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业会展看70年“三农”之变

2019-12-20杨勇杨钰毛绪强陈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三农农产品农业

杨勇 杨钰 毛绪强 陈娜

1957年2月,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在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农业展览,如何实现增产是展会的主题。

2003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入世后我国围绕农产品贸易的第一次国际性大型展会,这一刻中国农业开始与世界共舞。

2019年11月,第十七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江西南昌举办。与以往不同,这次农交会由原本以农产品贸易为主,转变为种养、加工、流通、生产资料、乡村文化、人居环境、基层治理、数字农业农村等全产业链布展。

回首70年,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会展的变迁是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将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集中体现;

它就像一根红线,将传统农业与绿色、科技、市场紧紧相牵;

它就像一个路标,将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农耕史的大国引领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

革故鼎新、上下求索。透过农业会展这面“时代之镜”,新中国农业农村工作者们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丰收之路,从短缺时代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1957年2月,虽然室外还是春寒料峭,但首都北京的苏联展览馆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工作人员正在将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近万件实物、照片、模型和图表布展到位。经过十个月的筹备,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就要开幕了。展会的门厅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工农联盟塑像,四壁镶嵌着四幅颇具民族风格的巨大壁画,以农林牧渔为主题,凸显着这次展会的特色。

展会以宣传成就为主题,分为综合、粮油作物、纤维作物、热带作物、增产措施、国营农场、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气象等11个馆,生动具体地向观众展示新中国农业生产战线上树立起来的各类光辉榜样。

在综合馆的红色壁幔上,以“五亿农民的方向”为题的河北省安平县南王乡农业社组照颇引人瞩目。这个由三户贫农起家的小社,在农业合作化的浪潮中发展成为325户的大社。

增产措施馆用模型和图解介绍了改造红壤、盐碱地、洼地、沙地的经验,以实物展出了在全国推广的200多个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农机广场上可以看到各种新式马拉农具和大型机械。

作物馆里亩产千斤的双季稻、畜牧馆里的三河牛马、澳洲绵羊、热作馆里的橡胶树、咖啡树、水产馆里玲珑美丽的热带观赏鱼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

各种化肥的增产效果及科学知识,各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各地开展农业生产革新的经验探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当年在《农业科学通讯》杂志当记者的石马写道,参观过整个农展会,人们像周游了全国,不仅是从田野到森林,从荒地到牧区,从寒带到热带,而且是从海底到天空;每一个人都会吸收到丰富的知识,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经验;每一个人都会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我国解放以来在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农业资源感到欢欣鼓舞。

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从2月20日开幕到6月30日闭馆,历时4个多月,观众达56万人次。这是我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业展览会,它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1956年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1524亿斤,棉花总产量增加2161万担,油料、畜牧、水产等各种农产品产量都恢复并超过了抗日战争以前的最高年产量。但当时农产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远未达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水平。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我国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期间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更让农产品的短缺雪上加霜,热闹一时的全国农业展览会也只办了三届就戛然而止。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会展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业会展也成为商品贸易和科技交流的重要阵地。中国农产品由数量时代逐渐进入质量时代。1978年10月,“十二国来华农业机械展览会”在京举办,展品725件,观众达30多万人次,开辟了中国农业国际展览的先河。从1985年开始,全国农业展览馆连续举办了三届“春节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和七届“国庆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吸引了无数北京市民前来,有媒体赞扬道,这是“为农民建市场,给市民送年货”。

在四川省铜梁县政府工作的廖松波当年亲身体会了展销会的“魔力”。

1987年1月,作为全国知名的柑橘基地,铜梁县的工作人员们带着四川红橘和甜橙去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春节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以往北方市场红橘畅销,甜橙只能随红橘搭配走,而在这次展会上,甜橙却身价陡增,人们排队抢购,不少顾客反映“从没见过这样又大又甜的橙子”。

廖松波研究市场后发现,铜梁县甜橙多数在12月中下旬成熟,红橘则在11月中下旬成熟。过去由于红橘销路好,不少运销公司常将甜橙与红橘一同采收,导致北方人很少能吃到真正成熟的甜橙,多年来“味酸、色淡、蔫皮”的劣质甜橙得罪了市场,让四川甜橙一直卖不上价。而这次展会因为时间原因,让北方消费者第一次吃到了“果大、色鲜、浓甜”的优质甜橙,一下就打开了销路,为重建甜橙在北方市场的声誉奠定了基础。

“农产品不但要有数量,更要有高质量”,廖松波感叹这届展销会给了当地干部很多启示。之后铜梁县改变经营方式,将果农组织起来,直接将产品运到销售地上市,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将运输用的竹篓改为较贵的出口纸箱,降低运输损耗;建设仓储设施,变集中调动为分批调动,延长鲜果供应期……一系列提高果品质量的措施让本就在耐贮运、营养价值高及可深加工等方面具有优势的甜橙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当地柑橘种植结构得到了及时调整。

农业会展,成为了各级政府了解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创新成果,并将此作为确定农业投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方向和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企业家则可通过会展寻找到新的投资合作项目,从而促成全社会关注农业、支持农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良好局面,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进入90年代,一批国家级大型政府主导式展会开始出现。1995年的“首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1996年的“首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1999年的“首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2000年的“首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2003年的“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这些硕果累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农业博览会,将中国农产品由品质时代快速拉入品牌时代。

从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现代化企业,在“汉口精武鸭脖”董事长涂国华看来,这一切都源自农业展会。在2004年第一届武汉农博会上,不足10平方米的展台却销售火爆,引起了大超市买手的注意,通过农博会的推介,精武鸭脖一下子打开了市场。欣喜之余,涂国华看到双汇食品的展台上,百余种产品独立包装,自己现做现卖的鸭脖子跟人家一比,差了一大截。会后他找来食品专家,研发出真空包装的鸭脖新产品,保质期长,方便携带,一上市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政府也对其重点扶持,小小的鸭脖子从手工作坊迈进了工业园。

不是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不得入内,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从第一届开始就对参展企业设置了“绿色门槛”,这释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导向,那就是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向绿色产品、品牌产品方向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多年来,绿色已成为农交会的靓丽名片。黑龙江省十几年如一日主打“绿色牌”,每年近1000 万吨的绿色食品从黑土地源源不断走向国内外市场;各地参展商在同采购商洽谈时,重点不是介绍产品品种如何全、口味如何好、营养如何高,而是详细介绍他们为确保生产绿色产品而建成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检测体系和科技开发体系。

品牌化,不仅是农业企业的追求,也被政府主管部门记挂在心坎上。2016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首次推出了省部长联合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来自农业部、各省(区、市)主管农业的20位省部长首次集中亮相“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共同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推介了寒地黑土天蓝水绿中国好稻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深情讲述了六盘山“小土豆”变身“金豆豆”、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道出了“中国第一个苹果”的来源;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描绘了“蜀宣花牛”的牛精华牛魅力;远道而来的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的农业部长也带来了本地品牌农产品进行现场推介和互动……每个品牌讲述的是当地农产品的历史和独特气质,传颂的则是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

省部长们吆喝的效果立竿见影,30余家采购商团队现场订购马铃薯和果品975.8万吨、茶叶547.9吨。

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助力增收,在“农交会风向标”的指引下,我国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2018 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2.2 万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7.5%,在农业会展的推动下,发展农业品牌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科技之路,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农民眼前

“种植想走在市场前头,咱农民还真离不开菜博会。”被称为“大棚果王”的山东农民燕兴华,在2000年第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们建立了联系,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他创造了杏树当年结果丰产的纪录,种果树卖果苗年收入超过20万元。“要不是参加菜博会,咱一个农民能和专家联系上?”

农业展会犹如一个科技大卖场,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农民眼前,通过开阔农民的视野,直接改变了他们的知识、技能、信念和价值观,为我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从1957年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的广东“51”犁、广西“53”犁等相对简易的新式农具,到2019年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展示的植保无人机、采摘机器人等农业高科技成果,农业会展对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不容忽视。

曾经,200 多斤的太空南瓜、西瓜般大的太空茄子、一人多高的太空丝瓜,在农业会展上引来无数市民围观拍照;花色纯正的太空仙客来令不少市民爱不释手;基因生物工程创造的天然彩色蚕丝令参会客商驚叹不已。

曾经,水培、基质栽培、标准化禽舍、珍禽宠物、克隆动物在农业会展上引起农民兄弟的强烈关注,谁率先掌握了良种和现代农业种养技术,谁就获得了产业的主导权,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汲取丰厚的经济回报。

曾经,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的回收舱,在农业会展上令众多参观者驻足凝眸,它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我国现代航天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通过农业会展,我们宣传展示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民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1985年,首届中国植保系统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产品交易(订货)会在成都召开,全国植保系统和农药、械生产企业第一次在全国性的专业展会上相聚一堂;1994年,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的首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召开,展出农业科技成果2500多项,达成技术成果交易、协议、意向1175项;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上,大量的先进的饲料工业方面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展出;同年,在首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大连汇新渔机厂生产的海水养殖预热器、福州台钻厂生产的水车式增氧机等渔机产品争相亮相;1999年,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广西召开,拉开了肥料界专业展会的序幕;2017年,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苏州举办,全方位展现了科技在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各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2008年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一拖收获机械公司的销售成员吴兆民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我们的玉米收割机一步到位,收出来已全是籽粒,秸秆全部还田。机器每天至少可以作业60亩,用户秋收时干一个月收入很可观。”

除了玉米收获机,展会上还展出了一排排高大威武的大中型拖拉机等各种最新的农用机械。一拖综合性能优越的东方红玉米收获机、新型中小轮拖、农用工程机械等受到参观者的青睐,许多参观者纷纷表示“明年买台玉米收割机!”

无论是农业专业类会展,科技类会展,还是综合类会展,近些年展会层次都在不断地提档升级,规模更大,展品更丰富,也愈加凸显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

“我们的农产品放在你们的平台上,你们怎么帮我们卖”“收取多少交易费率”“你们平台提供物流吗”……在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心场馆两侧的“互联网+”市场主体展示区,大地生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梁素涵女士很感兴趣超大集团的“全求吃”农产品电商平台很感兴趣,有入驻意向。福建省诏安县种植大户张建勇也是“全球吃”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用户,他说:“依托‘全求吃订单预售,我们的甜椒刚种植不久,大部分已经被客户预订,并且价格比较高。”

除了“互联网+电商”,植保无人机、农业大数据、VR技术等农业高科技展品频频在各类农业展会亮相。施肥无人机、播种无人机、农业测绘无人机、农作物生长检测无人机等78种最新型无人机和相关产品,在2017年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上各显其能,模拟喷洒农药和农业飞行不间断上演;陕西整个苹果产业从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所有环节,在2018年第二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的“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一张图平台”上一览无余;可以实时控制农机、喷洒等程序的综合收割机虚拟现实模拟器,在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吸引参观者体验……

从老式大型拖拉机到无人驾驶拖拉机、遥控拖拉机,从人工除草机到智能化苗间锄草机器人……不断迭代的农业科技成果如颗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科技进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无数先进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业展会这个大舞台,走进了广袤农村,融入到亿万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市场之路,引领新时代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农交会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在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引导下的农交会,将通过持续深入的机制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名片。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齐,已连续多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他年年在展会现场用“慈玉”牌白菜堆积起来的“白菜塔”,已经成为合作社的专属标签。许多人看到“白菜塔”就知道老张又来参加展会了。

一头连接生产者,一头连接市场,农业会展成为农民群众了解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增加自身收入的最好平台。“每年我们都会在展会上结交许多新朋友,许多人了解到‘慈玉牌玉田包尖白菜是按照国菜标准种植、培育打造后,都纷纷去合作社考察,因此也得到了很多合作机会。我们也利用这一契机打破了传统的论斤或者论吨的卖菜模式,改为论棵卖、礼盒装,现在两棵白菜的市场售价能到108元。”张金齐说。

从2003年到2019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已成功举办至第17 届。多年来,农交会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展宗旨和“精品、开放、务实”的办会原则,吸引了参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累计参展企业3.5万余家,到会采购商21万余家,到会观众580万人次,营销活动480余场,贸易额近6962亿元,展区面积由最初的2万平方米发展到10多万平方米。2019年的第17届农交会展区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创历届农交会之最。

农交会在展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促进农产品贸易、推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权威的农产品贸易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个平台获益。

每年的农交会上,来自农业大省黑龙江省的名特优农产品总是最耀眼的明星产品。去年展会期间,黑龙江省展区共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前来咨询、洽谈的采购商超过1000人(次),其中有合作意向的近400人。各地客商、市民对黑龙江省的大米、大豆及豆制品、蜂蜜、黑木耳等山特产品及绿色蔬菜十分青睐,现场销售及贸易洽談热烈。佳木斯冬梅豆粉不到3天便将带来的1000多袋展品全部销完,紧急从附近代理商处调运500袋,也被抢购一空;齐齐哈尔礼鑫蜂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了价值10多万元展品,因购买者太多,不得不从广西请来亲属帮忙售货。

不仅如此,去年农交会黑龙江省参展企业与各地客商签订合同61份,其中单笔金额超过500万元的有27份。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湖南非油品销售公司分别签订大米和杂粮销售合同各1000吨,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五常金禾米业与南京谷粒多商贸签订的一笔大米购销合同,金额达到5000万元;大兴安岭富林分别与上海、北京等地的绿色食品经销企业签订了合同,总金额达到7000万元。

可以看到,随着农交会的不断举办,社会影响不断增加、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参展主体开始多样化。也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农产品贸易和流通的诉求开始增多。

近几届农交会,举办了中国现代农业投融资论坛、风险管理与农业高端论坛、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供需见面会、贸易成交签约仪式等贸易活动。各展团也抓住时机举办多场丰富的推介活动。同时,农交会加大了采购商组织力度,每届展会各展团都邀请50名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专院校和集团采购单位的负责人到会洽谈贸易,还为近百名高端采购商免费提供食宿、交通等服务。有条件的还在农交会现场免费开设专业观众服务中心、现场推介中心、观众休息区,为各展团、贸易洽谈、宣传推介提供全方位服务。

今年的农交会与往届有何不同?国内最权威的农业展会今后如何发展?作为第十七届农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今年是农交会市场化改革元年,我们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谋划展会内容和组织方式。”

唐珂认为,集商品展示、交易和促进经贸合作为一体的农业展会将成为引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对外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农业会展的龙头和旗舰,农交会要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带动农业会展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企业声誉和上万参展商采购商的切身利益,更肩负着创新农产品流通、拉动市场消费、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使命,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农交会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办展的道路势在必行。”唐珂强调。

据了解,此次江西举办农交会,首次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引进专业会展公司,打破原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招展组展的模式,面向市场专业化招展招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职能,广开办展门路,激发展会发展内生动力,迈出了农交会市场化运作坚实的一步。在整个办展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构建起一个地方政府、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多方共享的大平台。

“从今年开始,实质性启动农交会市场化改革工作,要实事求是,出实招,见实效,努力把农交会打造成农业版的进博会,使其成为真正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展会。”唐珂强调说。

在农交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展会 “蓬勃生长”。

今年5月15-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仅仅5天时间,现场客流量累计达到18.5万人次,是上届的1.5倍,专业采购商洽谈10787人次,现场达成茶叶交易222.9吨,是上届的2.5倍,交易额1.9亿元,是上届的2倍;达成意向交易量5032吨,是上届的1.6倍,意向交易额54亿元,其中最大一笔订单3.1亿元。

此外,第三届茶博会共有参展商1563家,来自国内25个省(市、区)和境外30个国家和地区,3425家采购商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是近三届来源最广的一次,国内六大茶类知名品牌悉数到场,国际展商中也不乏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国际采购商采购能力大幅提升,采购意愿由过去的每公斤10美元提升到每公斤100-200美元。

同样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也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这届绿博会共实现订单交易额33.8亿元,合作意向金额45.8亿元,拟签订经贸与技术投资合作项目1508个,其中绿色食品实现订单交易额32亿元,相比上届增长9.6%,实现合作意向金额40.2亿元,拟签订经贸与技术投资合作项目1150个。这些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影响力,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不虚此行,是许多参展企业参加绿博会的最大感受。因为绿博会为许多参展企业打开了占领新市场的大门。湖北省组织十几家利川茶企业抱团参展,在展会第一天就签约500多万元;宁波象山红美人柑橘,在展会开始的前两天就拿下了500多个线上订单,达成合作金额1000多万元;来自青岛的胶州大白菜,在厦门找到了优质代理批发商,达成月供量50吨的购销协议;洛阳众森农业有限公司在展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厂、厦门市水果批发商分别达成1.2万吨和2万吨的有机苹果供货意向。诸多电商平台也不遑多让,天猫取得5000万元订单金额,山姆拿下3000万元订单……包括沃尔玛连锁超市、深圳百果园、永辉超市、北京一亩田、大润发等大型采购商均在本届博览会上订购了数千万元的优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博览会找到了通往东南沿海市场的可靠路径;另一方面,在市场中寻寻觅觅的采购商也以博览会为平台收获了更多信得过的农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很快将有更多优质绿色、有机天然农产品打破地域束缚,加速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

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奶业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越来越多的农业展会开始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农业与会展业交融的载体,农业展会以其独特的优势促成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联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展会经济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活力,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关键性和枢纽性平台。

合作之路,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农博会到农交会,向我们展示了农业展会的国际化因素的不断增强。

为了展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的巨大成果,经国务院批准,从1992年开始,由农业部主办,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农业博览会,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品牌展览会。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博览会改成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我国加入WTO后,博览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继续打好这个品牌、用好这个品牌、发展好这个品牌,把“农博会”办成真正的国际品牌博览会?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正式改成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实现了从重成果性展示到贸易性为主的重大历史性转变。首届农交会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企业。但实际上,当时很大一部分境外参展商并不急于签约,而是以做现场形象广告为主,跟中国的农产品同台“竞技”的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农业技术、销售网络等相对当时国内更为先进的技术。

舞台搭起,大幕拉开。从此农交会成为了推进农业贸易、科技的国际、区域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极为重要的一个路途。

随着我國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多边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日趋活跃,农交会的国际色越来越浓。不少国家组织了专门的采购团,采购意向非常广泛。到第五届农交会,已有36个国家的380多家采购商参展洽谈,外国客商开始不仅仅把中国当作一个农产品采购地,还把中国当作了一个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当时有外商表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路,中国农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宽广,中国农业已经站在了国际的大舞台上。而前来的参观者“含金量”也比较高,要么对国外的农业发展状况感兴趣,平时没时间或没机会出去,趁展会挨个儿“国家”转一遍;要么怀里揣着印章,早有“预谋”地直奔摊位,下决心做成几笔国际买卖。

在第十届农交会上,一位外国参展负责人说,“实物展销不是参展的重点,我们是为着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把农业做强做大这个大目标而来的。”

农交会搭建的平台,不仅把农产品信息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传达给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众多商户,更是把中国农业的实力、形象和信心持续传向了整个世界。

组委会在农交会期间举办了农业国际投融资论坛、农产品采购国际洽谈会等专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国外及地区间经贸交流。来自河南参展团的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抓住机遇“走出去”,在乌克兰成立合资公司,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开始在乌克兰种玉米。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在福建举办的第十三届农交会充分发挥了地缘优势,突出了“一带一路”特色,呈现浓郁的异域风情。据统计,第十三届农交会共吸引了斯洛文尼亚、波兰、马来西亚、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参展。

尤其对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些相对小众的品牌,农交会成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连续多年到农交会参展的斯洛文尼亚中国商会副会长魏桑表示,从一个完全外来的品牌到现在基本遍布中国各个省份,农交会是重要的推广平台。他说:“参展不仅能够推广我们的品牌,同时也是对斯洛文尼亚整个国家的一种宣传——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欧洲国家,甚至以后选择到这里旅游。”

在“一带一路”指引下,第十四届农交会上,波兰、斯洛文尼亚、巴西、德国、法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均以国家展团参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作为首场论坛活动,斯洛文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德国等16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副部长出席,盛况空前,进一步提升了盛会的国际影响力。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合作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要把投资合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器”。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对方农业发展,促进各国农业转型升级。而与此同时,经过四年发展,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已帮助乌克兰当地农民把玉米亩产从800斤提高到1500-1900斤。

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指出,中方将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进一步加强与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战略对接,积极培育新的农业国际贸易增长点,深化农业投资与产业合作,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和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厚植合作基础。论坛还通过了首次专门针对农业领域开展南南合作的政府间倡议——《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长沙宣言》。

“中国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加强和拓展南南合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最大贡献者。”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先生表示。论坛总结了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南南合作成果,肯定了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认可了中国通过“授人以渔”“自下而上”的方式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认为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是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典范,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发布关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联合声明,联合国系统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表示支持。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发言中表示,举办论坛的初衷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中国愿与南南合作伙伴国分享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的交流合作。

实际上,不仅是农交会,近年来各地农业展会蓬勃发展,农业在各种重大展览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国际农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多种多样的农业展会或展会农业部分给越来越多外国展商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坐”着飞机从澳大利亚赶来参会的7公斤皇帝蟹、比拳头还大的鲍鱼,是Pinnacle Food Australia 公司针对目前中国市场鲜有皇帝蟹销售的尝试,他们希望在会上寻找更多的代理商。葡萄酒产区法国科西嘉通过参展和绿地集团签了一亿元采购订单,在科西嘉开发一片新的葡萄地。从老家赶来参观的山东省滨州十里香芝麻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维国笑称,“以前出国成本高、费时费力,我们考察得少。这次进博会把供应商送到了家门口,太方便了!如果能直接进口,有望把采购成本降低5%左右,一年算下来能省下150万元。”

中国的优质农产品及灿烂农耕文化走出去,外国的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漂洋过海引进来。这既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思路,也是各国农业交流融通的有效手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农业贸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强调,要回顾历史、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合作渠道日趋多样,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总框架下,农业对外合作水平邁上新台阶,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加快融合。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交会举办17年以来,历久弥新,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参展商越来越多,参展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促进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交流对话、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并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

从2003年第一届农交会境外参展商以现场形象广告宣传为主到2019年第十七届农交会近8000家参展企业、2.3万家采购商接洽的“群体PARTY”,大美盛会塑造了我国农业开放合作的新坐标。礼赞七十华诞,农交会仿佛童话世界里“魔法屋”的窗口,望进去,齐心绘就的农业展会发展蓝图呼之欲出,世界农业合作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猜你喜欢

三农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