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与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2019-12-20漆仲尧黄甲锋黄六一何静波
漆仲尧,黄甲锋,黄六一,何静波
新沂市铁路医院普外科,江苏新沂 221400
急性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疾病之一,阑尾只有一端与盲肠相通,患者若阑尾腔出现梗阻,会导致阑尾腔内分泌物增多,细菌入侵黏膜导致感染[1]。腹泻、肠胃功能障碍等引发的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血管痉挛,引起黏膜缺血受损,细菌入侵。随着现阶段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外科手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手术的方法也得到了成熟的应用。该文抽取该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有效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 例,年龄 21~69 岁,平均(45.95±3.87)岁;观察组患者 30例,男性 12例,女性 18例,年龄 22~68岁,平均(44.65±3.57)岁。患者家属知晓且签字同意该次研究工作,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患者符合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没有手术禁忌证,可以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重大脏器系统疾病的患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患者;备孕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具有喉罩或插管全麻,麻醉稳定后,采取脐部下缘弧形切口,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30°腹腔镜,确定穿刺口下方没有组织脏器损伤,腹腔镜直视下麦氏点以及反麦氏点分别置入鞘卡,并让患者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20°,对腹腔内部进行探查,并吸引出腹腔内脓液及渗液。沿着结肠带确定阑尾位置,分离周围的粘连组织,并用超声刀或电钩清理阑尾根部,电凝阑尾动脉,套扎阑尾根部或锁扣夹夹闭阑尾根部,结扎部位约4 mm处切除阑尾,电凝阑尾黏膜层,碘伏消毒。使用4号丝线进行阑尾的根部,进行线头结扎工作,对阑尾残端进行电凝剪短,取出多余的阑尾进行打结,结扎,切除完成后取出阑尾,对腹腔进行冲洗,彻底止血,缝合切口。吸取腹腔积液,放置引流管2 d后将引流管进行拔出。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由麦氏点开始逐层切开进腹,牵出腹膜保护切口,分离粘连,寻找阑尾,阑尾根部缝扎,去除阑尾后,对患者的肠粘连实施钝性分离,吸出腹腔内部的脓液、渗流,并在术后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感染可等放置引流管,完成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肠胃蠕动恢复情况,下床活动以及住院观察时间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对D-乳酸、DAO等观察指标对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阶段,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还要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患者感染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53.16±4.16)min、术后肠道蠕动恢复时间(15.37±3.16)h,下床活动(20.82±4.61)以及住院观察时间(5.18±1.17)d 均优于对照组(62.25±3.18)min、(37.17±4.13)h、(34.54±3.17)h、(8.94±1.49)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8、22.961、13.432、10.871,P=0.000、0.000、0.000、 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组别 手术时间 术后肠蠕动恢复 术后下床 住院时间(min) 时间(h) 时间(h) (d)观察组(n=30)53.16±4.1615.37±3.1620.82±4.615.18±1.17对照组(n=30)62.25±3.1837.17±4.1334.54±3.178.94±1.49 t值 9.50822.96113.43210.871 P值0.0000.0000.0000.001
2.2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 D-乳酸 (5.18±1.17)mg/L、DAO (3.21±0.66)U/L 等指标优于对照组(8.94±1.49)mg/L、(4.87±0.5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1、10.741,P=0.000、0.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U/L,mg/L]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U/L,mg/L]
组别 血浆DAO血浆DAOD-乳酸D-乳酸(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n=30)2.36±0.363.21±0.663.82±0.615.18±1.17对照组(n=30)2.25±0.284.87±0.533.74±0.578.94±1.49 t值 1.32110.7410.52510.871 P值0.1920.0000.6020.000
2.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感染率为3.33%,对照组感染出现 5 例,感染发生率 16.67%(χ2=7.603,P=0.001)。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远低于对照组的 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患者患病过程中会伴随剧烈的疼痛感,如果治疗不能有效进行,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状。因此需要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该手术能够有效切除病灶,由于采取的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安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少,感染风险相对较小。非常利于术后康复。且腹腔镜手术使手术视野得到了扩大,非常方便对病灶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有效降低了肠粘连,提升了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等特点,腹腔镜能够在微创环境下,能够为术者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不仅可以顺利开展手术,也能对阑尾及腹腔内部的其他组织和脏器进行有效定位及探查,避开较为复杂的腹腔内部结构[3-4]。保证相关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的较小的损害[2]。且由于该手术方式是基于微创手术进行的,此手术对患者的危害更小。其术后肠胃恢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也比开放手术组提前,这对于术后肠胃的营养吸收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并在术后,按照饮食护理方案给予流质食物,或者半流质食物,并保证营养的均衡[5]。由于对患者各项组织损害较少,因此疼痛程度也相较于开放手术组具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术后也无需或者仅需要少量止痛药物即可缓解患者疼痛,崔俊风[6]对16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开展了临床研究,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具有一定帮助,综合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得到了缩短,这对于患者早日康复以及节省住院费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其中血浆DAO以及血浆D-乳酸为反应患者机体肠道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如D-乳酸为肠道细菌发酵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机体吸收,且具有较快的降解速度,当患者肠胃功能受损时,该物质就会进入血液中,使该指标水平迅速上升。DAO则是肠壁黏膜绒毛细胞中的内切酶,当肠壁受损后,该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大量进入血液中,使DAO的水平不断上升,血液中该内切酶含量不断升高,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有效监控,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两组患者的肠道的恢复情况。因此通过相关组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两项指标对患者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开腹手术组这两项指标明显偏高,可见其在恢复阶段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7]。该次研究中,抽取该院近两年间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以及住院观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D-乳酸、DAO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7%远低于对照组的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刘海燕[8]对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切口感染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