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勾股定理”错题笔记

2019-12-17龚辉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11期
关键词:直角勾股定理边长

龚辉

勾股定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学们在应用它解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及时整理、归纳,认真做好错题笔记。龚老师整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希望同学们以此为戒,在错题本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在复习和练习时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一、忽略勾股定理的前提

例1 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3,AD=4,BC=13,CD=12,∠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图1

【错解】连接BD。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5。

∴S△BCD=[12]×5×12=30。

∴S四边形ABCD=30+6=36。

【剖析】没有说明△BCD是直角三角形,不能直接运用面积公式。本题要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BCD是直角三角形。这道题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有严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

【正解】连接BD。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5。

∵BD2+CD2=25+144=169=BC2,

∴△BCD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S△BCD=[12]×5×12=30。

∴S四边形ABCD=30+6=36。

二、生搬硬套,思维定式

例2 在Rt△ABC中,a=6,b=8,若∠B=90°,求第三边c的长。

【错解】由勾股定理,得c2=a2+b2=36+64=100,∴c=10。

【剖析】我们在记忆勾股定理的公式时通常记作a2+b2=c2,很容易先入为主地默认为∠C=90°,因此犯了上述错误。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清直角、斜边。

【正解】∵∠B=90°,∴b2=a2+c2。

∴c2=b2-a2=64-36=28,∴c=[27]。

三、已知条件指代不清要分类讨论

例3 已知Rt△ABC的两条边长为3和4,求第三条边长。

【错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c=5。

【剖析】本题的错误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思维定式,由“勾三股四弦五”直接想到答案为5;二是题中的条件是两边为3和4,并未指明是哪两条边,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两条边都是直角边,一条斜边一条直角边。因此,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正解】①若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c=[32+42]=5;

②若3是直角边,4是斜边,则c=[42-32]=[7]。

综上所述,第三条边长为5或[7]。

四、设错未知数误入死胡同

例4 如图2,已知△ABC中,AD⊥BC,AB=4,BC=8,AC=6,求AD的长。

图2

【错解】设AD=x。

在Rt△ABD和Rt△ACD中,分别由勾股定理得:

BD=[16-x2],CD=[36-x2]。

∵BC=8,∴[16-x2]+[36-x2]=8。

部分同学感到困惑:根式方程无法解决……

【剖析】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由于勾股定理的特点,边长通常会带根号,因此要避免出现带根式的方程。本题可以通过设间接未知数BD=x或CD=x解决。

【正解】设BD=x,则CD=8-x。

在Rt△ABD和Rt△ACD中,分別由勾股定理得:AD2=16-x2,AD2=36-(8-x)2。

∴16-x2=36-(8-x)2。解之得:x=[114]。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的长为[3154]。

同学们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容易犯的错误不仅仅是上述这些,大家一定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条件的特点,深入挖掘隐含条件,力求简便、巧妙地解答。同时,我们要关注和整理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包括自己的或同学的错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分类归纳。我们要透过错误发现问题,并利用错误资源,认真反思、制订策略并积极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错题中积累经验、完善思维、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直角勾股定理边长
缘起“一线三直角”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初识“一线三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