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镇群团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省金华市J区为例
2019-12-18王娟娟
王娟娟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浙江 金华 321000)
一、浙江省金华市J区加强乡镇群团组织工作的瓶颈
浙江省金华市J区从服从和服务于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积极探索乡镇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新方法,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瓶颈。
(一)党委政府顶层设计不科学不全面的问题
J区的乡镇群团改革中顶层设计还存在不科学、不全面的问题,工青妇群团组织有独立的内部组织机构、制度和原则,但是常常是“各自为政”,资源整合尚不到位,机制性建设有待细化固化。
(二)各级层面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乡镇群团建设依赖于党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党组织在自身认识上对乡镇群团组织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党建取代群团建设的现象;各级群团组织主动意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群众从主观上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发展的“显绩”。
(三)群团组织覆盖不到边的问题
在建会思路上存在为建会而建会,重与企业主沟通,轻与职工群众联系等问题;村级组织因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开展工作不够正常;乡镇群团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四)群团组织干事创业平台不够的问题
乡镇群体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大乡镇群团”创业平台,阻碍了乡镇党建工作基础上的乡镇群团联动;乡镇群团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支持配合,影响了协调行动与优势互补,制约了乡镇群团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厘清乡镇群团组织改革的基本原则与定位
(一)顶层设计与夯实根基相结合
乡镇群团改革“向上抓”要对接“顶层设计”,“向下抓”要着眼“夯实根基”。增强群团组织的吸附力和职工群众的感受度,切实扎根群众,实现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区域化党建中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二)强化引领与主动对接相结合
乡镇群团改革的开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导带动,乡镇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党建工作的指引。区域化党建格局需要工、青、妇摆脱各自为政的思路,主动对接并融入区域党建大格局工作,开辟乡镇群团工作的新局面。
(三)围绕中心与拓展外延相结合
进一步打造干事创业平台,借助网格化、网络化、新媒体的强大优势延伸服务触角,让基层群众更直接地参与群团活动,享受便利服务,统筹推进工、青、妇等其他群团组织建功立业。
(四)需求导向与打造品牌相结合
乡镇群团机关工作的开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迫切需求,又要讲究工作技巧,积极打造乡镇群团服务品牌,以此来聚合群团服务资源,在实现精准供给的基础上,扩大影响乡镇群团组织的影响力。
三、坚持党建引领乡镇群团改革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以“千帆竞流、百花齐放”的思维统领群团改革工作
要探索建立区域化群建共建联建机制,通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群团组织之间协作,推动群团组织决策联动、工作联动、服务联动,推进乡镇群团工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高屋建瓴地为群团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强政治引领群团,以“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的核心意识推进群团改革
要更新观念凝聚共识,使区域化党建格局下的乡镇群团改革体现出大视野、大格局,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要强化抓手协同推进,依托区域党建,探索建立区域党群工作专委会,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联动机制推动群团改革。
(三)创新群团组织设置,以“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改革精神推动群团改革
要积极作为破除篱藩,拆除横亘在内外体制活动难统一的障碍,为乡镇群团改革提供基础性的条件。要夯实基础积极创新,最大限度地发展壮大党的群团组织体系。要打破分割,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推、干部共育的工作格局。
(四)健全完善运行机制,以“实事求是、务实管用”的管理制度助力群团改革
群团组织的运行实效是群团改革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要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紧紧围绕联系和服务群众这条工作生命线发挥群团作用。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机制,通过科学理念的指引、科学原则的遵循和科学措施的实施。
(五)拓展干事创业平台,以“允许试错、容错免责”的保护办法服务群团改革
要探索群团组织维权服务方式创新,将工会维权专线改为群团维权服务热线。要探索群团工作社会化运行模式,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枢纽作用,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和手段,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更好地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形势,催生思路。我们要按照群团改革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建立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群团工作的效益和价值,提升乡镇群团工作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群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