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辅修制度教育实践与完善措施

2019-12-19邾丽娜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完善措施应用型本科

邾丽娜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逐渐沉重有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使社会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就需要不断要求有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一大原因,主辅修制度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种教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从制度层面来精简主辅修制度的问题,大概包括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两方面,所以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我们所必须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改进和完善主辅修制度,如何创新和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在提高人才质量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大什么力量,当然在目前人才培养改革方面中这几方面仅仅是凤毛麟角。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复合型人才  主輔修制度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a)-0194-02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切实推进和保证全民九年义务制,不断加大高校扶持力度,使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使其成为全民教育,高校教育发展政策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使部分本科院校朝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而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而言,相比其他本科院校,应用性本科院校往往采取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的初始阶段,因此仅对少数课程进行了改革,而灵活的辅修专业则备受高校师生青睐。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辅修制度的产生

位于高素质教育中心的大学,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为紧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对其作出部分改变,逐渐转化思想,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不断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所以高校教育必须担当起努力建设和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责任,以便应对国际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局势。而从社会发展的分析来看,综合化和整体化是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的迫切需求。

而传统培养方案意义方面的辅修专业既为有精力学习其他非本专业知识的学生提高提供了机会,也为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而高校改革教育中的主辅修制度中,主修专业不断满足应用型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知识需求,辅修专业偏向于将理论着力在动手实践上,根据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的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基础职业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企业对高校人才需要的工作能力,以便其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工作。

2  主辅修制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知偏差

大部分高校在主辅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思想误差,将辅修专业仅仅作为除主修专业以外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开阔他们自身知识眼界的助攻,在招生方面没有进行确切的招生方案把控,缺乏专业管理,使人才培养在根本上没有了保障措施,而相反辅修专业的开办成为院系招收的一大法宝之一。

辅修专业中,教师降低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把握力度,放松了学习要求,认为作为辅修专业只需掌握皮毛,重点掌握主修专业就可;而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感觉老师过低估计她们的能力,在教学方面责任心下降,因此辅修专业只会成为同学们拿证书及学位的工具罢了。对主辅修制度的认知偏差,定位模糊,正是导致和造成这方面人才培养困难的重大原因之一。

2.2 制度方面

30多年来一直延续和保留的主辅修制度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仍然存在非议,对其基本问题的讨论,高校、社会、政府并未达成较为一致的科学认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理所应当的就认为辅修专业应成为主修专业的附属品,二者存在隶属关系,这在高校的教育制度规定中有明确说明。

而高校主辅修制度由于出生时间较短,国家在该领域方面未曾有过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缺乏管理经验,所以我们很难估量国家对主辅修制度持有什么态度,因此各方说辞不一,各高校对主辅修制度存在不同做法,很难使社会对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科学认识。

2.3 教学管理方面

专业设置受限,对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一个专业的成立有其固有的师生和教育资源,若对其进行变动,着实有些麻烦,而一个新专业的成立还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最后也可能无疾而终;另一方面高校辅修专业大部分设置在金融、经济和法律等文科专业方面,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未能满足学生的全部兴趣要求。

辅修专业的课时较主修专业相比较短,理论知识学习任务较重,使应有的实践教学的时间紧缺,大部分高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了辅修专业应适当实习,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督的不到位,多数高校草草结束,影响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操作性。

3  主辅修制度教育的完善措施

3.1 优化环境

如今高校教育中主辅修制度已成为一项重点,不必猜疑政府会对主辅修制度持有什么态度,因为始终要正视现实,不可任由主辅修制度随波逐流无迹可寻的发展,根据其他教育制度的相关规定,为其量身打造一套适合其发展的高等教育体制,规范教学环节,使其有法可依,有迹可循。

课时处于不利地位的辅修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生应尽量把握学习时间,正确处理理论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精简辅修专业的学习内容,剔除糟泊,创新教育方式。

3.2 完善制度设置

在处理高校、社会对主辅修制度的态度时,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需求,也要结合学科特色及发展,正确定位主辅修制,合理设置辅修专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着力推进高校特色专业培养。。

互联网的5G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在不断普及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改革教育制度,改变传统教育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3.3 完善管理体系

第一打通主辅修教学体系,整顿我国大部分高校现行的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在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基础之上,吸取二者的长处,既规定学习年限又实行学分管理的制度),将辅修专业纳入高校课程学习的正常体系中,在高校范围内进行试点。

为便于集中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又来自于不同院系及专业,课程涉及许多课程信息,为更好更迅速传达给每位同学,建立课程QQ群和微信群聊方便快捷。

从师生角度来说,针对辅修专业应积极组织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课程评估,评估方向可以大体包括教师授课态度、授课方式机课堂反响等方面,高校任课老师应结合该评估结果和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责任心,提高对辅修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高校主辅修制度,结合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遇见的问题,逐渐修正高校主辅修制度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在对高校主辅修制度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后,不断完善该制度的框架和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对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的认识,还能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梁哲浩.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的有限理性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 曾利霞.宜春学院辅修专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6.

[3] 祁世明,王希文.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调查分析——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6(4):114-117.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完善措施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