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2019-12-20张忠平
张忠平
关键词:制造业 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问题 优化建议
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制造业虽然有着规模大、经济效益较高、产业链较长、结构空间较大的巨大优势,但是其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仍然会受到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造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第一,制造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全体职员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也相对缺乏,这会严重阻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制造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随着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新优势,势必需要综合素质水平高的管理者,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不断更新优化管理理念,摆脱固化的思维管理模式。但就目前制造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尤其在中层管理者的选聘流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内部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从而导致内部中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这会严重影响其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引领与指导作用的发挥。第三,在人才管理的重视不够,对员工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制造业在职员聘任、员工人事任免制度、职工行为准则、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的管理不足,监督与执行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管理难以到位。
(二)制造业内部缺乏严谨的风险评估体系
目前,制造企业虽然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但在在内部风险评估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其并没有设置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其发展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这不仅难以规避企业发展风险,还容易导致企业发展陷入风险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安全领域的风险管理会贯穿企业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想做到正确的安全生产风险的防范,就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构建较为科学、严谨、高效的生产安全以及财务风险评估系统。
(三)制造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其自身发展不协调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的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发展扩大,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求,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运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以充分显现。再加上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内部控制大多流于形式,其在有些部门以及一些管理岗位、业务活动中的管理执行力不足,尤其在财务资金以及预算管理过程中,与生产工艺的发展不协调,缺乏精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
(四)制造业缺乏高效的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制度
大多制造企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生产经营管理上面,其在内部信息沟通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制造企业虽然设置专门的网络办公化体系、销售数据管理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但是在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不足,其内部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及时有效把握。再加上有些信息处理系统不够合理、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忽企业运行的薄弱环节,企业员工能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部门间的协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会对制造业企业内部监管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制造业内控体系中监督审计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其内部也参建立了专门的内部监督审计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针对财务管理层面的业务活动以及各种舞弊行为定期进行审查,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但制造企业在经营目标等战略层面的监督管理缺乏独立性、科学性,监督审计工作不够到位。
二、进一步优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化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控管理意识
首先,制造企业要根据企业所处形势出发,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高全体职员的内控意识,积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内控管理相关知识,加深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体系,提升中层管理阶层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最后,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内控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制造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制造业相关企业必须要建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理等制度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定期进行评估,并对重大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监管,同时能够针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机制,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让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及时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积极应对风险,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增强内部控制的科学性
制造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将内控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同时针对企业业务活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设置重要控制点,加大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的控制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在財务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要重点关注,从而促进企业内控管理与与实际业务相协调。
(四)构建制造业内部信息化沟通平台,强化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沟通管理平台,实现科学技术与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结合,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不仅可以做到资源数据共享,还能提高部门协同效应、强化内部控制。
(五)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
制造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加强其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面、多层次、动态化的监管,规范监管流程,重视内部管理中的审计核查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审计和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实现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升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从企业内部发展的实际出发,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将内部控制管理贯穿企业整体业务流程中,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为制造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大芳.探析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J].财会学习,2016 (7):230-231.
[2]王春雷.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16 (23):252-252.
[3]瞿燕玲.浅析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8 (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