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村庄规划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19-12-19吴逸超陈志

商品与质量 2019年43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村民

吴逸超 陈志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 江西南昌 330000

1 村庄规划的概述

1.1 重要性

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重点。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强调做好规划,特别是涉及广大农民的村庄规划。2008年1月1日,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地实际,颁布实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律地位。可见,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党的建设。总之,村庄规划是农村各类建设工作的基础。要在解决农民各种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做好村庄规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庄的建设和管理能够满足社会所有人的需要,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1.2 规划原则

(1)坚持民主、尊重民意的原则。村庄规划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参与决策和共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基本建立起“功能明确、层次分明、覆盖全县、更加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营造宜人、便利、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的城市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规划人员的不懈追求。对一些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积淀深厚、历史古迹众多的村庄,要保留优良传统,突出地域特色,整合优质资源,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2 现如今村庄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庄规划地域特色不突出,缺少远期规划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是实施村庄规划的基本方针。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一些村庄忽视了居民的一般经济条件,村庄的大拆大建将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村庄规划缺乏远见,村庄规划没有对村庄的中长期发展做出估计,导致农民拆迁建设频繁,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如建筑密度、建筑间距等技术指标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2.2 村庄规划整体水平相对滞后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之一,首要任务是统筹城乡规划,其中的薄弱环节是农村规划严重滞后,带来了城乡二元、城乡混合等诸多问题。同时,还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出台村庄规划技术规范,解决村庄规划具体操作中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管理问题,给规划管理带来困难。理顺农村规划管理的范围、体制和机制,充实基层建站技术力量,加大农村规划资金投入和实施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序推进[2]。

2.3 缺乏良好公众参与信息平台

村庄规划实质是指导和规范村庄的综合开发、建设和治理。在实践中,村民的公众积极参与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信息平台和一些规划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也影响了村民的公众参与意识。村民受教育程度低,需要更多的大众化表达。即使村民具有相当的公众参与意识,也很难跨过目前普遍的公众参与形式的技术门槛。

3 加强村庄规划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土地规划的管理制度

村庄规划具有法治性,是对农村土地空间进行详细规划的系统规划。村庄规划是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原有的村庄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规划,重点对居住区房屋建设、环境整治、作风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进行规划,同时细化实施村庄布局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基础设施规划要求,制定可行的村庄规划方案,合理有序地安排村庄总体布局。规划经专家论证、公示和政府批准后,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2 尊重历史和现状,打造村庄特色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自然水体和乡村绿化,体现乡村自然和乡村景观,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景观格局。在规划中,要吸收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优势,整体空间设计要体现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区域范围,以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基础设施共享等因素,确定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规模,注重功能完善,新农村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积淀,而且具有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农村文化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3]。

3.3 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规划要求

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各村在区位、经济、空间、文化、建设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类。比如,平原村要以村庄建设规划为重点,以空心村改造为重点,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共享,加强产业引导;山村要以村庄改造规划为重点,引导村民更新村容,改善居住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总之,要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的特点,在尊重农村建设客观规律、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村庄建设规划。

3.4 加强乡村规划的公众参与,充分调研农民意愿

实施村庄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且村庄规划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发挥村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严格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农村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全面落实宣传制度。一方面,在规划现状调查阶段,要收集各群体的意愿,注重改善村庄面貌,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提出各党的位置规划方案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在规划审批阶段,做好审批前后的宣传工作,将主要图纸、指标等规划方案的主题内容制作成宣传版,在村委会公告栏上进行宣传,设置意见箱,收集村民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尊重农民意愿。

4 结语

总之,村庄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需要结合我国村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进而促进村庄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