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2019-12-17陈晟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射场中国航天航天

陈晟

亲爱的小伙伴们,初初想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幻想过自己在宇宙中自由翱翔呀?每当初初看到那浩渺的星空,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其实,对于天空的向往,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一直刻在人类的基因里。

1956年,航天项目被列为我国的重点工程。而在短短六十几年里,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也留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

《飞向太空港》记载的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的“亚洲一号”。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这次发射的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这个事件涉及航天领域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领域。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错综复杂,理不清头绪。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初初这么贴心,早就为大家准备好妙招啦!下面就是初初请裴源媛同学绘制的一幅思维导图。通过这幅图,大家就可以轻松理清作品的脉络了哦!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开创了我国“空间文学”的先河。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征服星辰大海”的信念,跟着初初的脚步,开始我们的征途吧!

第一步:开启征程,探访“星辰”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可能会觉得“千星一面”,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可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细细观察哟!初初专门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观察计划:

第二步:勾连“星辰”,畅游“星海”

大家有没有听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人们看事情时,只看到了局部,却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我们读书时,也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即不能只盯着某一章、某一节来看,只见独立的“星辰”,而忽略了浩瀚的“星海”。

第三招:挥毫泼墨,记录“航程”

航海时代,几乎所有船长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咱们在遨游“星海”的时候,肯定也会有很多感触,不如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吧!

同学们,又到了赏析、批注经典段落的部分了!现在,初初就以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的开头部分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第五章 我们都是地球人(节选)

①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刚刚被人发现。(旁批:这个比喻颇为新奇,既然是“沉睡千年”,又如何能称之为“少女”?想来应该是此山长久以来不为人所知,且生机盎然,所以才拥有如“少女”一般的自然美与纯净美。)如果你身临其境,便会看到,满山是树,满山是绿。幽谷是墨绿,坡地是深绿,山巅是翠绿;还有那数不清、看不尽、闻不够的山茶、杜鹃、兰草、野莓以及山泉、苔藓、溪流、深潭,无不飘荡着绿的色彩与绿的韵味。而那山、那水,那花、那草,与当今中国最现代化的发射塔架和指挥大楼同处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稀世奇图。(旁批:作者把发射场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现代化的发射塔、大楼相对比,把平静悠然的生活与现代都市的生活相对比,突出了此处景色给人的心灵震撼。)

②倘若漫步于山野之中,你会看到半山腰上的彝家山寨,山寨升起的袅袅炊烟;你会闻到野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同时你还会听到清泉的叮咚,松涛的轰鸣,山风的低语,小鸟的轻吟,以及那松针尖上的露珠洒落在野花的脖颈或蘑菇的头上时所发出的“滴答”“滴答”的聲响。(旁批: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来写山中的声响,摹泉声清脆用“叮咚”,状松涛磅礴用“轰鸣”,山风轻柔宛如“低语”,鸟鸣婉转恰似“轻吟”,用词准确生动,同时兼具情味。)于是渐渐地,你会忘掉现代都市强加给你的种种忧愁与烦恼、名利与欲望,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婴儿的摇篮,全身心地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心无旁骛的玄妙境界。

(尾批:选段一方面描绘了发射场所在地山水葱绿、植被丰富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又描绘了这里恬静祥和、自然淳朴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营造了和谐唯美的氛围,既承接了上文美国人对此处风光的迷恋神往,也进一步反衬出下文发射官兵的艰难困苦。同时,选段还与小说第一章中“先进与落后并存,原始与现代同在,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又一特色”遥相呼应,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

作品以“亚洲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朱向前

《飞向太空港》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悲壮历程中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远征。

——《小说选刊》主编 冯立三

李鸣生的“航天七部曲”是中国航天的壮美史诗。他以高水准、大规模的航天写作,铸就了自己在文坛作为中国航天首席报告文学作家、中国航天文学领军者的地位。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丁晓原

一颗颗卫星从西昌这片贫瘠却温热的土地上升起。这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背后,有一群朴实的中国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他们既渺小又伟大;既无足轻重,又在创造探索宇宙的伟业。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八(5)班 朱俊琪

中国火箭“长征三号”将美国卫星“亚洲一号”送上了太空。美国见识到了中国的强大:短短50天,百张卫星测试厂房图设计完毕;短短半年,卫星测试厂房建成。面对外国专家的嘲讽,中国航天人迎难而上。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地震惊了世界。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八(5)班 陈自辉

中国的航天人坚守航天强国信念,坚守工作岗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和他们一样,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有能力,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的人!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七(6)班 谭海瑩

读罢《飞向太空港》,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家人、朋友分享?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用最易懂、最直观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这部佳作吧!

批注是一种极好的阅读方法,请大家试着运用“经典赏析苑”中的批注方法,給下段文字进行批注吧!

通向宇宙的门前(节选)

这是一片蛮荒的土地。荒凉的大山,空寂的野林,潮湿的云雾,发霉的礓土,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是一片空白。千百年来,它如同一个昏昏沉睡的梦,连上帝似乎也忘了将它唤醒。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有一支身穿绿色军装的神秘队伍,从茫茫大戈壁浩浩荡荡而又小心翼翼地来到了这里。他们头顶云天,脚踏青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这默默无声的大山沟里,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支起了第一顶绿色的帐篷,点燃了第一团现代科技文明的圣火!于是,古老蛮荒的山谷震颤了,野草丛中的小生物惊呆了,原本无欲无望、平平静静的山民们的日子也开始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渐渐有了生气与活力、企盼与梦想,同时也有了哭泣与悲伤、惊恐与焦虑。

【仿写范本】

发射场的两边,有一个老人在雨中徘徊;还有一个老人,也在雨中徘徊。

两个老人,一个胖,一个瘦。胖的是谢总,瘦的是任总。

两位老总,都在观天。

雨,还在一个劲地下个不停。两位老总全身都淋湿了,甚至连花白的眉梢上,也挂着点滴水珠;两颗怦怦跳动的心,在冷风中微微地颤抖着。

任总望着东方,手指在没有胡须的下巴上不停地抓来抹去。

谢总看着西天,两个手掌反反复复搓了又搓。

……

雨,越下越猛了。雨水顺着两位老人的鼻梁,默默地往下流着。但两位老人凝望着即将起飞的“长征三号”火箭,一动不动。渐渐地,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完全浸透了两位老人的眼眶。

忽然,一声雷鸣从东南方向上空响起。

两位老人的身子猛地一颤,然后对着夜空,孩子似的自言自语道:“怎么还打雷呢?怎么还打雷呢?……”

【范本分析】

火箭即将起飞的时候,居然下雨了,这实在是教人无比紧张。那么,作者是如何展示谢总、任总的紧张与担忧的呢?除了运用动作描写外,作者还重点运用了环境描写。雨贯穿始终,越下越猛;人徘徊雨中,越来越忧虑。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双线并行,交织一处。这一纯熟细腻的写作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尽量通过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发射场中国航天航天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航天梦,我的梦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逐梦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Четыре космодрома Китая