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药到枪炮 中国火器的兴衰史
2019-12-20凌霄
凌霄
为什么火药作为中国黑科技却成就了西方的先进武器? 宋元明时期的火枪战争为何被彻底遗忘? 欧洲列强为何能实现弯道超车, 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击败中国? 从唐朝炼丹炉到北洋海战,中国从辉煌坠落到屈辱深渊,这也是一部火器的兴衰史。
中国火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几千年以来,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开始,一直到清代早期,虽几经朝代更迭,但中国始终位居世界强国之列,在对外作战中无不体现我华夏之威。
古代在枪炮等火器没有出现时,打仗基本都是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而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战争中武器的更新。据史料记载,火药由唐代的炼丹家发明,在唐朝末年火药就已经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围攻豫章,部将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砲,火箭之类。
宋朝因为战争接连不断,直接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是冷兵器時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重要阶段。宋朝可以说是世界上火器技术形成最早,生产最规模化也是最先进的时期。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朝又出现铜铸火铳,称为铜将军。不过这时的火器还只是在战场上起辅助的作用,并没有占到主导地位。而那时候的欧洲还没有火器的概念。
元朝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蒙古人的铁蹄一直从中亚踏到了欧洲大陆。古代没有阅兵展示,武器的技术基本都是直接通过战争传播的。当时的阿拉伯地区对这种先进的武器简直无比崇拜。也正是那时,火器逐渐传到了欧洲。
中国武器在明朝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标志就在于热武器的制造与应用的突飞猛进。1363年秋,中世纪世界最大的水战在鄱阳湖面展开,决战双方是吴国公朱元璋与大汉皇帝陈友谅。这不仅是朱陈二人的生死决斗,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炮舰对攻。在这场战役里,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火器。
曾追随朱元璋南下的刘辰在《国初事迹》一书中写到,是年7月,“陈友谅率大船进鄱阳湖来袭,徐达弃围援之。上(朱元璋)亲领舟师往征,衣甲、铠仗、旗帜、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及芦席做圈,围五尺,长七尺,糊以纸布,丝麻缠之,内贮火药捻子及诸火器”,可见朱元璋军中火器之多。朱元璋凭借火器一路势如破竹,而汉军战舰亦调动火炮进行反击,鄱阳湖面浓烟滚滚,战况极其惨烈。
明朝建国后,火器发展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有了不少进步,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定了全国卫所军队武器配备比例,“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明初军队火铳配备率达到10%。第二,为了满足全国卫所火器装备,火器生产地大大增多,除了传统的国家军器局制造外,部分卫所也被允许生产,这对提高火器生产工艺大有帮助。
按理说,朱元璋早年食不果腹,文化程度不高,为何在军事建设上能有如此远见卓识?这与他在创业时期的几场重要战斗中,屡屡依靠火铳、火炮拿下胜局不无关系。待功成身就,自然要继续发展这一优良武器。此外,火器之所以能够在明朝发展迅猛,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缺马。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例,《明史》记载,当时全国的官兵人数有120多万,而能够作战的战马却只有5万不到。明军与北元蒙古骑兵交锋,难免会出现步兵对抗骑兵的窘境,这种战法风险巨大,极易被冲散阵型而崩溃,而当时能够弥补这一致命缺陷的唯有火器。
有明一代,出现了一大批火器专家与优秀将领,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火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在风云诡谲的政治漩涡中,北京保卫战的首功于谦被明英宗冤杀;将火器与冷兵器结合作战发挥到巅峰的戚继光,落得个罢免回乡的凄凉晚景;万历年间的武器专家赵士桢,一生研制改进了多种火器,著成《神器谱》《续神器谱》等论著,却因开罪小人,郁郁而终;为大明帝国训练出第一炮兵部队的孙元化,被俘后未死于金人之手,释放归来后,遭首辅温体仁诬陷,含冤而亡。大明火器也逐渐从繁盛走向衰落。
为何中途落后于世界列强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始于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落败的重要原因是火器远远落后于英国。有人就有疑问了,中国起点那么高,在宋朝就开始使用火器,早于西方将近三百年时间。欧洲人15世纪才开始装备火枪,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便将中国超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战争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一战刺激了装甲和自动武器的产生,二战造就了核武器等大批杀器。反过来说在没有战争作为外在诱因的情况下,武器技术迭代提升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战火无数,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爱打仗。每当中原王朝统一之后,就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接下来往哪里打呢?趁着问鼎中原的余威尚在,还是能收拾一下周边邻国的,但是意义在于什么?
往北是草原,不能耕种;往西是沙漠和高原,都承载不了大量人口;往东,是没有多少耕地的群岛;往南,是瘴气遍布疫疾横生的丛林和茫茫大海。不同于现代人对于土地的改造和利用能力,对于古人来说只有能够种植庄稼收获丰富物产的土地才是值得去征服占领的。西域对于中原来说是贸易通道,东北则是毛皮和马匹的集散地,这些东西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有,则是锦上添花;没有,自己也能做得很好。因此古代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中原王朝难以将军事上的胜利转化为经济上的利益。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中原统一之后,不管表面上有多么咄咄逼人,政府实际在军事上摆出的还是一个防御的架势。
反观欧洲大陆,几乎一直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真正完整统一过。东欧的斯拉夫人、中欧的日耳曼人、西边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有南边的拉丁人等一直相互厮杀,你方唱罢我登场。欧洲的地形也极为适合割据势力的出现,合纵连横的现象层出不穷,各国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变换队伍组局开打。
可以说,在欧洲大陆上的各国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处于备战状态,而战争是武器进化的催化剂。对于国家来说提升武器效能关乎国家的生死,因此武器升级速度很是迅速。打仗没有红利,国家就不热衷于打仗。对战争没兴趣,武器升级迭代的事情就不会太上心。欧洲各国所谓的王国可能就中国一个省市那么大,人口和资源极其有限,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险,只能拼命提高武器效能,提高战斗力,所以研发和采用新式武器战法特别积极。
因此,欧洲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武器技术也迅猛发展。明朝中后期有些火炮技术已经开始从欧洲引进了。到了清朝,早期虽然火器发展滞缓,但是火炮等欧洲新技术武器还是不断被引进。只是已经逐渐没有了领先优势。到了中后期,清政府开始闭关锁国,甚至又倒退回大规模的冷兵器应用。这是一个中国武器发展史的黑暗时期,清政府让原先世界领先的火器技术在他们手里眼睁睁被超越。之后,八国联军的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从此中国在世界上贫穷、羸弱的形象被广泛传播。
历经百年耻辱,华夏民族奋勇进取。各项科学技术急起直追,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武器,已经重新进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导弹等多项军事技术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