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零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17付建森
付建森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原因,往往采取赊销的办法对外销售商品。
零售企业门店销售主要是小额交易,以现金结算为主;其大宗团购交易一般为机关单位和企业消费。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对公务接待的各种规范,导致企事业客户数量和购买力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加剧。零售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销量和利润,往往采取扩大赊销的办法。但是,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太大,又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严重时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便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零售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赊销为主要销售模式,应收账款金额占比销售额巨大。国有零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由于体制原因,在经营灵活性上与业内同行相比无竞争优势,因而其现金交易的门店销售占比销售额较小。其主要销售模式为团购大宗交易,但这种交易基本上是赊销方式,很少当时付款,从而造成了赊销方式占据了主要的销售额。
(二)应收账款账龄较长。一般认为,账龄在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风险较小;6个月至一年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年以上的有较大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研究发现,零售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在中秋和春节两个时点集中催收,因而在企业应收账款中,6个月以上账龄的占比较大,甚至存在三年账龄以上的,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考核目标不全面,片面追求利润、销量等指标,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国有零售企业一般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多元化企业,其考核相对片面、简单,一般注重利润和销量,对应收账款等风险关注度不够。
(二)应收账款无制度管理,或者有制度不執行。由于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回款责任心等方面与私营小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和彻底的贯彻执行,很容易造成应收账款无人监控、无人负责的情形。
(三)应收账款核对催收措施不到位。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对催收方面普遍存在问题,没有对欠款的客户实行定期对账制度,部分客户的往来账款数据的正确性存在问题,增加了货款回收的难度。另外,销售部、财务部没有对到期账款进行预警,催收不及时,严重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延后及减少,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也必然增加了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
(四)法律证据缺失,内部控制不到位。企业在销售活动过程中,缺乏证据意识,不注意收集合同原件、发货单、验收单、对账单等法律证据,一旦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企业寻求法律途径催收账款的时候,却因为证据不足的问题,导致增加补充取证环节,甚至因为证据不足法院不予受理。
在零售行业中,由于法律证据缺失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时有发生。法律证据的缺失,其根源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控制的问题不解决,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就不会消除。
三、针对问题的相关建议
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升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水平,是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一)明确各级员工赊销金额权限
企业按照员工级别,明确各级别员工单笔、每月可以赊销的限额,限额以内的无需审批,限额以外的,应单独审批。
(二)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人、回收期限,并明确奖惩措施
回收应收账款的责任人即为赊销此笔业务的当事员工,该员工应对此笔应收账款负责清收直至完成。同时,应明确自赊销行为发生后,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期限内完不成回收货款的,扣发一定的绩效,直至回款完成为止。
(三)加强部门合作,动态掌控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控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岗位的事情,也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岗位能控制得了的。要动态地掌控应收账款是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小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团队意识不强,配合程度偏低,增加了动态掌控应收账款的难度。要做好这项工作,要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客户信息收集、实地考察拜访、合同执行、账款核对、货款催收等一系列与控制应收账款相关的工作,涉及销售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相关岗位员工的通力合作。
(四)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催收应收账款
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应建立法律催收机制,处理有问题的应收账款应坚持“及时、快速”的原则。所谓“及时、快速”就是销售部门在平时跟客户的合作过程中,要洞察客户的异常,一旦发现客户有违约倾向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欠款损失风险,将企业可能的损失风险消除或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存有坏账风险,经销售部、财务部联合处理结果不理想的客户,以及严重违约的客户,要果断地提交法院或仲裁起诉。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对赊销和应收账款的管控,减少应收账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从而步入正常稳定的经营状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充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