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 从民族脊梁到互联网“梗王”

2019-12-20李亦

高中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鲁迅

李亦

说起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无非语文课本上那几篇晦涩难懂的文章,还是带着要背诵的愤恨,或者行将睡去的困意。教科书中的鲁迅先生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总是用一双嫉恶如仇的眼睛犀利地看向腐朽的旧世界。

在很多人心中,文学家代表的都是严肃的,以一颗冷静的心旁观世界,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文字,但并不是所有文学家都以这番面孔示人。其实,鲁迅先生也是个有趣的人,甚至给现代人留下了很多梗,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多年,可依旧句句直戳心窝。

黑暗时代里的“民族的脊梁”

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他还是《故乡》里少年闰土的少爷,而后变成了《三味书屋》里的学堂少年,变成了《藤野先生》里异国求学的青年,最后变成了《纪念刘和珍君》里的文化战士。他一直在文化战线的第一线上笔耕不辍,他下笔犀利,擅长讽刺,文风就像他的发型一样刚强不屈。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发出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郁达夫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当我们看到了部分,他已经把握了全部;当我们好不容易把握住了现在,他已经看透了过去与未来。(大意)” 他说这句话时的身份,是一个绝望的追赶者。这个接地气又高大上的文坛勇士,不但是走在那个时代前列的精英,更把同侪远远甩在身后,甚至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国度。

很少人意识到鲁迅先生有多强大。如果他愿意,他是完全可以写一些林语堂、梁实秋或他弟弟那样的文章的。只要他乐意,他可以成为一个悦目、幽默、温柔、清秀的小说家,或者一个出色的学者。但是他选择清醒的执拗,他选择用自己的襟怀、视野、天分和文笔在一个黑暗的国度里,勇敢地独自战斗下去——雨果和托尔斯泰都曾企图以他这样的高度战斗。

我们该庆幸那时候的中国有了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用鲜血撞击钢铁直至破碎,让这铁屋子透进来了光芒。这样一个明知道英雄没有什么好回报,也不知道自己的牺牲能否换来胜利,更对世界的一切黑暗真相熟稔于心,却依然义无反顾地为这片土地和愚昧的大众去战斗去牺牲的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出众的文学才华与情怀

鲁迅先生,其实在课本里被窄化了。他因为成为了一个图腾,一个象征,于是被高高挂起,很少人会真正去阅读并体会他更多文字里的那些细微美妙的地方。

鲁迅先生是个非常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呐喊》《彷徨》里那些精确幽微,又富有现代技巧和情怀的小说,哪怕去掉讽刺意味,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文界也是极罕见的。这些小说不只是好,而且在那会儿算是先锋了——比如《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阿Q正传》《伤逝》……《故事新编》则是狂欢性的叙述,既新潮,又好看,在“以解构方式来重構一个文字世界”方面,没几篇同时代的文章足以比肩。

他也是个非常出色的散文家。《朝花夕拾》《野草》《社戏》等都有极好的文笔和情怀,且语感精致,充满对生活细节的品味和关怀。比如这一段:“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不觉得这段文字色彩、节奏、意象和味道都很精微美妙吗?

鲁迅先生的才学、对语言的把握、萌度、敏感度、幽默感、语感都足够了得。国内众多知名作家,如莫言、余华、王朔等都是鲁迅先生的粉丝,包括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都对鲁迅先生推崇备至。

当年积弱的中国,事事不如人,当然会矫枉过正地崇洋媚外,认为哪怕文学,中国也不是欧美的对手。那么,是谁真正显示了中国文学同样厉害?也许是出于艺术家敏锐的直觉,鲁迅先生在肩负启蒙任务之余,居然还能先锋性十足。他和那些毫无交集的现代文学大师殊途同归,开始远离对客观世界的繁琐描写,而是以极简、变形的方式冲向人类的内心。

无处不在的异化感、疏离感,卡夫卡点赞;撮其精要再加以提炼的手法,抽象派点赞;《野草》里瑰奇绚烂的象征主义,波德莱尔点赞;多篇小说的复调叙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点赞;《故事新编》的荒诞、魔幻现实,马尔克斯看了会沉默……他火力四射地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篇章,而在《朝花夕拾》里,又回到了中国传统醇厚审美,以平淡见挚情,以留白见繁复。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对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如是。小时候学得时候不懂,也许还不喜欢,长大了才会觉出其中好来的。

中文互联网“梗王”

在中学作文里胡乱编造一段话充作名人名言,大概是所有90后的共同回忆。因这种“憋作文”行为所产生出来的伪造名言中,鲁迅先生绝对是躺枪最多的那个。

如今,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数十载的鲁迅先生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在作古多年之后他不仅成为了学生们“深恶痛绝”的语文试题大户,还频繁出现在朋友圈中,更是荣登微博热搜,有着“中国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亚洲第一梗王”、“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等称号,还一手捧红了一个名为”鲁迅说过的话”的检索网站。

他之所以被无数年轻人视为精神领袖,本就因为清醒的反骨、绝妙的幽默和在文学上的造诣。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里说:喜欢鲁迅,是因为他好玩。所谓好玩,就是清醒中不失趣味,毒舌中不失幽默。鲁迅先生那个年代如果有微博,他一定是第一段子手。

嫌你写作水平不高,他说:“我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这种东西居然也有发表的勇气。”面对熊孩子,他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面对加班,他说:“自由不是钱能买到的,但是为了钱可以出卖自由。”他还说:“我觉得我的灵魂有毒。”……

而当鲁迅笔下的那些个小人物,一个接一个地鲜活地重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里,让人不由得感叹,世纪流量果然超越世纪,超现实讽刺搁今天也直戳痛点。

大流量、金句王,鲁迅先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是文学界和表情包界的佼佼者,他在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地位可见一斑。这也证明了,时代永远对那些走在思想前沿的人物情有独钟,时刻保持理智,有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尤为重要啊!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祝福》漫画版
孔乙己
回望鲁迅(二)
《鲁迅遗风录》
阿迅一族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鲁迅理发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