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难以复制无法阻挡的中国科技大爆发
2019-12-19
科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创新发展为理念的中国科技探索之路,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当前,人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的科技创新无疑正不断释放新动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创造了多项令世界刮日相看的科技成就,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未来,也将会有更多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
第颗导航定位卫星
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一一“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我国再次向世界领先水平的卫星导航系统发起挑战,2019年明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是我国北斗二号工程的第四颗备份卫星,至此,我国“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圆满收官。
根据计划,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2035年,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北斗将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造福人类,服务全球。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空晴朗,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是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航天员杨利伟。自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那一刻起,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的历程,中国人在既定的目标上稳步向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我国实行了六次载人飞行任务,每一次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的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技术,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的脚步不断向前。摘星揽月上九天。炎黄子孙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国人习以为常般地触摸在现实里。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洋溢着自信与豪迈,又饱含着稳健与从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昂首阔步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中华民族,必将为和平利用太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
嫦娥工程分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2年9月19日,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2015年12月,在瑞典的诺贝尔获奖者演讲台上,出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终身研究员屠呦呦成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至今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复兴号:开启中国铁路新时代
2017年6月26日,七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率先以350千米的时速运营,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5年时间,实现了高速动车组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样板。
2007年,我国还处在进入高铁时代的起跑线上,十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终于自成一家,实现了“弯道超车”。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中国铁路新时代。
复兴号CR400系列动车组构建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寿命比和谐号更长。复兴号设置智能化感知系统,建立强大的安全监测系统。复兴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复兴号”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高铁的先进性和安全运营能力,增强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加快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走出去”的步伐。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4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一一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它是超级跨海工程,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拥有120年设计使用寿命。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9年12月正式开工,从开工到通车历经9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这条蜿蜒在伶仃洋里的大桥,第一次将珠海、香港、澳门连接在一起,体现中国桥梁建设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工程师用专业和智慧,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巨龙入海一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一艘真正意义上中国自己国产的航空母舰正式下水,这意味中国已经掌握了自主研发航母的技术,而且在国际上实力不容小觑。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也表示,这艘航母是中国海军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正在努力掌握全球顶级的航母技术。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改造到服役,整整花了7年,而第二艘航母从开工到下水,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制,源于我国综合国力、工业制造、科学技术的全面提升,几代军工人尤其是造船工业的整体进步功不可没。
2019年4月,首艘国产航母第五次海试,迎来了大家的纷纷点赞。那些前仆后继的摸索和付出,那些先辈们语重心长的话语,都化作了深蓝航程上的指路星,穿越时间,照亮如今的海上强军梦。
5G領跑世界
2019年明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中国5G商用大幕正式拉开。
十年一次沧海桑田,移动通信领域迅速换代。2G时代,中国设备制造企业落后国外十几年;3G时代,中国是跟随者;4G时代,中国跟上了国外的脚步。
现今,在各方力量的团结推动下,中国5G时代提前到来,5G牌照的发放更是提前了整整半年。在这一过程中,华为的一场关键性胜利为中国在全球5G市场确定了领先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5G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以融合和统一的标准,提供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安全和自由的联通。以5G为基础的移动宽带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打造“移动智能终端+宽带+云”这样一个平台,与其他的能源和公共事业一样,成为整个社会和各个行业赖以运转的基础。
从1G到如今的5G,中国通信业筚路蓝缕,5G技术让全球人瞩目。在这次时代的变革中,中国将与世界相争。于国而言,5G成功引领世界成就骄傲。于企业而言,5G将为诸多企业带来腾飞的机遇。在各企业的创新下,中国5G必将在标准、芯片、终端、运营等全面领跑,傲视各国群雄。5G时代,让世界仰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