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措施探究

2019-12-18张勇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管理工作群众

张勇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山东 德州 253109)

引言:

多年来,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的管理工作成为国家及其相关工作人员乃至每个公民的重要课题。基于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对群众文化管理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十分必要,这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性文化。它是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1]。它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做好群众文化的管理工作所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快艺术馆等多种基础文化设施的建立

目前,群众文化在我国的表现方式较为单一,形成这种单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就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不完备,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之余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休闲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这样情况下,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建立一些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的基础设施,例如博物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设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各种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有所提高。政府可以拨出一笔经费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例如举办一些文艺比赛、书法比赛等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这些都大大的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丰富了他们的工作之余的闲暇生活。

(二)运用科技的力量来拓宽文化活动的领域

现在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科技可以快速的传播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的诸多内容。我们能够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迅速的将群众文化传播出去,加快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行。运用互联网科技,将一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以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迅速的推广到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全国的人民群众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群策群力,相互借鉴,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三)积极推进群众文化的大众化

我国推行国民素质教育以来,虽然国民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素质教育没有达到国民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晦涩难懂的文化在这里是不适用的,更多的人民群众比较容易接受大众化,易于理解的文化[2]。所谓大众化文化,就是大家都能够理解,都能够做到,也更能够触动大家的情感,引发群众的共鸣。在当代社会什么样的文化算是大众化呢?通过对一些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众多人民群众对时下流行的广场舞比较热衷,特别是一些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对广场舞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广场舞就是在舞蹈上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进行编排舞蹈,因此形成了大众化的广场舞文化。

(四)融合各种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元的,民主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民族文化。也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众多文化都是单一的,分散的。例如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等。还有一些来自国外具有国外异域风情的独特文化。这些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一种平行状态,互相没有交集。我们可以通过融合一些先进的具有一定特点的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

(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在开展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既是开展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素养,能够尽职尽责的为群众办事,指导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有不怕辛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让群众积极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怎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工作素养。可以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身工作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相关机关单位也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聘用一些相关工作的学者专家来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外派工作人员,让其出国接受国外的一些先进知识,以便于今后群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3]。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理应做到在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持续的发展,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大众化管理工作群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