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核算中会计、统计统一性研究
2019-12-19姚爱梅
姚爱梅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统计局 山东潍坊 262400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会计与统计工作彼此独立,二者不进行一体化管理,其结果就是使得管理流程复杂,高成本、低效率及重复工作、资源浪费。但会计与统计都属于计量手段,具有一定相通性,如果会计与统计能够统一起来,可为单位决策与发展提供互补信息,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 经济核算中会计与统计统一的意义
在经济核算中,将会计与统计进行统一管理,可以直接将会计与统计人员从复杂、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单位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百姓。第一,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或统计核算的数据信息,能为单位管理、采购、决策等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第二,有利于提高综合信息质量。将经济核算中的会计与统计进行统一管理,可解放人力资源,减少重复工作和数据重复,既能节省核算时间,也能提升数据处理时效与管理效益,使单位综合信息质量不断优化,增进信息互通,更好地满足微观决策与宏观决策、管理所需[1]。
2 会计与统计的异同分析
2.1 相同性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均为国民经济中的核算体系之一,也是国家开展经济调控、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在许多领域会计与统计是相互交叉的,而且资源也是共享的。单位会计核算中会借鉴统计核算的资料,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中会借鉴单位会计核算的资料。会计与统计都具有典型的计量特征,核算的依据、原始记录与凭证具有一致性,互用对方核算结果,采纳的经济指标也大多相同,核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也相同,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服务[2]。
2.2 差异性
会计与统计也具有差异性,统计核算的范围是大于会计核算的。在计算成本方面,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根据财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算,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但统计核算则是基于市场价格,确保生产与成本一致,将采购的价格差额作为单位的收益或损失。在核算对象及核算任务方面,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微观经济个体,主要任务是对单位个体的财务状况进行记录、监督和评价;统计核算以宏观经济总量为核算对象,其任务是对宏观经济特征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揭示经济发展规律的目的。在核算目标方面,会计核算是解决单位财务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统计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总体现状进行分析,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支持。
3 科学实现会计与统计统一的策略
3.1 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与统计统一性的认识
单位管理层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对会计与统计的认识,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协调统一二者,以提高统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会计、统计信息最大化利用,为单位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完善统计与会计制度,加快二者统一协调进程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会计决算制度和财政收支统计制度,建立国家基本国情的跨级决算制度或者收支统计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基层单位负担,使统计与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切实解决统计与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3]。
3.3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会计核算人才不懂统计核算,统计核算人才不懂会计核算,为促进统计与会计核算统一,就需要从学校开始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新型人才能同时掌握会计与统计核算的知识与技能,推动会计和统计核算复合功能处理软硬件技术发展。另外,单位也可加强培训教育,构建相互通融的数据新平台,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4]。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要重视会计与统计的相同与相通性,打破二者各自为政的壁垒,实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使之更好地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