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北方民居的典范
2019-12-17新作文
新作文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豆腐造就了一个繁荣的晋商大家
从一个豆腐坊开始,传承28世700余年,曾富甲天下高官满朝,也曾随家族起落一起化作历史尘埃。如今,只留下一座大院,化作民族建筑文化的瑰宝供后人凭吊。这就是灵石王氏的故事。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代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生活艰难,先祖王实带着全家人向南迁徙,来到静升。王实在这里买了一片地,开了一个不大的豆腐作坊,边耕地边经营豆腐坊,慢慢起家后,逐漸投资各种生意,把中原的特产贩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去。通过边贸,王家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一方巨贾。王家从经营豆腐坊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资丰厚,其后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宅第,留下了一座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王氏家族数百年逐步扩建而成的故居。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经过清末几十年的战火,大院多有损坏,今天留存的大约还有4.5万平方米,分东西两片区域。
王氏家族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王氏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后来的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家族凋零,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大院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有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又独立成章。
◎红门堡建筑群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年间,依山而建,是堡,又似城,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整体建筑风格在保持官气贵气之外,又借鉴了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些设计风格,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内有九曲回廊,给人曲径通幽之感。
【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三雕艺术
王家大院最具有建筑特色的是它的“三雕艺术”——木雕、石雕和砖雕。其数量之大、手艺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举世罕见。王家大院内能够看到的各种木制、石制和砖制构件上,多有雕刻,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专门的装饰类雕刻作品。雕刻的技法上从浮雕、圆雕到阴刻阳刻,基本上中国古代的雕刻技法在王家大院里都能见到。雕刻的内容也无所不包: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日常生活等,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
◎建筑装饰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历史文化】
◎王氏家规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行……”王氏家训立下的“规矩”让三千族人和睦相处,经商居官,合族而居二百余年,成就了八代鼎盛的晋商名门望族之荣。
◎忠信为本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
说话一定要忠诚信实,做事必当笃厚敬肃。从事某项工作,从一开始就要慎重考虑好,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时就要考虑能否做得到。要坚定守持道德规范,一旦对别人有承诺,就要认真对待,绝对不能失信。
◎律己修身
忆先祖粗糠敝屣不忘扶困襄弱;期后昆宝马香车犹须澡心浴德。(王家大院“三槐堂”楹联)
忆先祖虽衣食艰难仍要扶持、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少弱小者;盼后辈在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后,仍要不断克己自省,提高人格修养。
◎勤俭立业
勤治生 俭养德 四时足用;忠持己 恕及物 终身可行。(王家大院“司马院”楹联)
以勤劳谋取生计、经营家业,以俭朴培养德性,一年四季就可以财用富足;以诚实的态度立身修身,以宽容的态度恩及万物,这是一个人一生应该践行的高尚品德。
王家大院里的楹联匾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映奎”“桂馨”,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后代子孙识礼守制,谨遵祖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