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
2019-12-20夏荧
夏荧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42100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剧烈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撕裂样痛、刀割样痛、针刺样痛等症状,临床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都是临床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常用的药物,对于这两种药物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目前尚无一致结论[2]。为了解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该文回顾分析了100例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对其分别应用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100例,均为该院治疗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所有患者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意识障碍患者,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 (加巴喷丁治疗)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 22 例;年龄为 35~67 岁,中位年龄(52.3±4.6)岁;病程为 1~5 年,平均(2.6±0.5)年。 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中位年龄(52.4±4.8)岁;病程为 1~6 年,平均(2.8±0.7)年。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国药准字H32031018;规格0.1 g)治疗,使用剂量为100 mg/次,1次/d。第2天调整为 100 mg/次, 3 次/d, 第 3~7 天,3 次/d,100 mg/次。从第8天开始,可根据患者的耐药反应和疼痛情况,逐渐增加药物使用量,最高不得超过600 mg/d,分3次服用。第3周开始,每日总量可控制在800~1 200 mg,分3次服用,给患者连续服用4个月。
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巴喷丁胶囊 (国药准字H2004 0527;规格:0.1g)治疗,口服,第 1 天使用剂量为 300 mg/次, 1次/d,第2天服用2次,第3天开始服用3次,每次服用剂量均为300 mg,服药1周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然后酌情增加用量至600 mg/次,3次/d。对于疼痛缓解不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至8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4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为4~6分,7~9分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应用LSI-B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为20分,0分表示不满意,2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越好。根据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改善情况评定其疗效,若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减少75%以上为显效,VAS减少50%以上但不足75%为有效,VAS评分减少不足50%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患者所占比重为总有效率[4]。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嗜睡、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LSI-B评分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且研究组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治疗前后各评分对比[(±s),分]
表1 研究组与对照治疗前后各评分对比[(±s),分]
LSI-B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57_1843_1108_1867_1128.pngt值 P值6.6±1.3 6.4±1.5 0.713 0.478 2.9±0.7 4.3±1.0 8.110 0.000 11.2±3.5 11.4±3.6 0.282 0.779 18.6±1.2 14.5±2.3 11.175 0.000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评定两组疗效可知,研究组中治疗显效和有效共48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的78.0%比较显著较高,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 见表 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不良反应比较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现,研究组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眩晕1例,研究组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眩晕3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视力模糊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12/50),与研究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脑神经疾病,主要以一侧面部反复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往往呈周期性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5]。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导致治疗难度增大[6]。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和长时间治疗,患者需要承受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抵触等情绪,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所以对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7]。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属于γ-氨基丁酸衍生物,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γ-氨基丁酸类似物的作用,在神经病理特供房暖通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8]。加巴喷丁能够对γ-氨基丁酸代谢起到调节作用,且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可通过人体内屏障实现氨基酸转移,且不会对心血管产生较大影响[9]。对于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加巴喷丁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传导和拮抗神经系统,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10]。
卡马西平也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起到抗神经痛和抗惊厥的效果,将其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但是该药物不能作为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预防性药物[11]。卡马西平的膜稳定作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神经细胞膜对钙离子和钙离子的通透性,进而对细胞兴奋性产生抑制,增强γ-氨基丁酸的突触传递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且该药物对于心律失常、躁狂抑郁症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2]。虽然卡马西平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但是长期服用该药物会导致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眩晕、嗜睡以及精神紊乱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较大影响[13]。
该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加巴喷丁更有助于减轻复发性三叉神进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生活满意度提高。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来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的78.0%和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与曹家驹[14]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该研究结果显示加巴喷丁治疗组的VAS评分为 (3.0±0.5)分、LSI-B评分为(18.6±3.3)分,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的(4.2±0.9)分和(13.4±3.1)分,且有效率达到了 95.5%,高于卡马西平组的65.0%,不良反应为12.5%,少于卡马西平组的45.0%,证实了加巴喷丁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与马卡西平相比,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