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老黄历到文化日历 最时髦的日子应该这么过

2019-12-19

高中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卷纸单向文青

曾经,人们靠着日历来感知岁月的流逝,而当手机、电脑成为新的时间获取方式后,日历似乎走向了使命的尽头。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单向历、故宫日历、豆瓣日历、果壳日历……旧时的计日册变成了时尚的文艺日签,如一束尤加利点缀着精致生活的梦。岁末,2020年的日历陆续上市,你是否也在准备为来年续一份岁月静好呢?而日历究竟何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流行文艺标配的呢?

文化日历颜值高?各位设计师走心了

近几年,各种文化日历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从老黄历到文化日历,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审美变化呢?文化日历的走红与其说是一场偶然,不如看作是日历界一次蓄谋已久的反击战。

既然打着文化招牌,在外形设计上就不能马虎。文化日历是书,是文具,甚至是家居摆设。在网红家居图里,除了绿植、花瓶和餐垫等常用道具,床头总有一本赏心悦目的日歷来加持屋主人的文化品位。这些日历细节考究,有的选用磁石吸附的方式处理纸张,有的采用手撕线来完成每日一撕,还有的配置了可开合的金属扣环串联起日子。它们用尽翻页、折叠、撕口等形式来结束每一天。

除了美,不少文化日历还大玩创意。一款卷纸日历将365天首尾相连,每过一天扯掉一节,卷纸也就“瘦身”一点。乌克兰设计师古兹利亚克设计的火柴日历还把每一天变成了可以燃烧的火柴棍,时间的流逝显得更加残酷直白。相比电子日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日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仪式感。

从生活必需到文化刚需

日历是时间的肉身,每撕一页便宛若撕下一年365天的一块鳞片。撕尽之日,一年的时间便化作尘埃灰飞烟灭。无论是传统的老黄历,还是近两年广为流行的文化日历,皆是这样的时间之鲤。只不过老黄历上的“鳞片”注重的是二十四节气与吉凶宜忌,而文化日历上则多是一些闪烁着微光的知识碎片,老黄历的实用性指南在文化日历里演变成流动的“知识的盛宴”。

譬如故宫日历,每日展示一张故宫珍宝图片,俨然是便于摆设的、缩小的、仿真的文化博物馆,同时还将传统黄历的宜忌处策略性地置换成每日一碑贴。再譬如文青热爱的单向历更是以直击人心的名人金句来击打按摩文青敏感多情的神经,日历上的宜与忌也早已褪去老黄历的土味迷信,置换成当下文青热衷的各种行为。

如今,日历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成为艺术品,甚至有望成为国礼。而对于希望打破传统、不落俗套的年轻人来说,一本自带新年意义,又有创新品位的文化日历简直就是给自己和亲友的节日好礼,象征着把日子过得更生动活泼、时髦有趣。

文化日历,刻奇仙境的新物种

每一个拥有单向历的文青,即便生活里并不喜欢阅读,但也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句子博物馆;即便没读过任何一位作家的任何一本书,在撕扯日历之间读到印刷在上面的精致格言,便宛若读过这些作家的所有作品一般。而喜爱故宫日历的消费者即便没有踏进故宫博物院一步,但在精致的印刷图片前,也感知到自身在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之间流连忘返,好似拥有小小的日历便拥有了这些珍宝,拥有了故宫博物院的一角。这是一种幻觉,一种大众消费文化造成的幻觉。

刻奇是一种模拟美学,在这模拟里,碎片代替全部,符号代替实存,幻觉代替真实。但这种幻觉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是人们对文化教养的向往与渴求,而非对粗鄙之风的礼赞和高歌。

猜你喜欢

卷纸单向文青
卷纸PK赛
试为“文青”“辩诬”
单向空间
Killer App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贵刊
百变卷纸芯玩偶
知世界
我的语文老师是文青
卷纸芯巧做鲤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