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9-12-18周渠梁
周渠梁
目前,大类招生已经被许多高校普遍采用。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新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来确定招生计划,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录取的模式。大类招生的学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实行通识教育,一到两年后再根据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个人实际情况在大类中重新选择专业,继续学习[1]。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自2014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采用1+3培养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大类招生在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一)冷热专业选择问题
新生入校后,大一学年主要接受基础通识教育,由于受随大流、专业了解不足等因素影响,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大都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专业分流办法参考大一学年成绩,使成绩优异学生趋于热门专业,导致专业选择不平衡。同时,分流至冷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人生目标不明确,上课出勤率低,学习效率差,给学校的学风建设和班级管理带来挑战。由于专业分流时,每个专业的计划指标有限,部分不能按自身学习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产生不愿学习的情绪,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将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同时引发班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2]。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16级经济与贸易类共185人,分流之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53人,大一学年成绩前10名中有7人在该专业;而市场营销专业28人,几乎都是被调剂至该专业,大一学年该专业有15人被学籍预警。
(二)专业分流后的新班级凝聚力不足
大一新生入校后,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并融入班集体。经过将近一年的相互适应,为以后的相处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有较强集体观念和班级荣誉感。专业分流后,老班级解散,按专业重新组合新班级。由于新班级的同学之间都不熟悉,交流互动比较少,因此,学生对新班级难有归属感,班级没有凝聚力,加大学校班风学风建设难度[2]。新班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很多时候还在大一时形成的交际圈内活动,新班级很难融合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这种情况会导致集体观念淡化、集体活动也无法开展。由于相互不熟悉,新班委无法在新班级树立威信,开展工作也是困难重重[1]。此外,宿舍也因为班级重组而重新分配,新室友之间需要重新熟悉磨合,因为宿舍重新组合的问题造成的宿舍室友之间关系紧张也多次出现。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刚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时,专业分流后新班级凝聚力不强,很多集体活动和班级活动开展不顺利,参与者较少。
(三)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大一新生入校后,首先接触的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他们与同学们交流较多,对学生相对比较了解,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威望,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专业分流后,那些没能选上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生,不仅学习热情低,还可能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心理问题,大大增加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班主任对班级的新同学状况不了解,又要重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思想状况,同时新同学的宿舍安排又是一个难点,这都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2]。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在专业分流后,学生对专业不满意以及每年的宿舍调整工作都是一个难点工作。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文所述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去解决,才能保障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加强专业教育,强化合理引导
在大一学年,除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外,还要加强专业教育。一是各专业开展专业介绍、师资介绍、专业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普及活动,以及通过让学生提前进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研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认识专业[3]。二是充分运用好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合理引导。对大学生来说,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合理引导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专业班主任,他们了解专业前沿最新动态、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就业前景,并且能够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专业前景客观合理地选择专业。三是利用好学长导航制,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学长导航员,通过朋辈引导,让大一新生更加深入了解专业情况。四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让学生考虑到个人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与专业职业的匹配关系,从而更好地选择专业。
(二)相对集中分班,就近组合班级
专业分流之后,老班级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专业和班级中,对于学生来说,势必会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要面对新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在组合新的班级时,按照相对集中和就近的原则,在尽量保持原班级人员的基础上做部分调整,辅导员和班主任能不调整的都不调整,必须要调整的要让辅导员和班主任带更多自己熟悉的学生。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和教师最大可能保持老班级的连贯性,又能尽量消除相互之间的陌生感,降低管理成本,使班级管理尽早走上正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加快解决新班级同学之间磨合的问题[3]。
(三)利用网络平台,有效管理学生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快班级融合和荣誉感的形成。一是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便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发布通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网络平台因为不用面对面,学生可以针对学习或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班级内部交流和班级凝聚力,辅导员和班主任利用网络对班级的学风、寝风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打造乐观积极的班级文化[1]。二是完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保存学生成长轨迹。对于辅导员和班主任更换造成的对学生熟悉程度降低的问题,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存学生的基本信息的同时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记录。所有信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填写,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留存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记录。这样,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工作交接时,对于班级新同学的基本状况可以方便地调阅和了解。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便于知晓他的一些特殊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4]。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每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产生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大类招生模式及学生管理制度也各不相同,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