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2019-12-19王玲芝杨须栋

科技风 2019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玲芝 杨须栋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共同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可以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s a new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It can not only make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working together to forward the same direc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can als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并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认识得到不断聚焦与深化。

“課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1],而是要求所有课程的知识传递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肩负起道德引领的职责,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2],实现“全课程育人”。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思政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放眼全球,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展,我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纵观国内,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阶层、利益主体、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势在必行。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强势冲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培养人才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塑造和灵魂的培养[3]。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一定意义上说,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习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都谈到培育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时代新人”不仅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还体现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方面。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高校,通过一定的课程体系进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思想灌输都是存在的。即使是标榜自由主义的西方国家,其在高校教育中同样也渗透着西方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内容[4]。这就提醒我们要站在对民族负责、顺应时代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课程思政”可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

长久以来,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在教学中是“两张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孤岛困境”[2]。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人格品质的养成方面,过度依赖专门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却“袖手旁观”,甚至与思政课程“唱反调”。实际上,“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有侧重。“课程思政”的“思政”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中增强政治意识和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而思政课程的“思政”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主要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1]。如果说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思政课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是事关学生成才成长的大事。

“课程思政”的逻辑思路就是实现各门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的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构建和实施充分体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能与价值[5],找到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切入点。“课程思政”要求其他课程和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道协同努力,同向同行,共同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使命担当。

三、“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反过来,它还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无数事实证明,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征途上,凡是有作为、攀登高峰的人,总是离不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形成勤奋刻苦的内驱力,进而大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宁波财经学院的张营营在其研究《“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基于高校体育课教学的调研》中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宁波财经学院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的调查,其结论是:“宁波财经学院在实行了课程思政化教育的条件下,在体育技能的掌握上理论更为扎实和丰富,课程思政化对学生体育行业知识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6]。”再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结果显示:“专业课加入思政元素后,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学们的抬头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7]。”

(二)课程思政有助于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

“课程思政”虽然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但并不是把专业课“思政化”,也不是降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发专业课中的“育德”内涵,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仔细梳理、挖掘蕴含于各专业课程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从而可以让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教学方法,融入人文和情感因素,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感情。这些改革和变化都有助于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校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沟壑,高校只要坚持真学真做真用,就一定能实现“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和联动协同。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高德毅,宗愛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赵静.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四个导向”[N].中国教育报,2017-09-21.

[4]焦连志.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高校育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J].昌吉学院学报,2017,(6):1-5.

[5]韩宪洲.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9-08-20.

[6]张营营.“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基于高校体育课教学的调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9,(13):182-183.

[7]王艳.通信工程学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课题:南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19SZ018)

作者简介:王玲芝(198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高等教育;杨须栋(1999-),男,为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学生。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