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框架研究
2019-12-18张闪闪洪凌子
■张闪闪 洪凌子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100038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3940 North Elm, Suite E292, Denton, Texas 76203, 美国
学术规范是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科学研究事业的基础。随着科研著作合著现象的普遍化,合著论文作者署名的规范化成为学术规范研究的重要一环。Meadows[1]发现物理学领域的合著论文比例由25%(1920 s)上升到61%(1950 s)。Glänzel等[2]发现1992年的4534篇SCI论文中90%以上都是合著论文。特别地,2010年,Nature发布了一篇由9名主创人员和57000多名游戏者(Foldit Players)共同完成的文章,在作者贡献声明中明确指出57000多名游戏者主要负责提供游戏数据支持[3]。一篇由5154名作者共同完成的物理学论文创造了单篇论文最多贡献者的记录[4]。如此多的合著论文产生了作者署名的学术规范问题。当作者数量为2,3,…,100时,如何更好地明确作者责任、加强学术规范,这一问题开始凸显,作者贡献声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难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设置作者贡献声明部分,国内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图书情报工作》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国外如Nature、TheLancet、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Geology等,均规定所有合著论文需注明“作者贡献声明”,国际标准机构Standards in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CASRAI)也提出了作者贡献要素的14个标准[5]。这充分说明作者贡献声明已获得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但这些期刊中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内容却各不相同,虽然都包含了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数据收集、论文撰写和修改等,但依然存在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学科差异较大等问题。对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分析和构想阶段,包括作者贡献声明政策[6]、作者贡献要素的统计分析[7]、现有期刊作者贡献声明的著录现状[8]等,鲜有对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进行研究,而良好的学术规范准则可建立行业标杆,净化学术风气,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围绕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这一核心命题,提出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框架,包括作者贡献声明元数据框架、作者贡献声明写作的基本规范、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规范化等,从而支撑科研行为规范化的需求。
1 作者署名的规范标准
学术规范作为学术研究的新兴领域,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合著论文受到越来越多作者及学者的认可。关于期刊中的作者署名规范,国内外都给出了相应的标准,目前主要有5种标准:国内的标准主要有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国外主要有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标准、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标准、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CSE)标准和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标准。
根据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的规定,署名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个人或单位,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9]”。
ICMJE规定,论文中的署名作者必须同时符合:(1)对论文(该项研究)的概念、设计及数据搜集、分析和解释有实质性贡献;(2)撰写论文或参与论文重要内容的修改;(3)论文发表前的最终决定;(4)同意负责所有工作,以确保相关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都能够得到适当的调查和解决。这些标准如果缺少一条,就不能被当作作者,但这些学者应该列入“致谢”中[10]。目前The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 JAMA)、《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nal,BMJ)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参考了ICMJE标准。
CSE规定,作者应该是对研究成果作出实质贡献,并且同意对这些贡献负责的学者。此外,作者还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其他成员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同时作者应对其共同作者的贡献充满信心,所有作者都应审查并确定最终成果的具体内容。
APS规定,作者应限于那些对概念、设计、执行或论文解释工作作出实质贡献的人,所有作出这些贡献的人都应该被列为作者,而其他为研究作出贡献的个人应该得到承认,但不能被认定为作者。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强学术规范方面的文件,包括中国科学院颁布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12];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14]等文件。学术规范不仅是内容有“新意”的基本规范,还有学术研究方法规范、学术引文规范(不抄袭)、学术成果规范(成果署名规范)等。而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学术营地、学术空间,理应营造学术规范的传播主渠道、培育学术规范素养、推进学术规范服务、成为培养学术道德的主课堂[15]。
2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问题及学术规范的意义
2.1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问题
作者贡献声明的发展已经从期刊关注发展到期刊和学者共同关注,学者们对作者贡献声明要素、作者署名顺序、作者贡献权重进行了较多探讨,并且也针对实践展开了一些讨论,发现现有作者贡献声明缺乏统一的规范:(1)提交方式有作为论文的一部分,也有与论文同时提交或在填写协议内容时提交,以及通过单独的说明文档提交等;(2)提交时间有投稿时提交、投稿完成后通过邮件提交、同行评审时提交等;(3)表现形式有单独一部分、脚注形式、附录形式等;(4)姓名书写方式有姓名简称、姓名全称等;(5)贡献要素表达方式不一,多为非受控词汇,具体要素由作者自行添加等。
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作者贡献声明的发展而出现的,事实上,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培养研究者的学术规范意识,有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国外也有针对此的规范,如CrediT的14个标准;而国内缺乏针对我国学术环境的规范标准,倾向于学术诚信、操作规范等问题研究[16],学术规范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
2.2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学术规范的意义
学术规范是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约束,完善的学术规范标准对学术研究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学术规范的内容既包括学术规范的概念、特点、作用等基本问题,也包括对学术及学术研究本质内容的一些要求和研究成果形式上的要求[17]。而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一方面可以验证作者对文章的具体贡献,增强作者的责任感和认同感[18],使作者成为真正的作者[19];分清论文中的“主要作者”“贡献作者”和“管理型作者”[20]。另一方面,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可以为期刊是否设置该栏目或设置该栏目的政策提供支持[21],同时减少不规范署名和避免作者利益冲突[22]。笔者认为,作者贡献声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明确科研合作过程,其规范化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术评估工作,具体来说,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的意义可以从学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学术上,基于生物医学领域开展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比较早,且比较成熟,通过对异构数据的有机融合构建生物医学领域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建立贡献要素的受控词表,可以为维护学术成果规范(成果署名规范)、净化学术风气(学术“泡沫”化)、防止学术腐败(挂名、署名失真)等提供重要支撑,丰富和发展学术规范的方式。
今年端午节和中秋节,周兴祥和村里的几位贫困户尝到了这一电商扶贫新模式的甜头。他们通过电商销售了5000个手工粽子和9000个草灰鸭蛋,销售额达3.2万元。
(2) 应用上,对作者贡献声明进行规范,可以为合著论文作者提供写作参考,约束学术不端行为;也可以为期刊了解和解决署名权纠纷提供合理依据;还可以为学术评价提供统一的评判标准。具体包括:①提供作者贡献声明的格式规范建议,方便作者在同一个术语体系下书写作者贡献声明,使作者贡献更加格式化、规范化;②促进学术评价一致性,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可以为期刊的规范化、署名的合理化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一致的评价体系;③促进署名顺序规范化,借助于贡献要素与署名顺序的关系,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每位作者的学术贡献,根据作者的具体贡献进行署名顺序推荐,为作者署名顺序提供参考(尤其是除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外的作者署名顺序);④明确作者贡献,促进学术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者可通过贡献要素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如其他学者进行相似实验时可以直接与相关作者讨论,提高合作的针对性。
3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学术规范的体系架构
随着作者贡献声明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Baerlocher等[20]和Bates等[23]分别提出了作者贡献声明的11种规范要素;丁敬达等[24]从作者贡献声明的角度对合著者贡献率进行测度,不仅改进了既有合著者贡献率测度方法的相关缺陷,而且将文献计量由单篇论文单元深入推进至论文作者的贡献要素单元,提升了文献计量评估指标的精度和效度;Yang等[25]通过对JAMA、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和PLoSMedicine三种医学期刊的比较,指出作者贡献程度和作者署名顺序呈现“U”型关系,即论文中参与度最大的是第一作者,其次是最后一位作者和第二作者,中间作者的参与度最低。
在上述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统筹考虑作者贡献声明的要素、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及其对学术期刊、作者、基金机构等的应用,进一步透视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机理,从而提出作者贡献声明写作基本规范,形成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构建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学术规范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声明学术规范的体系框架
3.1 剖析作者贡献声明政策及其内容
首先,选择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进行调研,查看不同期刊对作者贡献声明的要求。其次,从多个角度比较分析不同期刊对作者贡献声明要求的特点,总结发现不同期刊在以下方面存在不一致性。如Nature系列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格式均为“作者姓名简称1”(and“作者姓名简称2”)+“作者贡献要素1”(and“作者贡献要素2”);Cell系列期刊中,格式上有“作者贡献要素1”(and “作者贡献要素2”)+“作者姓名简称1”(and“作者姓名简称2”),也有“作者姓名简称1”(and“作者姓名简称2”)+“作者贡献要素1”(and“作者贡献要素2”)等表达方式,设置作者贡献声明的时间、背景,作者贡献声明的提交格式与提交时间,作者贡献声明的提交政策(强制性或自愿性),作者贡献声明的制定措施与途径,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选择(固定选项或自由撰写),是否存在期刊群的规定,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显示方式,作者贡献声明中的作者姓名表示方式,作者署名数量,是否存在通信作者、共同通信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等;最后,对不同类型文献(包括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等)作者贡献声明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作者贡献声明中作者姓名表达方式的共性特征、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展示方式的共性特征,以及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制定措施与途径,为后续作者贡献声明政策的统一制定与推演提供参考。
3.2 确定作者贡献声明要素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是开展作者贡献声明研究的基础,通过规范作者贡献要素,不但可以为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要素标准,增强作者对署名资格的认识,帮助作者在投稿时提供依据,还可以通过作者贡献声明实现基于要素的科研人员学术评价,将学术评估进一步引向深入和精确。
3.2.1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获取、特征及抽取方法
首先,分析包含通用表达方式及具体贡献特定表达方式的异构数据的特征及其关联关系,明晰多种数据间的映射关系,把握数据表征的内在含义。其次,借助Bget软件,设计一种数据自抽取与清洗的方法,并实现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多种期刊作者贡献声明列表通常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总结期刊作者贡献声明列表中贡献要素的表达特征,在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抽取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来源期刊数据、不同表达方式内容的抽取。最后,建立作者贡献声明要素间的映射关系。借助Python对贡献要素进行拆分与归并,实现对多源异构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对机器抽取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受控词表,形成结构化的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类别便于机器自动识别。
3.2.2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规范化
首先分析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内容,从已有研究和文后作者贡献声明出发,归纳不同类型(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等)文章中作者贡献声明的要素内容。分析作者贡献声明要素表达方式的特征,通过多种期刊作者贡献声明内容的调研,逐步明确数据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名称、关系、字段,并添加相应的公理和约束,建立作者贡献声明要素间的映射关系,形成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受控词表,进一步规范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表达方式,实现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规范化,为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书写提供基本规范。
3.3 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表达
学术规范是学术创新的基础,是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约束,通过规范作者贡献声明元数据,可以为期刊提供统一的元数据接口,更好地进行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为建立作者贡献声明的索引提供支持,帮助作者更好地了解数据结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3.3.1 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
基于上述作者贡献声明内容的整理,提出元数据框架,包括类、属性及对应的属性值,针对规范后的要素,建立要素的基本元数据,并建立基本要素元数据与其他要素元数据的转换关系和转换规则,框架中的要素内容依据文章类型(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等)进行灵活调整。根据此框架,设计包括作者姓名书写方式,如由于中国学者的姓名结构的原因,现有的姓名表达方式多为:姓名全拼(Lu Su)、姓名首字母大写(LS)、姓名首字母大写+标点符号(L.S.)、名首字母大写+标点符号+姓全拼(L.Su)等形式,进一步对这些格式进行分析,并提供规范化的写作格式,提供可以为他人引用文章时参考的正确格式;贡献要素,如目前主要有“J.J.Z. and Y.L. conceived the project”“W.Z. conceived and designed the research”“Z.S. conceived the study”“Conceptualization, S.G.B. and C.R.”等表达方式,针对其中的research、paper、study等内容进行规范化,考虑对这些非受控词进行规范化,设计规范化的表格供作者选择;内容书写格式(先作者或先贡献要素,同一作者多种贡献要素、同一贡献要素多个作者怎样书写更加合适)等的调研问卷。结合问卷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进一步规范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
3.3.2 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表达建议
结合上述对现有期刊中作者贡献声明内容的调研,对先写贡献内容后写作者名、先写作者名后写贡献内容、作者姓名的不同书写方式、表格或文本形式的作者贡献声明内容等典型方式,研究是否可以将其转换为本文所提出的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表达方式,即所提出的元数据框架是否能够较好地涵盖已有期刊的不同形式。根据验证结果,提出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表达建议,尤其是针对领域不同、论文类型不同、作者数量不同时,如何用规范化的要素准确表达作者的真实贡献。同时,结合贡献要素与署名顺序的关系模型,提供署名顺序推荐,更好地促进同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规范行为。
3.4 拓展作者贡献声明的应用
目前学术界中作者署名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挂名、代笔等现象层出不穷,署名顺序以及各署名位置作者的实际贡献大小通常成为困扰作者及读者的问题,而通过对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研究,一方面增强了作者对署名资格、署名条件和署名标准的认识,可以为作者提供署名顺序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合著作者学术贡献价值的评价与分配方式,在促进科研人员之间合作的同时,为评估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3.4.1 作者署名顺序推荐
作者署名顺序是每一篇合著论文都存在的现象,署名顺序应该如何界定也是合著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首先可以识别合著中的荣誉作者(Honorary Author)、客座作者(Guest Author)、受赠作者(Gift Author),规范署名行为。此外,还可以为署名顺序提供参考。具体做法为:(1)分析各署名位置作者的贡献要素,用规范化的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寻找与署名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署名数量将文章进行分类,包括对一个作者、两个作者、三个作者、多个作者的文章,分析各署名位置的作者贡献,以及同一贡献要素由多个作者共同参与时各作者的参与程度,确定署名顺序与贡献要素之间的关系;(2)考虑作者贡献声明中多作者同一贡献要素的情况,对比此种情况下的作者贡献要素与作者署名位置间的关系,进一步修正作者贡献声明要素和署名顺序的关系模型,加强学术署名规范;(3)将该关系应用到其他有作者贡献声明的非样本文章中,验证关系的准确性,并进行修正;(4)通过专家访谈确定学科内作者对于该关系的共识,为作者署名顺序提供推荐,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作者贡献声明要素与作者署名顺序间关系的框架
3.4.2 作者贡献权重计算
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可以为建设统一作者贡献索引和学术评价体系提供参考。而现有的研究方法:直接分配法、EC分配法、调和分配法、几何分配法、算术分配法等往往将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归功于作者的署名位置,一旦作者的署名位置确定了,那么每个人的贡献价值就确定了。举例来说,当两篇文章同时具有5个作者时,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作者贡献权重,那么两篇文章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只要作者的顺序确定,那么他们的贡献就会完全一样,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部分学者贡献,而忽略其他学者的贡献,但对于学者之间的创新性和激励性不够。通过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可以在对作者的真实学术贡献评价时融入作者贡献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赋予一定的权重,在这样的标准体系(作者贡献要素确定)下确定作者的贡献权重,则更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减少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4 结语
针对论文合著现象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存在的署名危机(有限的署名位置,无法很好地满足学者在同一个位置进行署名时的需求,出现了署名的优先权之争问题)、权责不清(当文章出现学术不端问题时,责任者不清,无法直接追踪到问题责任人)、马太效应(一篇有影响力文章的贡献往往归属于知名学者)等问题,本文提出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研究,包括作者贡献声明政策的剖析,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的规范,形成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进而形成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表达。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合作越来越便捷,学术规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有望形成作者贡献声明要素索引,并将其作为元数据字段之一嵌入到数据库中,方便用户通过作者贡献声明字段寻找专业型人才。
当然,依据上述框架开展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未解决的难点。例如目前尚无成熟的作者贡献声明的元数据框架可供借鉴,作者贡献声明要素与作者署名顺序间关系也无案例可循,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化需要如何推进,才能更好地为作者提供署名顺序推荐、为读者寻找合作伙伴、为期刊提供规范参考建议、为科研机构提供统一的合著作者评价标准、为学界形成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共识。目前国外开展作者贡献声明及其规范的期刊较多,而国内开展作者贡献声明的期刊主要为医学类和图书情报类期刊。即便如此,上述框架已经提供了进行作者贡献声明学术规范的基本思路、可采用的方法和可执行的路线。事实上,针对于上述框架中的部分内容,笔者及其他学者已经开展了部分研究。可以预见,随着科研行为规范化需求的迫切性,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作者贡献声明的学术规范化工作将取得更加重要的进展,助力我国学术领域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