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强化学前安全教育
2019-12-18石青青
石青青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九幼儿园,贵州 遵义 563000)
一、学前专业学生安全教育内涵
安全是各类师范院校教育工作之首,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前提基础,是师范类学校发展的坚实保障。近年来随着各类师范院校招生范围日渐扩大,师范类校园建设也日渐完善,校园社会化现象愈加明显,全国各大高校的学前专业学生发生非自然死亡的现象频频增高,全国学前教育安全工作鸣起警笛。紧抓学前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成为高校发展建设的核心。
二、学前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学生生命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当代该专业学生的社会阅历匮乏、社会实践经历稀少 、较封闭且安全的长期校园生活使得该专业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建立观念严重不足,导致安全问题的频出。从校园生活方面来看,由于学生们长期“温室”般的寝室生活,导致对寝室内各种用电安全、垃圾分放安全的疏忽与遗漏,才使得寝室安全隐患在近年来愈发严重;再从另一角度分析,电子时代的迅速发展,各种网络线上交流深受大学生青睐,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沉迷,以及大多学生缺乏理性思维,面对网络的诱惑时不够沉重严谨,使得网络交友、网络恋爱、网络借贷等恶劣影响学前安全教育的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大规模发生。
(二)幼专院校安全教育形式化
由于该类学校在教育体质上处于大学教育地位,所以该类院校的教育模式当然与全国各大中小学 的教育模式大不相同,对比中小学时期 的监督催促、鞭笞的几乎完全封闭式的规划教学,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 方式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一改往日的封闭规划,变得 自由且丰富,该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多采取辅导员或班主任管理制度,这就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活动的时间充沛,学生管理上较难实现系统集中型的细化管理,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便只能通过团课、讲座、班会等形式进行。
综研全国高校的安全职能部门划分统计,校园的安保部门主要集中于宿管部、门卫处、校园治安保卫部等。实际校园生活中这些部门往往过于重视学生财产型利益的保护,而疏于学生们的重大人身安全问题保护。
(三)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全国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教育方式肯定大相径庭,但从近些年来的调研实践分析,现代学生的原生家庭对于安全(包括财产、人身)的教育太过薄弱,
全国各大高校对于该专业学生家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水用电安全、户外活动安全、药品安全、地震逃生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安全问题上没有进行过系统详细的教育。该专业学生曾经历过说教的式或恐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生命安全问题产生抵触与排斥。学生们在年少时期,他们的家长曾经包办代替生命安全教育测试,剥夺安全教育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差,辨识不出身边的安全隐患。
三、学前专业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策略
(一)将安全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校园教育是学校所有工作之根本,也是校园建设的初衷。将安全教育工作与学校日常学前教育工作相融合,在校园学习教育工作中融合安全教育工作,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添加结合专业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学校可通过班级主题团会,安全教育知识宣讲,安全教育工作讲座,安全教育常识竞赛,安全座 谈会等,将安全教育的工作渗透于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保障对学生进行常规基础的安全教育工作之外,还应注意因学生性别、年龄段、甚至学习阶段的差异针对学 生的群体特征分别对他们的网络交流安全,网络恋爱安全,网络购物安全,交友安全、日常生活用品使用安全,寝室电器使用安全等 方面进行系统的有规划的安全指导。再者,各大院校还要在体育,实践,课外等教学中加强安全技能的培训与传授,意在有效帮助学前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基 本的安全防御、袭击、逃生等必备的保全生命安全的技能,同时设立该授课培训的考核测试,使学生从思想层面上构建生命安全重要无比的日常意识。在此举贯彻实施一段时间后,各大高校还可联合组织院校间的生命安全急救类的技能大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在运用方面使学生们加强实践操作意识。这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工作旨在帮助各大高校的学生认识生命重要性、树立保护、爱 惜生命意识,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彻底的唤醒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以此积极的保护生命安全。
四、结束语
所有的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更何况朝气蓬勃未来可期的大学生们,在当今教育高速发展的大时代,在学前专业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全力改善保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制度,这类专业是类特殊群体,同时也是重要群体,对此类学生的生命安 全教育关系到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乃至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不断努力于对学前专业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