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伤保险问题分析
2019-12-20刘真刘静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文/刘真 刘静,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用社会统筹的方式集中建立基金,对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而负伤或致残,或因从事有损健康的工作患职业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以及对职工因工死亡后无生活来源的供养亲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加入工伤保险有利于减轻单位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1 工伤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2003年由国务院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 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它标志着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职工享有劳动保护的权益。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发生事故才可按工伤处理。产生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的工伤保险规章的现象,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长期以来,工伤事故处理的政策范围属于劳动福利待遇的范畴,企业劳动者伤死处理的政策文件多出于劳动部,而国家事业单位的政策多出于人事部。现行的职工伤亡政策是经过不断调整实施的对于企业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制度,自1996年我国各地就开始试行。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伤制度改革则滞后。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他们出现工伤的机率相对企业要低得多,对这一群体建立工伤保险制度远没有企业迫切。
2 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
2.1 对职工个人的意义
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使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得到了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加入工伤保险,明确了事业单位职工工伤认定的管理主体、劳动能力鉴定的管理主体、待遇支付的管理主体,明确了工伤的范围伤残等级标准及具体的待遇标准,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2.2 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首先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能够减轻事业单位负担。如果事业单位不加入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将由事业单位承担职工工伤所带来的医药费、一次性伤残工亡补助金、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等费用。事业单位加入工伤保险后,只要向社会保险机构按照行业差别费率缴纳工伤保险金,不论事业单位发生何种工伤事故,其所发生的费用都可以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进行赔偿,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事业单位负担。其次,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能够协调事业单位与工伤职工的关系。如果事业单位不加入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事业单位在处理工伤事故的过程中工伤职工及其家属难免会对事故处理及补偿政策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不满意处理结果,导致关系紧张甚至激化双方矛盾,产生不良后果。事业单位加入工伤保险后,工伤的认定由人社部门负责调查核实并进行工伤认定,如果认定为工伤,社会保险机构则会根据相关政策报销相关待遇,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理好工伤事故,协调事业单位与工伤职工的关系,也可以避免事业单位因为工伤事故的发生牵扯太多的精力。
3 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的关键问题
3.1 费率设置
费率设置无疑是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关键性的问题。如果费率设置的不合理,将会严重的挫伤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3.2 资金来源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前事业单位的工伤保障大多数是单位的自我保障。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是一笔大的支出,需由财政部门支出,在缴纳期间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商榷和解决的。
3.3 制度衔接
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存在着制度衔接的问题。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将有很多问题。如享有原工伤制度的员工的福利将如何发放?正在进行工伤确认的员工的工伤福利如何发放?各个年龄段的人工伤保险如何发放?由于两种体制的不同,衔接时必然倾向于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必然对现行制度有所不满。所以制度衔接的各种问题需一一解决。
4 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问题的建议
4.1 科学设置缴费费率
针对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费率。除警察等一些危险 的职业,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出现工伤的概率较低。如果按照相同的费率,很显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其次,财政部门则是工伤保险费用的最后缴纳者,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想让他们积极的缴纳工伤保险费,则应该让财政部门每年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少于改革前用于工伤保障的财政支出。
4.2 针对不同的主体设置不同的衔接方式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在两种制度衔接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证每个人的权益,要细分衔接 方式,针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政策。
4.3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对于机关单位聘用的人员,则应首先参加工伤保险。因为聘用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着雇佣者与劳动者的关系,他们的工伤风险系数则稍大于正常员工,更应该接受工伤保险。
总之,当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意识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最终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以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