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国际比较

2019-12-19赵谦诚孙媛张印

科技风 2019年34期
关键词:指标科技

赵谦诚 孙媛 张印

摘 要:本文主要以国家创新指数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与国际上其他四个主流的创新指数评价体系进行了横向对比,总结了不同评价体系之间的异同点和各自的利弊,以客观辩证的角度看待国家创新指数,并基于国家创新指数各项指标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总结我国现阶段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未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创新指数;科技;指标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为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奋勇前行,突破创新。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因此,深入学习和解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评价和监测中国创新能力的变化,也有利于我们分析中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一、国家创新指数的内涵和意义

(一)国家创新指数的内涵

国家创新指数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1年2月首次发布,包括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与应用、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用于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及其变化的特点和差距。

(二)国家创新指数的作用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将国家创新指数列入总体发展目标之一,同时指出未来国家的科技实力将在创新驱动下大幅提升,到2020年实现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15位。因此,国家创新指数就像一个科技创新风向标,是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体现,其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将我国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直观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能更好地找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提高对科技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成果的关注度,通过每一年的国家创新指数来监测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进步,尤其以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代表,要不断提高知识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为增强国家创新驱动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绩效的稳步提升。

(三)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来抓住机遇,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来迎接挑战,本文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进行了国家创新指数的国际横向比较,通过总结各类创新指数报告的异同点和优劣势,以一个客观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创新指数,并基于国家创新指数各项指标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总结我国现阶段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未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相关建议。

二、国家创新指数的国际比较

(一)国际同类研究报告

在国际上众多的国家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中,除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外最具影响的主要有:《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竞争力报告》(GCI)和《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它们的评价体系基本情况如右表所示:

(二)同类研究报告的异同点分析

1.5份报告的相同点

a.都采用了标杆分析法。标杆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其原理为:对被评价的对象给出一个基准值,并以此标准去衡量所有被评价的对象,从而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对其进行排序。

b.都采用了树状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层次明确。5份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都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数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c.都采用等权重方法,但是各体系对于数据缺失时的权重处理方法不同。

d.都选择世界上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的国家作为被评价对象。欧洲创新记分牌也从原来的只针对欧洲国家,逐步完善加入更多科技与经济大国。

e.发布周期都为一年,数据具有时效性。

f.都是一种动态评估体系,其指标体系在不断更新。

g.都采用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创新指标,应用了许多科技统计指标和经济统计指标,其中包括国际上常用的R&D经费与R&D人力指标、论文和专利指标以及GDP 和进出口指标等。

2.5份报告的主要不同点

a.指标评价目的不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通过研究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方面,更好的评价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监测国家创新能力的变化,分析中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欧洲创新记分牌对欧盟28个成员国、中国、美国、日本、韓国等国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评估各国创新体系的相对优势和不足,从而帮助欧盟各国确定其需要加强的领域。全球创新指数通过研究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刺激和衡量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该报告的创新概念非常广泛,多反映英语国家的偏好。全球竞争力报告通过对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3个层面的研究,衡量全球各经济体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程度。世界竞争力年报通过研究基础设施、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以及企业效率四个方面,对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国家和区域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进行测度。

b.评价内容侧重点不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侧重于研究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欧洲创新记分牌侧重于研究驱动因素、公司活动以及创新产出。全球创新指数侧重于研究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全球竞争力报告侧重于研究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世界竞争力年报侧重于研究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

c.评价指标数量不同。因为各评选机构出发点以及评价内容的不同,所以指标数量也有所差距。竞争力评价的基准指标较多,创新指数评价指标相对较少。

d.评价对象数量不同。欧洲创新记分牌评价对象多为欧盟成员国,是在不断完善中加入了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目前各评价报告选取的对象具有全球性。但与国际上的四份报告相比,国家创新指数是选取40个科技创新活动活跃的国家(其R&D经费投入之和占全球总量95%以上)作为研究对象,其他四份报告包含了许多小国和小的经济体。

e.创新评价多采用定量指标,竞争力评价多采用定性指标。创新评价体系获得的可靠数据占比更大,而竞争力评价体系多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以全球创新指数2019为例,80个数据表,其中57个是可靠数据,18个是综合指标,5个是调查问卷,定性调查占全部指标的6.25%。而全球競争力报告中,定性调查为83个,占全部指标(114个)的73%。

f.数据来源和质量不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与其他4份报告的一些基础数据(如常用的经济和科技统计指标等)来源一样,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数据库和出版物,具有国际权威性。由于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采用较多的定性指标,更加依赖自身的软指标调查,精确性相对较低。

g.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和《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中,中国分别排在第17、14名,而《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在了28名,差距较大。相对于日本而言,《全球创新指2019》和《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与其他报告相差较大。所以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而言,各评价结果具有不可比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个评价报告对国家综合创新实力有不同认识。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家综合创新实力被认为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体现在创新活动(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规模上。只有总量指标才能反映出国家创新活动规模。全球竞争力评价和全球创新指数评价全部采用相对指标(尤其是人均指标),导致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研发活动的小国或小的创新体(如中国香港等)排名靠前。不可否认,像排名靠前的新加坡等小创新体可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小行业创新活跃和绩效显著,但是其创新活动的规模及其对全球创新的贡献显然不如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国家创新指数报告通过引入5个反映创新规模的指标来兼顾国家创新竞争力和综合创新实力,这导致美国排名第一、日本排名靠前。

竞争力评价更看重的是人均经济指标和经济竞争力,更多反映了评价对象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全球创新(包括科技)的贡献。由于指标和数据的选择不同,各个评价报告的排名结果实际上没有可比性。当评价指标和数据的选择差别较大时,各评价报告关注的重点不同,评价排名结果是不可比的。

(三)理性看待各类创新指数排名

无论是哪一种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均不同程度地肯定了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对中国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这是中国科技投入取得显著成果的见证,也是新时代下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国家创新指数报告》自2011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经发布了7期,通过每一年的不断改进,其权威性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同。但也不能说《国家创新指数》就是最权威的,不同国家,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因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排名只能作为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一项参考,不宜过分关注,更不能“为排名而排名”。

三、结论和建议

(一)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创新的优势与不足

截至2018年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最新数据,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创造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不足之处体现在创新指数相较于创新强国而言差距较大,创新效率低下,论文产出率不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二)未来发展建议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创新资源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密集型产业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中国在创新效率和质量方面的表现,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指明了中国未来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在于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未来中国需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从劳动力优势向高素质科技人才优势转变,为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多的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和信息化红利。

总之,中国创新活动仍然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中国需要保持R&D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撑科技创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绩效和生产效率,以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方创琳,马海涛,王振波,李广东.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J].地理学报,2014,69(04):459-473.

[2]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贾楠,李胤.中国创新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11):24-28.

[3]吴海建,韩嵩,周丽,刘佳,李志,张闻达.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15(02):53-54.

[4]宋卫国,朱迎春,徐光耀,陈钰.国家创新指数与国际同类评价量化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14(07):5-9+55.

[5]李芹芹,刘志迎.国内外创新指数研究进展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2):157-160.

基金: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园区研究中心科技发展基金(基金编号:1606F0028)

作者简介:赵谦诚,男,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大数据,科技创新;孙媛,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张印,男,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指标科技
笔中“黑科技”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科技在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