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根钓竿

2019-12-18何俊宏

小小说月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雷州寇准爱民

◇何俊宏

卯时,天微亮。

春寒料峭,树枝挂满冰霜,凛冽的北风刮来,寒气逼人。

道州南门外,人头攒动,黑压压地,伫立在道路的两旁。

这些都是道州城的百姓,他们瑟瑟发抖、眉上有霜,只为送别他们心中勤政爱民的道州司马寇准。

“来啦,快看!寇公来啦!”眼尖的孩子冲着大伙嚷起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城门内舂陵街的青石板小道。

小道的尽头,一匹瘦马拖着一辆破车,马车前头步行着一位老者。

老者缓缓走近,似乎有些吃惊。

只见老者须发皆白,一袭青衫,年逾花甲,炯炯双目却透出坚毅的目光。

他就是离任的道州司马寇准。

因公正廉洁、爱民恤贫,当地百姓对寇准尊敬有加。

他边走边向人群拱手,“谢谢乡亲们!乡亲们回去吧!”

人群哗地聚拢过来,将寇准团团围在中间,人和车被迫停了下来。

“寇公您等等!老朽为您送行了。”

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高举着一根钓竿挤进人群。

“雷州千里之外,关山险丛,老朽已近冢中,不能追随左右,就赠此钓竿陪伴寇公远赴雷州钓太平吧!”说着,老翁高高举起那一根钓竿。

一句话,让寇准闪过这几年自己在道州的一幕幕。

刚就任道州司马时,州中没有司马公廨。州官看他是朝廷罪臣,倨傲无礼。然而道州百姓知道他是个好官,自发组织起来,为他盖了一座公廨。

犹记得那个冬日的大雪天,他信步潇水之滨时,有一垂钓老翁指着潭水说,这潭叫金鼎潭。潭中有一金鼎,当金鼎出现时,天下就会太平,而他在钓太平。听到此语,寇准拿出积蓄,请来能工巧匠,在金鼎潭边修建了一个小小凉亭,取名“太平楼”,企盼有那么一天,这只沉下去的金鼎真像仙人所说的那样自己浮出来。

他常登临其上,北眺中原大地,发忧国忧民之思,吟出了《春日登楼怀旧》一诗: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老翁正是眼前的这位举着钓竿的老者。

钓竿系青竹所制,青竹虽轻,情意深重。

这根钓竿,是道州百姓对寇准爱民为民的最高敬意。

寇准神色凝重,从老翁手中恭恭敬敬地接过这根拇指粗的钓竿。

另一位白发苍苍的拄拐老者,蹒跚地走到寇准面前,手里颤巍巍地捧着一杯酒。

顿时,喧嚣的人群安静下来。

老者眼中噙着泪,泣声道:“寇公在朝廷一心为天下百姓谋太平,在道州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公德似海,公恩如山。”

他哽咽了一下,“今天,我们不敢以重礼相送,生怕有辱寇公您的清名,仅以浊酒一杯,祝愿寇公此去雷州,再无谴谪。”言罢,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泪水流过老者沟壑纵横的皱纹,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有声。

送行的父老乡亲闻言皆伏地而跪,掩面痛哭。

蓦地,寇准眼含热泪,回顾一生,感慨万千。

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被封为国公。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他考中进士,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出任宰相。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势若危卵,在一片南迁声中,他力主真宗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后,他指挥军士射杀辽军先锋挞览,订立了“澶渊之盟”……

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四十余年宦海沉浮,即使两度罢相,他也无悔写道:萧萧疏叶下长亭,云淡秋空一雁经。

寇准凝视着杯中浊酒,将杯送至嘴边,脖颈微扬,一饮而尽。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寇准吟唱着,手握钓竿如持节般虔诚,步履坚定,一路向南,回望道州,背后的布衣们十里相送尤垂泪不已。

天圣元年闰九月十二日,北徙衡州司马的诏令到了,可63岁的寇准已于五天前病逝于雷州,临死前仍担心百姓庄稼被水淹。死后家徒四壁,启奏朝廷拨钱归葬故里,灵柩运至洛阳,钱已用完,只得寄埋当地……

“风雨一楼千古在,潇湘二水万年流。”寇准离任后,百姓将太平楼改为寇公楼。千百年来,寇公楼历经一迁五重建,依旧屹立在道州古城墙上,守护太平。

猜你喜欢

雷州寇准爱民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溜须”典故的来历
触摸俄罗斯
“眼中钉”的由来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