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李鼎铭与精兵简政

2019-12-18李晓剑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精简边区政府

李晓剑

(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带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而转战陕北是这支队伍在危难存亡之际做出的英明决断。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成立边区政府,1941年,边区政府面临帝国主义的压迫,蒋介石的围追堵截。粮食生产储备不足,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全国大部分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基于这样的现实原因,在边区二届会议上,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其后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认可和重视,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十大政策之一,“精兵简政”解决了当时作为敌后根据地的延安关于干部队伍及机构中存在“头重脚轻”、“鱼大水小”的发展现状。同时对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开明绅士李鼎铭

李鼎铭,生于1881年,卒于1947年。原名丰功,陕西米脂县桃花镇桃花峁人。他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时期,一个偏远的农家。幼年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杜良奎家。杜良奎是著名抗日将领杜聿明之父,其通读经史,笔墨甚佳。李鼎铭在这样书香门第的求学氛围中成长,少年时专注国学、史学、医学的研究,积淀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及教育学知识。清光绪29(1903)年,时年22岁的李鼎铭在科考中皇榜提名,选为廪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无数名人志士在时代的洪流中开始新的思考。李鼎铭亦是其中之一,中举之后,并未留恋官位,而是回乡办学。他渴望用教育改变民生和时局。1913年,在米脂县临水寺附近开办民国小学并任校长一职,后又在桃花镇创办国民高等小学兼任校长,同时开设医馆,救死扶伤,颇受群众赞誉。

1935年红军转战陕北,实现北上抗日的目标。来自北京、天津的一些新思潮开始随着红军队伍到达陕北这块遥远贫瘠而又闭塞的土地。与此同时,国民党发出一系列“剿匪”的反动宣传,加之共产党所处的被动处境,这些现状使李鼎铭对这支部队表现出观望中立的态度。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抗战将领基于爱国的民族大义向蒋介石发动“兵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次事件也成为李鼎铭思想的转折点,据《李鼎铭文集·纪念·传略》记载,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议释放蒋介石的行为,以及后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革命”和“民族”,都使李鼎铭感受到共产党人为革命不计党派恩怨的高尚风格和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高瞻远瞩。加之其子李力果投身革命,经常向李鼎铭传述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进步主张,这些因素都推动了李鼎铭与共产党合作的进步之路。

延安时期,李鼎铭作为党外人士,在与毛泽东、徐特立等领导人建立良好友谊的同时,更成为一位敢言敢谏,参政议政的民主人士。他为边区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提出可行性建议,“精兵简政”就是其中之一。李鼎铭先生为支持革命,他把家产尽数捐献给边区政府。在民主政治方面,他在“三三制”政权中,要求民主人士有力发声,参政议政,避免党内“独断专行”的状况发生;在民生方面,他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的声音,体恤民情,宣传支持抗战;在边区经济、教育方面,他鼓励农耕,开垦荒地,鼓励推广植棉、桑蚕、纺麻,自织自产,并重视文化教育,努力发展边区中等教育体系并设立学校。

194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避开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进攻,将大部队迁移至陕北绥德县义合镇继续办公。同年12月,李鼎铭先生病逝于绥德。毛泽东为其致悼词,中共中央专发唁电,社会各界一同赞誉这位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党外人士、开明绅士李鼎铭为“爱国典范”。

二、“精兵简政”提案的通过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各界人士奔走相告,动员中国一切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初,为了贯彻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三三制"的原则。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中正式提出“三三制”,即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中共党员,代表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的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政权三分之一。8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员,1941年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政府副主席。在延安时期,李鼎铭听了毛泽东的演讲,他认为共产党人是真心实意和党外人士合作,边区政府就是民主进步的光荣典范,于是他建言献策,逐步走上与共产党的合作道路。

1940至1941年间,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全国大面积的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边区政府第二届一次会议上,针对当前边区政府存在粮食生产不足,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权机构中人事繁杂、机构臃肿的现状,如何坚守长期抗战的问题成为本次大会主题。“精兵简政”提案产生于此。李鼎铭在提案之前,曾深入米脂、延安、绥德等周边实地考察,了解到的党内军政机构庞杂的现状,“精兵简政”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当时有人奉劝他不要惹祸上身,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未必会采取党外人士的建议。然而李鼎铭先生力排众议,主动找陕北人士姬伯雄、马济川、安文钦等11人商议。在11月6日边区第二届第一次参议会期间,以主人翁精神和个人名义提交了“精兵简政”的提案。本提纲的总原则是精简、统一、效率,节约、反对官僚主义。主要内容是边区政府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做出相应的计划经济安排,在现有经济基础上,需制定量人有为的统一计划。军事方面,在财政力量允许范围内以不影响战斗力为原则,实行精兵强兵主义,避免老弱病残,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提倡简政主义,避免机关庞大,浪费人力财力的现象。总体提倡人员简约,反对浪费资源。

此提议一出,一时间反响巨大,众说纷纭。党内小部分人认为,抗战已进入战备力量的攻坚期,此时精简部队力量是否会给帝国主义及蒋介石可乘之机。更有甚者,甚至怀疑李先生提议的动机。当然,大部分党员认为本提议完全适应了现阶段下抗日根据地缩小,财政极端困难的战备需要,持支持意见。毛主席在听完提案后更是十分认同,他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充分肯定了“精兵简政”提案。更进一步阐释了“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最终,“精兵简政”提案以165票通过,经参议会审查,形成第八十一号决议案“交边区政府速办”。党内领导人普遍认为此提议远见卓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提案得到党内重要领导人及广大群众的认同,这种党外人士以民主发言与共产党诚挚合作的形式也鼓励了各党派、各阶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精兵简政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

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在参议会后对此提议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指示:“为了长期斗争,准备胜利反攻,必须普遍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成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贯彻精兵简政,在包括党政军机关、学校、民众团体的抗日根据地内,普遍实行起来。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组织前后进行了四次机构精简,达到精简、统一、效率、节约和反官僚主义、反形式主义五项目标,毛主席强调“缩小了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7]毛泽东发展了“精兵简政”的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兵多将广是战争的优势但并非绝对优势。“多兵”、“繁政”应当被“精兵”、“简政”所取代。随后,各解放区积极响应,1941年至1943年期间,原部队人数缩减至76%,晋冀鲁豫边区更是精简典范,脱产民兵均不超过军民人数的2%,建立工作制度,实行合署办公,克服了解放区“鱼多水少”的问题。

“精兵简政”方案的实行适应了当时延安时期革命发展的需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储备了革命力量,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军政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精简之后,边区政府及军队首先在经济方面减少了消费性支出,增加了生产收入,不但直接给了政府财政较好的影响同时减轻了人民负担,克服了物质困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

“精兵简政”方案的实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在抗战根据地后方,机关编制和部队人数应该相辅相成,具有一定合适的比列。敌后战事频发,战线复杂,庞大的机构设置和部队人数行动力不变,对战事的积极效果并不鲜明。精简过后的部队和机关一方面和战事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保存了骨干部队,有利于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提高,使作战更有效率。

“精兵简政”方案的实行节约了人力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随着工作的开展给党和边区政府提供新的价值观及方法论。对于反对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建立统一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使各级干部和边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精兵简政”方案是由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提议,在参政会议上以165多票选举通过的。本次方案的采取与实行,极度调动了各党派、各阶级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产党人广泛联系群众,虚心听取意见,使民主进步人士、党外开明人士、一切爱国力量团结在周围。李鼎铭在过去与党内人员交流发言时经常用到“你们党”如何如何,后来就发展为“我们政府”。这钟措辞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李鼎铭作为党外爱国人士对于边区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于今天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中国依然实用。精兵简政对当下体制机构设置改革、人员精简、完成最优配备的过程起到历史性的指导作用。中国是人口大国,人才是引领创新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现下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分工不明确、政府问责,群众咨询等过程中存在部分机关互相推诿的现状。于是,改革深化中“精简机构和人员”是完全有必要的。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通过精简体制机构和人员,利于统一领导、政府部门各行其是、各负其职、部门内分工明确,所有工作追责到人。有利于发动政府工作人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作风。

“精兵简政”坚持高效原则对于官僚主义的作风具有有一定的扼制作用。官僚主义是党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也是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机构臃肿、人员繁杂是滋生官僚主义作风的温床。其危害表现在滥用职权、脱离群众、办事拖拉、文牍主义。机构中由于人员繁多,出现头重脚轻的状况。部分干部还表现出欺软怕硬、摆官架子、做官老爷、官官相护的典型官僚主义作风。而缩减机构后的政府,充实了基层,精简了军队,使其工作更加扎实,精干。进一步为党培训干部、充实基层力量,储备骨干部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精兵简政”对于适应新时代下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解决了市场经济下机构庞杂、人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精简之后有利于人员的配置,促进经济快速运行。其二,精简机构后使政企分开,统一高效的原则,使政府更好的加强宏观调控,克服了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个精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反复修改,力争与国家政治制度相适应。

党外爱国人士李鼎铭,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提出“精兵简政”提案,后被毛泽东等领导人加以重视,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十大政策之一。议案的提出,适应了党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需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历史贡献,时至今日,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精简边区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视角点云精简算法
很美,很暖,很享受 Unison Research(优力声) MAX Mini书架音箱 Simply Italy精简意大利真空管合并放大器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精简、综合、用足——神木持续优化考核机制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