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输入假说指导下英语泛读文本的生词密度和难度值相关性实验
2019-12-18许达
许 达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一、引言
某理工院校非英语专业2018级某班大一本科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中毕业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过关水平应达到3000,优秀水平应达到3500。经了解截止到本次泛读练习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词汇量未达到过关水平,没有人认为自己达到优秀水平。这个泛读实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产生直觉的感受,结合各自遇到的生词总数,主观判断阅读文本的难度值,再与实验证实的可理解输入最佳生词密度2%进行比较,客观判断阅读文本的实际难度。从而指导学生在将来的泛读练习中选择难易度适宜的文本以确保可理解输入,以促进二语习得。
二、文献综述
(一)可理解输入假说:克拉申(1985)提出“输入假说”,也叫监测模式,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获得的可理解输入(CI)是唯一提高潜在语言能力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输出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没有影响。此外,只有当学习者无意识地习得二语时,语言能力才能取得进步,有意识的学习不会导致自发的语言产出。最后,学习效果跟学习者情绪相关[1]。
(二)生词密度:英语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呈动态变化趋势。词汇知识及词汇增长与阅读理解相互影响。生词密度、词汇阈值、词汇覆盖率与阅读理解有密切关系。基于克拉申理论,Hu and Nation(2000)进行了一次实验,研究怎样的阅读材料才是“可理解输入”。实验后发现,受试较完整地理解了生词密度为2%的文本大意,生词密度越大,阅读难度越大,不利于学习者从可理解输入中习得语言知识。
三、实验设计
(一)受试
某理工院校2018级某班29名大一新生,英语为高中毕业水平,他们对高中英语词汇大纲3000-3500词和经典语法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二)泛读文本
泛读文本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1泛读教程Unit1 Passage B,How to be a good college student。文本单词总数853词。要求受试尽力理解文本,但不要求做单选题或任何测试性题目。
(三)阅读后问卷
1.阅读后直觉感受本阅读材料的难度值从易到难分为1至5级
2.写出并统计生词总数
3.写出并统计复杂长难句总数
(四)实验过程
第一学期第9周,要求学生做泛读练习。只要求学生在放松状态下阅读并尽可能理解文本,不要求做任何测试性题目。阅读结束要求写出并统计所有生词。根据个人水平判断难度值,用数字1到5代表五个级别的难度。然后统计结果。最后向学生公布可理解输入对应的生词密度2%,即853*2%=17.06词为适宜难度,对应难度值应该为3。学生可根据自己总结的生词数量和17.06比较,学生实际遇到的生词数量和阅读难度值应该成正相关,即生词数少于17.06难度级数低于3,反之大于3。
四、结果及讨论
(一)实验结果
(二)实验结果分析
生词密度2%为可理解输入的最佳值,生词密度越大,难度值越大。
1.生词密度越大,学习者认为文本难度值越大。生词在17.06个以内时,阅读难度适宜,文本适合作为可理解输入。
2.受试在写作中使用定语从句的情况和在泛读材料中辨识定语从句的结果证明,学得的语言体系不支持二语语言的自发产出。
(三)启示
在大学英语泛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各自水平的阅读材料,以确保足量的“i+1”可理解输入,即生词密度不超过2%的文本,这样难度的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情感过滤,从而自然习得词汇知识和实用的语言能力。大一新生入学时可以通过沪江开心词场、百词斩、有道词典等软件进行词汇测试,客观了解自身词汇量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增加词汇量,弥补高中词汇量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