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体会
2019-12-20冯佰涛
冯佰涛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人民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颅脑外伤是指患者在因一些原因导致头部颅脑受到损伤并在伤后出现昏迷、休克症状的一种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1]。患者在受到损伤的第一时间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到院进行急救,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急救所需时间直接关系着急救效果,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缩短急救时间十分必要。本次研究纳入95例患者,研究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价值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未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期间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救治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再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之后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年龄区间为13~76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45.8±5.9)岁;研究组内男女比例=22:23,年龄区间为13~75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46.7±3.4)岁。此次研究是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此次研究在开展前,已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其外,本次研究的分组依据除是否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的不同之外,还保证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现场急救,接到电话后立即到达现场,给予患者止血、吸氧后,送入院接受治疗。
研究组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室在接到患者家属电话时,根据家属描述准备好急救所需的用品,并叮嘱家属不可随意翻动患者身体;院方立即派出专业的急救人员以及120急救车到达患者所在地点,到达之后,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专业护士立即对患者进行输氧、输液,并监护患者的心电情况,运用专业器械对患者进行气道的保护,若患者出现昏迷的情况,还需对患者进行窒息的预防,避免患者的呕吐物堵塞气管,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出现肢体抽搐的情况,则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地西泮,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则应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同时,医护人员对相应检查数据进行记录,上述急救措施完成后,则立即通过120急救车将患者送至院内急诊科室,由医生诊断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救治时间及死亡率。救治时间是指急诊部门接到电话到患者治疗完成所用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果的处理中,均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处理,检验方法如下。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以卡方(x2)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以t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检验方法:以P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救治所用时间较研究组显著更长(P<0.05);对照组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研究组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救治时间及死亡率对比[±s,x(%)]
表1 患者救治时间及死亡率对比[±s,x(%)]
组别 n 救治时间/min 死亡率对照组 50 134.23±42.67 9(18)研究组 45 93.72±13.81 2(4.44)t/x2 6.0854 4.2508 P 0 0.039
3 讨 论
近年来,颅脑外伤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提高,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工伤等均是造成颅脑外伤的原因[2],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脑疝、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长时间昏迷、休克或死亡[3]。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在,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急救所需时间直接关系着急救效果。
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来说,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并降低死亡率,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