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2019-12-20马明星
马明星
涟水县中医院骨科,江苏涟水 223400
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骨折类型,通常是因外力作用引起,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女性居多[1]。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骨折复位,以此恢复腕关节功能。对于传统手法复位方法而言,主要包括石膏、夹板等固定操作,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易发生骨折移位现象,不利于骨折愈合[2-3]。从而影响关节功能。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锁定钢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固定等方法,临床效果良好。所以,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即钢板组与支架组。钢板组34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13例;年龄范围 13~83 岁,平均为(50.58±3.2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3例;骨折至手术时间范围3~21 h,平均为(8.48±2.51)h。支架组 34例患者中,女性 22例、男性 12例;年龄范围 12~83 岁,平均为(50.16±3.4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摔伤12例;骨折至手术时间范围3~22 h,平均为(8.39±2.48)h。 统计分析两组上述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钢板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取仰卧位,取腕关节掌侧切口,依据皮肤切口方向打开腕管,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周围肌腱、正中神经和桡动脉的保护。对旋前方肌进行剥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桡骨附着处向尺侧骨膜下剥离,进而充分暴露桡骨远端掌侧面骨面,之后对移位骨折块的位置进行详细探查,在撬拔方式的辅助下恢复移位骨折块,同时进行临时固定,选用和骨折端长度相仿的锁定钢板,并确保其和骨折近端之间能够放置2枚螺钉,然后在关节面边缘部位置入T形横臂塑形。针对骨缺损以及结构空隙部位,可选用髂前上棘松质骨予以填充,在C臂机透视确认复位完好后,用螺钉、钢板进行固定,最后缝合旋前方肌与切口。
支架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取仰卧位,在C臂机透视下先用克氏针撬拔与手法复位联合方式闭合复位骨折端,对于复位后不稳定需结合一或多枚克氏针辅助固定,以保证腕关节面的平整,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周围肌腱的保护。完成复位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即在桡骨近端置入2枚半螺纹螺钉,之后在第二掌体中部同掌面呈45。置入2枚半螺纹螺钉,当确定骨体与螺钉垂直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对横跨腕关节予以关注,适当调节关节位置,确保桡骨的长度以及掌倾角和尺偏角使腕关节在功能位。C臂透视发现骨质缺损严重可能影响关节稳定的可微创植入骨条完成复位之后。最后C臂机透视腕关节正位、侧位、斜位,当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满意后,锁紧支架链接部位固定。术后2 d活动手指、肘关节,21 d打开支架,活动腕关节,经X线片确认骨折愈合良好后,才可以拆除外固定支架。手术材料~奥斯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是否进行2次手术予以统计比较。①腕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4]:选用Gartland-Werly评分法进行评定,主要划分为4个级别,即优(0~2分)、良(3~8 分)、可(9~20)、差(>20 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②并发症:感染、畸形愈合、神经损伤。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支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支架组(n=34)59.46±5.12110.36±20.31钢板组(n=34)68.21±5.72138.54±19.24 t值 5.2305.670 P值 <0.05<0.05
2.2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支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12%,钢板组患者为76.47%,支架组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支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次手术率为0.00%,钢板组患者分别为26.47%、11.76%,支架组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来,因交通事故、摔伤等因素引发的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大部分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增大二次骨折的风险[5-6]。所以,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手术方法选用至关重要。
在骨折治疗中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可为骨折端提供有力支持[7]。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而言,骨折端压缩明显,关节面不平整,致使骨折复位后易出现骨缺损或者空隙,为了避免骨折端再次移位,加快骨折愈合,需取自体骨予以填充,但取骨过程存在一定的创伤,且骨折端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增大了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8-9]。而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固定骨折端,稳定腕关节,确保相关组织完整,手术操作简单,且避免了骨折块与软骨剥离,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10-11]。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避免过度牵拉,以免引起骨不连。该研究显示,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59.46±5.12)min,术中出血量(110.36±20.31)mL 明显少于钢板组患者;支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12%高于钢板组,支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钢板组26.47%,支架组患者2次手术率为0%,低于钢板组。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中[12],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58.24±5.14)min,术中出血量(111.14±21.11)mL 明显少于钢板组患者;支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32%高于钢板组,支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83%,低于钢板组,支架组无2次手术患者的结果十分接近。
综上所述,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相较于锁定钢板固定而言,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微创固定的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出血少,创伤轻,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同时避免再次住院手术的痛苦,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