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调成果的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思路研究

2019-12-20石伟

价值工程 2019年33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思路监测

石伟

摘要: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准确性、范围广、方便快捷的特点,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即时掌握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通过监测预警和业务协同,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将有极大地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weather service, high accuracy, wide range, and are convenient and fa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carry out macro-monitor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get real-time data of the dynamic chan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business syner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ural resource survey and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關键词:自然资源;监测;思路;研究

Key words: natural resources;monitoring;idea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3-0005-02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要进一步推动法治国土建设进程,持续加强对土地、矿产、水、森林、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的全面监管,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这就要求自然资源管理要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将不利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当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方已基本完成内、外业调查任务,相较于以往的调查而言,三调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调查规则和内容的细化以及高精度遥感影像和“互联网加”技术的全面应用,使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得以大幅提升,为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遥感影像从精度、分辨率、覆盖范围、覆盖频率上都得到大幅提升,也为遥感影像在各行各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自然资源领域实施大范围、高频率、灵活机动、快速响应的自然资源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宏观监测,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监测预警和业务协同机制,形成一套宏观监测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遥感监测应用概述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采用遥感技术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从2001年开始国家采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近年来遥影像已广泛应用于动态遥感监测、年度变更调查、卫片执法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以上一年末形成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识别技术,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达到对监测期限和特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的目的。过去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主要是由国家统一组织,每年开展一次监测,基于同一区域内上一年度的监测影像间存在的光谱特征差异,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现象变化。随着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家层面逐渐改变原有的遥感监测工作模式,提出由全国年度和季度监测、重点区域月度监测和重大事件即时监测的工作模式。同时,部分省市已陆续启动了宏观监测试点,比如青岛市正在着手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对辖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实行季度监测,对建设用地、疑似违法用地实行月度监测,北京市重点针对违法建设占地、裸露地表、扬尘污染、主要农作物的变化等实行月度监测,有力地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全应急等工作,基本在区县级实现了卫星遥感即时监测。

2  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的必要性

2.1 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全面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开发利用状况,重要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情况,满足生态环境监测、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需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2 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是促进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分布范围广且不均衡,实施自然资源管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迫切需要卫星遥感技术提供有力支撑,卫星遥感技术可大范围、多尺度、动态、高效地获取地面信息,如实反应自然资源在人类活动下的动态变化,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是解决当前监测范围广、监测对象复杂、变化频率快、面积量算难等诸多难题。将卫星应用融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评估、决策等,整合多种遥感技术,加大卫星遥感监测频次,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宏观变化,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从周期性调查到动态变化监测的转型升级,将有助于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是开展自然资源督查的有力抓手  从2019年起,国家正式实施自然资源督察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督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土地督察转型,而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自然资源督察要求将自然保护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管控区域内的变化情况作为督察的重要内容。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全面及时发现各类违法违规的开发建设和资源破坏行为,牢牢守住生态保护这根红线,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推进城镇建设、园区开发、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落实资源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督导,有效打击各类低效无绪开发利用资源的行为,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

2.4 开展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为更好地行使对土地、水、森林、草地、湿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职责,国家层面明确要求按照“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要求,建立1+X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实现调查成果的“一查多用”。三调是基础的1,林、草、水、湿等是X,在三调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宏观监测,可以及时获取自然资源变化数据,主动、快速、动态掌握三调以后各类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可快速生成满足管理所需最新数据,有力提升工作效率。

3  自然资源宏观监测的基本思路

3.1 建立地方多源遥感影像云服务平台  建立遥感影像云服务平台地方节点,与国家级卫星数据平台建立连接,实时查询、下载和接收国家级平台提供的遥感影像数据,在国家级数据无法满足地方宏观监测的情况下,还应与商业遥感影像数据采集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及时跟踪国际国内主要遥感卫星数据的覆盖情况,便于实时采购所需的遥感影像,同时利用无人机等方式作为国家级遥感数据的有效补充,提升遥感影像的质量、覆盖范围和覆盖频率。

3.2 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坐标系统,整合叠加森林、草原、水、湿地等专题调查成果,形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同步整合叠加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自然保护地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自然资源批、供、用、补、查、确权登记、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督查等相关数据,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有效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实地地类发生实质性变化后,调查监测一张底图要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的管理信息开展数据更新,并同步向自然资源一张图反馈信息,实现两张图的关联动态更新。

3.3 建立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应用平台  基于自然资源政务网络建立省市级与区县级之间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平台,实现自然资源保有和变化量、自然资源保护和监测评价数据的关联更新,支撑自然资源全覆盖、全要素监测评价预警,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的信息化支撑,提升自然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以智慧资源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空间治理能力的提升。

3.4 建立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工作机制  建立调查监测部门牵头,确权登记、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等业务部门协同配合,技术支撑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机构;采取智能解译与变化检测等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搭建自然资源变化智能检测平台,实现大区域自然资源变化信息的快速发现与提取;形成遥感影像动态获取-内业变化信息提取-叠加管理数据初步核实-外业实地复核-调查监测与相关业务部门复核-移交督察处置-结果联动更新的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自然资源宏观监测工作机制,借助多源、多途径遥感监测、传感器和物联感知等技术,对大范围及重点区域的特定指标进行日常监测和预警,并快速响应,调度多种手段快速监测目标区域,制定处置方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监管,形成事前发现、事中处理、事后监管为一体的常态化监测管理模式。

3.5 建立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宏观监测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宏观监测要立足于包括发现-处置-监管-反馈等环节的完整工作模式,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工作,要立足于快速的发现、统计、分析出监测对象的坐标、权属、面积、变化类型、建设程度、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是否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类信息,以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需求导向科学合理建立宏观监测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管理、指标计算配置、指標值管理,实现自然资源宏观监测结果快速分析,为宏观监测与业务管理工作之间建立有效的链接。

参考文献:

[1]穆超,孟鹏燕,彭艳鹏.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成果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J].地矿测绘,2019(02).

[2]赵庚新.遥感土地利用设想与动态监测研究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1997(01).

[3]赵晓宏,李时蓓,刘敏,刑可佳,杨木水,杨清华,刘玉机.近期东北主要城市遥感监测与动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5(03).

[4]王晓琳.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研究[J].新经济,2016(20).

[5]卢建,蒋敏,钟张胜,赖超,周昌和,毛冬梅.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25).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思路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