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僵尸企业的产生及对策
2019-12-20程逸璐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文/程逸璐,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1 小微僵尸企业概念的提出
提到“僵尸企业”,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于国有企业。实际上,中国僵尸企业从数量上来说中小民营企业远远超过国有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和2011年发布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方法把数据库中的企业划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三类。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数比较小,大部分僵尸企业还是小型企业。而且往往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扶持小微企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使得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乐观,然而如果为小微企业不断注入资金是否会使一些本应被淘汰的企业苟活下来,加重小微僵尸企业这一趋势呢?
2 小微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目前有关小微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的研究报告还没有太多,大体可以分为小微企业通过自有渠道融资导致的“僵尸”和小微企业因为政府补贴导致的“僵尸”情况。
2.1 小微企业通过自有渠道融资导致的“僵尸”
具体是指企业互保联保模式导致的僵尸传染,即担保企业一家成为僵尸企业导致其他几家企业也相继成为僵尸企业的情况。小微企业由于自有资产较少,为了能够获取资金需要通过一家或几家大企业进行联保或者几家企业之间互保。这是获得资金的有效方法,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存在哪怕一家企业因海外订单减少、投资失败、遭遇整体经济下滑之类外生冲击,从而资不抵债,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变成了僵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关联企业要么继续为问题企业担保从而提供后续贷款,要么自己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问题企业变成了僵尸企业,会导致关联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出现问题,或者导致关联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无法再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关联企业最终也变成了僵尸企业。
2.2 政府扶持
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政绩和地方稳定,即使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无力经营,但是政府仍然会不断的给其“输血”。这使得“僵尸企业”占据大量资源却无法发挥其作用,由于接受了大量的补贴与扶持,这会使企业人员冗杂、更加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致使“僵尸企业”更加难以清理。这一做法也会迫使许多富有活力需要资源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致使市场进一步恶化。近几年政府在小微企业上投入的钱不断增加,各地都出台了各种补助或优惠政策,但是这些补助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并不一定促进了它们的健康发展,反而导致了企业的惰性和停滞不前。有学者研究得到,政府研发资助能够在短期内有效避免健康企业变成僵尸企业,但是却会促使僵尸企业在短期和长期都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政府研发资助政策应当把是否为僵尸企业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甄别并剔除僵尸企业,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对策
3.1 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时应加强审查,精准投放补贴,并对处于不同发展情况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扶持方案。对健康企业可以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更大程度地激发它们的创新积极性,防止其成为僵尸企业;对于发展状况不好但未完全依靠政府救助的企业和僵尸企业,政府进行仔细甄别,对于发展较有前景的企业政府帮助其进行资产重组或者产权转让,而发展状况糟糕且属于生产过剩产能的企业政府应该让其破产,及时退出市场,保证其他健康企业不受牵连。
3.2 加强僵尸企业的审查,让一些应该被淘汰的僵尸企业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针对某些红海市场
在为小微企业注入资金时想不破坏市场的淘汰机制则必须建立完备的自由市场。政府的帮扶只是使企业有成功的可能,并不是长久的靠山。小微企业还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来站稳脚跟,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某些产品的热潮会导致涌入该行业的企业一下子暴涨,但随着产品的热度下降和问题的相继出现,这些爆品的利润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比如这两年共享经济的兴起到衰弱,2017年中国新增超过了五十家共享经济企业,有将近三十家共享经济企业倒闭或宣布停止服务。没有倒闭的企业有些经营不善,如果政府依旧为其注入资金,这些企业会继续生产“僵尸车”,自由资本依旧源源不断流入该市场,导致资源的分配出现扭曲。政府加强对僵尸企业的筛选鉴别,对其采取重组或退出市场等措施有利于市场的调整,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
3.3 利用互联网帮助小微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摆脱僵尸困境
在当代万物皆可“互联网+”的语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以及开店营销是当下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政府要牢牢把握住这一趋势,鼓励引导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4 结语
对于“小微僵尸企业”的退出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但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好社会的稳定和企业职工的权益及保障。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的进行或者改革方案的实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更有保证。我们在推行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决策,尽量使其自愿进行改革,并且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使“小微僵尸企业”的清退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1]聂辉华、江艇、张雨潇、方明月:《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王鹏.我国“僵尸企业”的产生原因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7(09):129+133.
[3]栾强,罗守贵,熊琦,罗津.政府研发资助是否能拯救僵尸企业——基于上海市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10):39-45.
[4]孙秀妍.我国“僵尸企业”现状分析及处置对策[J]. 商, 2016(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