六成的休闲活动是在夜间完成的。

如今,随着都市人群工作节奏的加快,繁忙职场生活的压力充斥于白天的工作时间,于是夜晚便顺理成套地承担了休闲娱乐功能。而居民收入随经济深入发展而普遍提升,大大促进了夜间经济的繁荣壮大, “夜游”在放松身心之外,甚至逐步成了一种时尚与潮流。

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N.威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實验,即在夜间以卫星视角看地球表面的照明分布,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一个地区夜晚灯光亮度与城市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虽然这一实验并不能完全印证“夜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以消费拉动内需,确是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明智之举。而在拉动内需的多个领域和途径中,以文化休闲消费为主的“夜经济”无疑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间,而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到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在夜间实现,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滴滴出行2017年的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下班时间普遍较晚,夜生活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各个商圈的夜间活跃度普遍较高。

更有数据显示,2019年“五一”小长假,我国夜间消费金额占到了全天的29.92%。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综合集聚区带来的“夜间经济”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丰富多元的业态和内容不仅为夜间生活服务,更全方位提升了城市活力,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纷纷提出“24小时经济”的主要原因。

于是,为激活“夜经济”,许多城市都“铆足了劲”。西安连续两年推出的“西安年”系列主题活动,发力“大唐文化”,将“夜游西安”打造成为古都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据统计,今年升级打造的“大唐不夜城”在除夕当晚吸引游人约35万,大年初二游客到访量更是高达45万人次。

自2018年起,成都连续两年在元宵节举办天府熊猫塔烟花秀,今年更新增了“锦江夜游”项目。杜甫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用灯光效果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成都的锦江两岸,仅一处创意便在春节期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了16万人次。

2019元宵节,故宫博物院连刷三个“首次”,成为国内“最亮”景点,举办了“建院”94年来的首次“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并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夜间灯展为一向与神秘相依的故宫带来了无限热度,故宫向公众开放了3500个免费预约的参观名额,而免费预约背后,则是3000万抢票观众带来的话题热度。2月19日夜游故宫开场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公开表示,“下一回故宫夜场,绝不会让观众等待太久。”

与此同时,上海的外滩霓虹、广州的夜游珠江、杭州的西湖夜泛、南京的夜游秦淮河、三亚千古情、重庆的嘉陵江游船……各地绚烂的夜生活,让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放松”了“钱包”。

而令人意外的是,对“夜生活”心怀向往与“冲动”的不仅仅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夜间消费亦正在崛起。常住人口仅400万的广东三线城市肇庆,今年举办了为期60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光影艺术节,在此期间,肇庆共接待游客37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6亿元。

涌人“深夜经济”的多元业态

夜间经济之于城市的意义,首当其冲的是扩大内需。数据显示,北京王府井每天有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集中在夜晚,重庆有2/3的餐饮营业额实现于夜间,而广州的夜间经济更是贡献了全市服务业营业额的55%。2019年4月24日《复仇者联盟4》上映,零点场的观影人次当即超过300万,就连电影院周边的酒店预订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當然,这与“夜间经济”的消费主体不无相关。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夜间餐饮消费交易额较上年增长47%,高于日间餐饮消费交易额增长率2个百分点,而其中“80后” “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0.O%、19.8%。而据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 “80后”游客的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由此可见,夜间消费已成为年轻主力消费客群的重要生活方式。

年轻主力消费客群多为上班族,但白天囿于工作繁忙而无暇消费,夜间经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居民消费时间,满足并刺激城市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成长。并促使城市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方面的不断完善,为城市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撑。

最为典型的,围绕年轻人的“夜生活”,展开了以酒吧、电影院、KTV、健身房、夜市、网吧、演艺、便利店这八大核心业态。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夜间经济议员联盟”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延长电车和地铁的运营时间、周末实行24小时公共交通的举措;针对上班族,全家( FamilyMart)在东京都大田区推出FIT&G0 24小时健身便利店,让工作人群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满足更注重自身形象、健康与精神提升人群的需求;在银座顶级购物中心,有面积约700平米的茑屋书店,以融合艺术的生活为主轴,为加班族提供舒适的文化生活空间;而在夜市方面,除了传统居酒屋、拉面店等形态之外,日本亦出现了健康宵夜居酒屋、创意美食深夜餐厅等暖胃解馋之地。

诸多业态在夜间“发力”,相当于变相延长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可以说, “夜经济”常常在不需要新增过多额外成本的状况下,为许多潜在劳动力提供了上岗的机会。以零售业为例,在线下门店、货架等基础设施既有的条件下,延长营业时间无异于提高了各种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失业人群打开了另一扇养家糊口的窗户。不仅如此,“夜经济”还为许多人群实现“二次就业”创造了岗位,白领在下班后兼职司机,更有上班族在结束了白天的劳作后,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起大排档。

起初,很多人对“夜经济”的概念停留在喧闹繁华的“夜市”,但事实上,“夜间经济”已经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本质上, “夜间经济”只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了白天的消费链条,其针对不同人群的多元服务没有改变,而且在“夜色”和各个城市主动创新的加持之下, “夜间经济”彰显了更为多元的城市魅力与文化内涵。

今年3月份,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显示,国入夜间出游的主题中, “文化节事活动”以绝对优势高居国入夜间出游诉求榜首,其后五位依次为“景区文化场所夜游”“夜间美食/夜市”“城市街区夜游”“古镇/乡村夜游”“夜间实景演艺”。

对一个城市的认同与赞赏,多数是从对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开始的。“夜经济”是城市文化生活的缩影,投射着城市难以泯灭的“个性”,城市“夜经济”的多元业态是衡量城市生活质量、开放活跃程度、投资软环境以及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因此,夜间经济堪称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晴雨表。富有特色的夜经济,常常让人领略到城市的别样风情,它是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香港的兰桂坊,澳门的威尼斯人……这些地方的“夜繁华”,已然成了城市名片。

当忙碌渐成常态,夜晚消遣则渐渐成为一种精神寄托,用消费犒劳自己、以娱乐放松身心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选择,而以休闲社交为主要场所的“深夜食堂”,对于年轻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寄托。由此来看,支持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对当代城市居民日渐增长的各类需求做出的积极回应。夜晚,人们才可暂且放下白天的繁忙,三五成群地泡吧看球,撸串喝酒,健身打牌,城市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具人文色彩。

“夜经济”引导下的城市功能升级

当下,各地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 “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举措,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

今年初,“夜经济”被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每个区至少要有一个夜经济商圈。”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以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早在2018年4月,西安就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系统规划西安夜游经济“一极两轴五板块多节点”发展格局。提出到2020年,西安市要完成五大类别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有规模特色夜市达到100个。

与“夜经济”的核心业态相匹配,夜间经济保持活力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联合,对交通、法规、管理和安保等基础保障循序渐进地推进。如“夜经济”相对发达的日

本,为确保夜间经济的顺畅发展,相应地建立了安全街区认证机制,增设监控设施,发动民间安防志愿者,确保环境安全;同时定期发布报告,改变人们对夜生活负面印象的舆论环境,由政府引导发展夜间经济。

而在中国,伴随着城市夜间的“璀璨灯火”,亦有诸多城市将“夜间公共服务”的时限延长。2017年,上海地铁线逢周末、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1小时。上海市还通过优化公交夜宵线路以及协调夜市周边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的内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等措施,为做大“夜间经济”保驾护航。

2018年5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支撑“深夜食堂”特征餐饮开展项目申报攻略》中提出,每天22时至次日2时期间保持营业,提供餐饮服务的特色餐饮街区、特色商圈和特色餐厅可以申报资金支持。而今年,为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北京将首次设立三级“掌灯人”,负责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

2018年11月6日,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时至24时放宽相关摆卖管制,加密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由此可见,每一座想在“夜经济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城市都在不断走向开放与包容,这亦是“夜经济”繁荣发展的“题中之义”。

结语

据公开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三城,位居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甲,而西安以4658亿排第15位,且以9.6%的增速位居第九。面对全国范围内“夜经济”的“如火如荼”,西安亦有一席之地。但在对“夜经济”内容创新与开发中,依然不乏游客对“历史主题的文化场所依托太重”这一“夜游”现象的诟病,这意味着, “夜经济”对西安的文旅发展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 “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因此, “吃过之后看什么?”“看过之后留下什么?”都成为今后西安“夜经济”发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夜游消费经济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夜游城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夜游魔法庄园
珠江夜游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