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以洛阳地区为例

2019-12-18杨庆芸王东洋

魅力中国 2019年45期
关键词:村寨满族蒙古族

杨庆芸 王东洋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造势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有学者认为,“以洛阳为核心地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这已经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1]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和河洛地区优渥的自然人文条件,兼容并包的河洛文化中包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风情。千百年来,散落的少数民族扎根河洛,在汉化冲击下仍坚守着他们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村寨。现如今,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断代消亡的危机,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还是他们与汉族间的通婚,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才外流以及零散的少数民族迁移城市,都足以加速少数民族所特有风俗文化的消逝,甚至给予它们致命一击。既如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如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今社会继续蓬勃发展,而不致使其逐渐在文化浪潮中湮灭,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的问题。

当前学界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研究,主要有五类:一是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宏观研究。二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对各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研究。三是以范围较小的地级市(州)或县级市(县)为对象,对市县范围内的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研究。四是有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五是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的专题研究[2]。然而,这些研究都相对宏观,没有展开对某个具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其相应文化更为细致及深刻的探讨,因此,对于洛阳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发展的研究,仍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更待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

一、洛阳市西工区蒙古族上寨村

(一)历史源流与民族特色

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红山乡的上寨村是蒙古族木华黎后人的居住地之一。据洛阳蒙古族李氏家族请奉先祖神矛功德碑记载,洛阳蒙裔李氏家族是元朝蒙古族札剌尔氏的后代,即元太师国王木华黎的后人。传至八世祖可用公易姓为李,自松江徙洛阳,后迁至李家营,十三世世用公迁来上寨,直至今日。六百年来三修族谱,第三次续修族谱于2005年完成,并于当年六月前往内蒙古乌审旗和陕西榆林京肯敖包立碑祭祖。上寨村李氏家族对于祖宗祭祀以及家族源流的传承极为重视,使得木华黎后人可用公这一支蒙裔族源有迹可循。

上寨村蒙古族民族特色浓郁,他们有专门的木华黎祭祀地,一直保留有祭祀传统;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身着蒙古袍接待外宾;有自己的信仰,信仰长生天、大自然;对于埋葬,也有自己的习俗——不留坟头,不立碑,只找有坑处填埋,保持成吉思汗的荣耀。这不仅是上寨村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特色文化。

(二)村寨知名人物的研究

对于村寨知名人物的研究也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李氏家族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不仅能够传承村寨民族文化,也对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李氏家族著名人物——药业商贾李献廷为例,便可从中获得一二启发。

李献廷,上寨村村民李永平的祖父,清末在洛阳西大街开协和万药店,药店以素材齐全著称。李献廷秉着救人治病的理念,在药物的选材、加工上都极为认真负责,使得李献廷生前,协和万药店生意兴隆,始终居于洛阳药业的前列,这背后体现了蒙古族同胞骨血里做事一丝不苟的民族精神和质朴无华的村寨文化。并且,身为市井商贾的李献廷交友甚广,与当时的豫西名儒、举人等三十多位知名人士关系甚好[3],从侧面反映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奔放的性格吸引了众多朋友纷至沓来,也是一种民族性格的体现。

关于李献廷的研究,仅是上寨蒙裔中杰出人物的研究内容之一,木华黎祭祀地里还摆有李氏家族中革命烈士的墓碑,介绍如忠宣王二十三世孙革命烈士李中祥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解放军海南战役中光荣牺牲等革命烈士的事迹,体现出蒙裔同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些研究不仅能完善李氏家族的人物志和族谱,增强蒙汉一家的民族认同感,也能丰富清末民国以来洛阳的村寨历史文化,更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族谱等文献,需引起相关各部门的重视。

(三)发展现状

上寨村蒙裔李氏家族坚信“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承”。蒙古族的祭祀分为大祭和小祭。龙年神矛大祭,是最大的一次祭祀,根据生肖的轮回,每十二年一次。自从2012年上寨村的蒙裔与内蒙古同家族人联系上后,每年三月初三,内蒙古的蒙古族大本营会派人往洛阳的木华黎祭祀地参加祭祀,上寨村也会在相应的祭祀时节去往内蒙古,村民们都衣着蒙古袍参与祭祀活动。2017年,洛阳地区派人去内蒙古祭祀,共计一百多人。无论是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还是木华黎被封为国王八百年的研讨会等,上寨村都派人参加,但由于资金问题,上寨村每年派往内蒙古参与祭祀的村民人数开始不断减少,村民们去往蒙古族大本营的兴致也逐渐低落。上寨村的村长、会长等村干部仅凭一己之力无力将上寨村的蒙古族风俗文化向更远传播。缺乏充足的资金,没有政府的重视和资助,上寨村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库以发扬传承他们的特色风俗传统。地处城市内部、周遭几乎满是汉人的上寨村,在坚守和传承蒙古族文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目前上寨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致力于恢复蒙古族传统的上寨村至今未被评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且村民们的户籍上仍未恢复蒙古族的民族成分,有关部门对上寨村保护和发展涉及的相关问题研究不够,一些保护和发展规划、方案欠科学;2.村民自筹钱财参加活动,财力负担大,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社会参与度不够;3.保护和发展的模式、方法有待完善[4]。蒙古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只靠老一辈洛阳蒙裔的努力,在上寨村的发展远景来看,恐怕困难重重。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不仅仅是对该特色村寨的保护,也是对特色村寨背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对少数民族特色的保存和抢救。

二、洛阳市栾川县满族大南沟村

(一)发展概况

大南沟村临近旅游景点蝴蝶谷、背靠道教圣地老君山,不仅是洛阳市唯一的满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还在2017年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列,现已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每逢夏季,是外地游客的避暑圣地。据传,这支满族在清末时期为躲避战乱逃入此地并定居,现如今,满族人口占大南沟全村总人口的40%以上,基本都姓谭[5]。

(二)问题与对策

大南沟村村口设有大南沟村满族风情村的匾额,进去便能看见一条关于满族民族简介、清朝简介、语言文字、八旗制度等的文化长廊供游人了解满族知识,不足之处在于这条文化长廊几乎都是对满族文化知识的笼统介绍,对于大南沟村的介绍却寥寥无几,不能突出大南沟村与其他少数民族村寨区别的特色优势。周围难以看到具有满族特色的房屋建筑,只有在专门规划的景区内,才集中有满族特色的旅馆饭店。当前,大南沟村已完全被旅游资源产业化,村内无人说满语,满族的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也没有满族的特色手工绝活传承下来。

大南沟村存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通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工作开展不平衡[4],从它的发展现状可看出,它的旅游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村里的经济收入也因特色村寨的评定而得到快速增长。但特色村寨的背后却是满族文化的流失,其中包含了满族节日风俗的汉化、语言文字的丢失和特色传统的遗失等问题。试想未来一个连满语也不懂得使用,甚至连满族的特色节日及特色手工绝活都已不复存在,几乎被完全汉化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来如何能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名号继续传承下去。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够集中展现本土文化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优势,保留相对完整的民族文化基因,体现文化多元,具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功能[6]。因此,无论是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还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都需要建立在它们原有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否则,单是挂着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头衔,却失了内在的文化元素,便是失了根本,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并非只简单地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寨。因地制宜地探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战略需要相关人员对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它的地理分布和文化类型,掌握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掌握村寨文化的特点。为了凸显村寨文化的多样化,彰显村寨特色,相关人士应明确建设与保护的内容和目标,从建筑风格、发展重点等方面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陷入千篇一律的尴尬处境。然后,再根据村寨特点,以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化韵味、优化村寨布局等为最终目标,落实保护与发展计划[7]。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重视与建设。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面临以下境况:一是残破衰败,异质化严重,面目全非;二是保护与发展较好;三是总体上尚好,但保护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4]。面对少数民族的现状发展,现今社会提倡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以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里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像洛阳蒙古族上寨村、栾川满族大南沟村等这样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能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坚守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他们独特的婚丧嫁娶习俗,别样的过节民俗传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保护村寨民族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二)民族特色不等同于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不能因开发旅游资源过度消耗民族文化;(三)传统的民族特色固然不能摒弃,但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8]。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灵魂,对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必须两手抓,缺一不可。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文化多样化的例证,从深处挖掘,其中不但包含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习俗、特色节日等外部特色风情,也可探究造成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能够加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品性的认识、丰富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猜你喜欢

村寨满族蒙古族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锅巴粥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