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12-20徐朝晖
徐朝晖
如东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如东 226400
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数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治疗困难,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或伤残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其病情涉及多个部位或脏器,加之病情较重,临床诊治难度较大,预后效果无法评估[1-2]。因此,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及影响预后的各因素分析,对准确评估伤情、提高救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该研究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2例,其中,男 42例、女 30例;年龄 22~78岁,平均年龄(49.86±2.52)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9~48 分,平均评分(29.48±2.38)分。 交通事故伤 48例,坠落伤15例,挤压伤6例,跌伤3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4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合并胸部损伤24例,腹部损伤6例,胸腹部损伤16例,骨折26例。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40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状态分为生存组58例,死亡组14例。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可进行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②存在肝、肾、心、肺功能异常;③伴随颅脑感染;④糖尿病史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疾病、伤后时间、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ISS、是否合并损伤、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上述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1.4 观察指标
对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单因素进行分析,另对单因素与预后间的关系实施多因素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实施多因素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显著性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收缩压、基础性疾病、合并胸腹部损伤、治疗后存在休克并发症、伤后时间、GCS及I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s)
表2 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s)
组别 伤后时间(h) GCS(分) ISS(分)生存组(n=58)4.26±2.0413.31±1.6823.18±5.12死亡组(n=14)6.84±2.139.86±2.0628.69±5.61 t值 4.2124.4973.549 P值0.0000.0000.001
2.2 多因素分析
收缩压≤8.0 kPa、有基础性疾病、胸腹部损伤、休克、伤后时间>5 h、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等因素是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及交通事故的增加,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常合并多个系统解剖不同部位的损伤,使得临床救治难度较大[3-4]。对此,为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效果,及早明确该病症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对及时、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李明等[5]研究结果指出,收缩压≤60 mmHg(OR=2.574,95%CI:1.291~5.038,P=0.013),ISS≥25 分 (OR=2.218,95%CI:1.182~4.347,P=0.004), 受伤到治疗时间>5 h(OR=2.873,95%CI:1.593~4.795,P=0.009), 有基础 疾 病(OR=2.130,95%CI:1.209~4.005,P=0.000),GCS 评 分≤8分(OR=3.306,95%CI:1.752~5.806,P=0.000),胸腹部损伤(OR=3.492,95%CI:1.510~6.933,P=0.000), 休 克 (OR=6.580,95%CI:3.204~13.086,P=0.000) 是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相关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收缩压≤8.0 kPa(OR=4.750,95%CI:1.321 ~17.079,P=0.017), 有 基 础 性 疾 病(OR=3.420,95%CI:1.010~11.584,P=0.048), 胸腹部损伤(OR=5.444,95%CI:1.535~19.310,P=0.009), 休克 (OR=3.804,95%CI:1.065~13.591,P=0.040),伤后时间>5 h(OR=4.405,95%CI:1.228 ~15.798,P=0.023),GCS 评 分 ≤8 分(OR=5.580,95%CI:1.403~22.196,P=0.015),ISS 评分≥25分(OR=5.194,95%CI:1.308~20.635,P=0.019),与其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知:①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各组织器官功能存在明显减退的迹象,且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当患者受到外界严重创伤时,机体对创伤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对于合并胸腹部损伤患者而言,大大增加了救治难度,使得死亡率上升[6]。因此,若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在救治过程中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及评估,有助于预后的改善;对于合并胸腹部损伤患者,需给予密切监视,从而降低疾病漏诊率,挽救患者生命。(②伤后时间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伤后1 h是抢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黄金时期。在伤后短时间内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7]。③创伤严重程度也是评估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GCS评分是评估患者昏迷程度重要指标,ISS则是评估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两种评分法的评估,可准确掌握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从而给予干预治疗,利于预后效果的改善。④当患者出现多发伤且合并脏器受损时,易伴发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血压低、凝血功能紊乱、休克等并发症。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而言,需根据患者受损部位及原因,及时找到相关并发症,并给予纠正。若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收缩压过低时,在急救中需给予积极的止血、补液等措施,有助于纠正休克等症状,同时对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8-10]。
综上所述,收缩压≤8.0 kPa、有基础性疾病、胸腹部损伤、休克、伤后时间>5 h、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是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救治中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及评估,有助于快速建立救治通道,给予对症治疗,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